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璟
(中鐵三局集團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6)
季節性凍土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一般凍土深度能夠貫穿南北,最大凍結深度可達2~3m[1-2]。隨著高層建筑的快速建設,基坑工程成為目前最常見的城市地下開挖工程。低溫作用下,土體中的水分會凍結,體積增大而開始發生膨脹,繼而影響基坑等周邊結構物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3-6]。越冬基坑易受地基土體的溫度應力作用,產生的脹力通常能達到土壓力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導致圍護結構發生變形甚至開裂等問題[7-9]。因此,有必要對越冬基坑做好防護和監測措施。
結合某實際工程,本文對季節性凍土基坑底覆蓋式越冬防護施工技術開展研究,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基坑凍害的發生,可以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經驗借鑒。
朔州市大醫院建設工程位于長寧街以南,用地面積209647.79m2,如圖1所示。本工程土質為粉土褐黃色,含云母、菌絲、氧化鐵、零星姜石等,混有粉質黏土成分,稍濕,中密,無光澤,搖振反應中等,干強度及韌性低,壓縮系數介于0.102~0.211MPa之間,平均0.134MPa,具中等壓縮性。本工程區域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7.2℃,1月平均氣溫最低-17.2℃,7月平均氣溫最高28.0℃。根據資料查詢朔州市冬季平均氣溫為-11℃以下,年極端最低氣溫-30℃,每年冬季土體凍結,次年春季融化,凍土層深最大達1.25m左右。凍土層中細粒土壤的水分在冬季負溫條件下結成冰晶,使土體膨脹,產生凍脹,容易引起基礎底板的凍脹破壞。由于本工程停工時間較長,基坑經過雨水沖刷,施工時間也已進入冬天無法繼續施工,為保證明年基礎不受凍需要采取覆蓋法進行土體保溫,確保施工質量。

圖1 工程
本基坑工程中的越冬防護對象主要為4#樓墊層及車庫未開挖土方裸露部分,總面積約53800m2。采用坑底覆蓋式防護技術,覆蓋范圍邊界至已開挖基坑邊,圖2為陰影部分。

圖2 基坑工程越冬防護部位
本基坑工程采用的越冬防護施工方法如下所述:
(1)清理墊層上的建筑垃圾,確保底板干凈、無異物。
(2)墊層的積水清除干凈,采用聚苯板填充密實。當遇到集水坑或獨立基礎采用木方架空后鋪設聚苯板以保證質量。
(3)鋪設一層塑料布,然后再鋪設一層兼具防火防水功能的防火布。為防止發生火災、雨水、積雪融化后浸泡土層,降低保溫效果,特鋪設防火布,搭接長度300mm,防火布帶接觸需使用膠水將其粘結牢固,防止雪水浸入。
(4)鋪設壓蓋土袋或方木間距5m一道,壓蓋位置為防火布接茬位置,同時在臨邊位置要求滿鋪土袋,如圖3所示。覆蓋防護所采用的材料性能和數量見表1。

圖3 越冬基坑覆蓋式防護

表1 主要材料計劃
(5)鋪設時針對性的選取基坑軸力、坑底等重點部位布設測溫點,每天進行測溫,將數據記錄并查看是否存在凍土現象。
塑料布、防火布盡量用寬幅的,順一個方向鋪設,塑料布搭接寬度不小于500mm。經熱工驗算,材料厚度滿足下式:

式中:H為凍土深度(取1250mm);β1和β2分別為不同材料聚苯板和塑料布對土壤凍結影響系數(分別取3.9和17.25);h1、h2和h3分別為不同為材料聚苯板、塑料布和防火布的厚度(分別為320mm、0.2mm 和 3.8mm)。
董旭[4]曾基于對線膨脹系數、凍土的導溫系數、凍土的導熱系數以及溫度場梯度的求解,得到越冬期基坑的溫度場,并進一步利用熱物性求解得到溫度應力,如式(2)所示。本工程通過對基坑軸力安設溫度傳感器和軸力傳感器,采用上述理論方法計算得到溫度應力,并與某典型實測軸力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如圖4所示。可見,該理論方法能較好地預測越冬期間的基坑軸力變化。此外,軸力未發生劇烈變化,表明本工程所采用越冬防護措施的有效性。

式中:σ-溫度應力;α-凍土的線膨脹系數;E-凍土的彈性模量;ΔT-溫度差值。

圖4 越冬基坑期間典型軸力計算與實測對比
結合某實際工程,本文對季節性凍土基坑底覆蓋式越冬防護施工技術開展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采用聚苯板、塑料布和防火布等相結合的覆蓋式防護體系,可有效保證基坑在低溫環境下不發生變形開裂。
(2)采用基于材料熱物性得到的溫度應力場計算獲得的軸力值,與現場實測值具有較好的吻合性,且越冬期間未發生顯著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