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飽穿暖,到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十三五”期間,成都市武侯區人社局在穩定就業、社保服務、人才工作、和諧勞動關系等重點領域出更多舉措、花更多氣力,一件件抓落實,托起了群眾的幸福夢。
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群眾感受到了生活的變遷。穩定的就業讓群眾擁有立身之本;“一次辦好”改革取得新成效,經辦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引才育才方式創新,人才建設成效凸顯;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回望五年的奮進歷程,武侯區人社局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書寫了精彩答卷。
武侯區人社局始終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
就業關乎千家萬戶福祉,關乎老百姓的飯碗。五年來,武侯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控制在3.0%以內,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3294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4106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306人;組織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培訓37822人;幫助687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撥付大學生創業補貼688萬元。
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參保覆蓋范圍逐年擴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2016年的45.86萬人增加到目前的75.85萬人,增幅達65.39%;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5%以上。
勞動關系日趨和諧穩定,依法維權基礎更加堅實。深入推進勞動爭議調解仲裁信息化改革,建成“互聯網+調解仲裁”數字化平臺,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能力顯著提升,多方聯動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干事創業活力競相迸發。推進職稱社會化評審,五年來,全區共評定建筑、交通、電子技術等8個專業技術職稱11400余人,為民營經濟人才隊伍注入了蓬勃生機。
久久為功,榮譽紛紛而來:省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示范區、全省“示范仲裁院”、全省人社窗口單位練兵比武總決賽團體一等獎、全國人社系統先進集體……這一張張分量滿滿的“成績單”,凝結著武侯人社局近五年的智慧結晶、辛勤汗水。
一大早,家住武侯區望江街道臨江東路社區的李女士就來到武侯區人社服務大廳辦理社保卡更換預留電話號碼和補繳養老保險兩項業務。在綜合受理窗口,李女士不到5分鐘便辦完了業務。她感慨道:“現在一個窗口就能把幾件事全部辦好,真是方便多了!”
從2017年7月開始,武侯區試點社保綜合柜員制,無論辦什么社保業務,只要進一扇門、取一個號、排一次隊,在任何一個綜合柜臺能辦完所有業務,相關材料還會郵寄送達,省時又省力。這不僅打破了群眾“跑趟多、排隊長、等待久”的怪圈,人社服務大廳即辦業務和承諾期內的業務辦結率也達到100%。
2020年,武侯區人社局全面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換代升級“綜合柜員制”。從“需求”數據化、處理智能化、服務精準化、經辦便捷化四大維度“破題”,創新開啟“一包統攬、分類組合、自主選擇”的人社業務“打包辦”思路,將61項涵蓋社會保險、就業創業、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的業務統一打“大包”,再將需要相同材料的多個辦理事項分類組合成14個“小包”,由企業、群眾自由選擇“小包”內容,且相同材料僅需提供一份,一號、一窗、一次即時受理。
人社部門作為服務群眾最廣、最多的民生部門,面對更高要求的人社服務,如何破題?武侯人社的路徑是“理念革新”與“兩輪驅動”。
“理念革新”。變管理為治理,倡導上下結合、平等交流、共建共治共享。變供給導向為需求導向,促進服務手段從人工為主向智能為主轉變。
“兩輪驅動”。在前期成功創建國家級社會保險標準化建設“先行城市”的基礎上,以標準化、信息化為抓手,為武侯人社治理能力和水平再提升注入驅動力。
武侯區通過整合各類網上經辦系統登錄入口,實現“單點登錄、一次認證、全網通辦”。自2019年6月起,武侯區人社局先后將15項高頻人社業務納入手機“支付寶—武侯服務”平臺全程網上通辦,辦理結果通過短信或電子憑證推送給辦事人,實現企業、群眾“7×24小時”辦事不排隊,“不見面”也能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