文/馮璐 饒旭
2020年,成都市青羊區就業局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以政策促穩企、以穩企促穩崗、以穩崗促就業,實施“四大行動”穩定就業基本盤,確保了全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建立重點企業用工“一對一”聯絡和 24 小時調度保障機制,協助青羊區2個市級重點企業、8家百強企業召回員工17029人。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線上招聘服務,依托“青羊微就業”平臺創新性召開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56場,提供崗位1.3萬余個,并通過錦繡青羊微博、聯合招聘網、“青羊人社”微信公眾號、“青羊就業”微信公眾號宣傳。依托成都人才產業園的行業集聚優勢,促進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與人力資源機構深度合作、資源共享,將80名登記失業人員通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定向推送到有需求的企業。暢通外來人員務工途徑,開行“春風行動”專車為返崗農民工提供直達運輸服務;為外出務工人員開展免費健康服務,累計報名55404人。將保障企業用工融入到助力甘孜州得榮縣脫貧攻堅中來,動員組織企業赴得榮縣參加對口就業扶貧現場招聘會,為得榮縣提供就業崗位1273個,助力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脫貧攻堅目標。
以“簡化手續、縮短流程、高效便企”為原則,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全覆蓋”。通過市級大數據平臺,受理17877家企業穩崗返還申請,撥付資金7824.12萬元,涉及崗位28.69萬個;受理319家企業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穩崗返還申請,已為其中99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057.40萬元,涉及崗位4962個。快速落實就業返、補、貼等惠企政策,開通網上預審、企業認定、快遞寄件等工作方式,加快推進就業服務快辦行動,推行線下“一窗辦”、線上“一網辦”、整合事項“打包辦”、高頻事項“提速辦”、所有事項“精簡辦”,發放吸納就業補貼、見習補貼、社保崗位補貼、專項獎補等2085.61萬元。主動對接金融機構,為5家企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92萬元,并按規定給予貼息,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緩解壓力。
以網絡平臺為載體,以“三級”服務體系為支撐,以走訪轄區企業為抓手,打造線上、流動、固定“培訓政策宣傳陣地”。印制1.4萬余份宣傳資料,開通“政策直播間”,上傳音頻答疑資料,以群眾喜聞樂見的“金錢板”方式宣傳培訓政策。通過制作辦理指南、辦理流程、指標解讀和語音PPT對880余家企業開展線上培訓補貼政策答疑,對轄區280家參保人數在100人以上的重點企業開展“一對一”專項輔導。完善培訓體系,吸引社會培訓資源充實培訓隊伍,認定17家培訓定點機構,設立培訓點位35個。推廣中國培訓職業在線、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公共服務平臺、成都職業培訓網絡學院等平臺,構建點位分布合理、覆蓋全民、輻射全域、線上線下“雙擎”驅動的專業化智能化培訓體系。通過定點培訓機構辦班54期,培訓1730人,發放補貼156萬余元。積極支持企業開展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推進崗前培訓、困難企業職工培訓、以工代訓、新型學徒制培訓等項目,支持281家企業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模式為12995名員工開展技能培訓,已為企業撥付培訓補貼資金1033.19萬元。支持企業職工自主提升職業技能,將技術技能納入補貼范疇,已為7958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1227.55萬元,為企業培育初、中級技能人才2670人。
組織開展疫情對青羊區就業影響的網絡問卷調查,了解疫情以來企業經營和用工情況,參與問卷調查的企業有279家;對998家規上、限上企業逐一回訪,建立重點企業服務保障QQ群答疑解惑;調查基層創業孵化基地復工情況及創業型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收集基地及孵化企業在復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建議;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區內三大產業功能區人力資源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擴大企業用工動態監測范圍,實行國家級重點監測企業按旬、市級監測企業按月監測制度,共計監測65家企業37424個崗位信息;通過四川省園區用工監測平臺對青羊工業總部基地20家企業進行監測,強化對青羊區5家涉外重點貿易企業3000余個崗位進行動態監測,動態掌握企業用工狀態,有效避免企業規模性失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