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黨中央于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召開了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民族理論與時俱進的創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精神。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著眼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廣泛拓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歷史和現實充分表明,中華民族早已是一個政治共同體、經濟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這是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厚歷史根基和現實基礎。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國的民族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復雜形勢,進入到重要的發展階段。正是在深入分析國內外形勢、深刻把握歷史經驗和奮斗目標的基礎上,黨中央鄭重提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團結奮斗。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才能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才能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才能有效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民族領域可能發生的風險挑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要。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點要把握好以下關系: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要在實現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利益進程中實現好各民族具體利益,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都不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只有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綱”,讓所有工作向此聚焦,才能匯聚各民族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興。”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領導核心力量,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必然。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主動承擔起實現人民解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展望未來,在奮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共同繪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