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科學高效的現代化社會安全體制,保障系統運行的穩定性,維護生產成員的人身安全經濟利益、基礎權益,是現代安全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企業內部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機構,制定統一的系統安全計劃,利用系統安全工程,完善內部安全管理,實施全企業、全成員、全生產過程的安全動態管理及監控。本文分析系統安全工程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利用系統安全工程進行安全管理的具體策略,優化安全管理模式、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完善企業安全管理流程,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系統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管理
系統安全工程是將原理及技術建立在系統內部的若干影響因素之上,通過各個因素的有效分析,進行邏輯識別與評估,從而控制安全管理過程中各個事故的鏈條環節,并有效遏制事故的頻繁發生。
在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系統安全工程通過分析人、機械、材料、生產方案、事故誘因、產品運行周期、系統壽命周期等多項影響因素,分析企業安全狀態,找尋事故頻發原因,并對應提出預防策略和控制事故的方案,保證安全生產。將系統安全工程應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能夠形成全面系統的現代科學安全管理,降低事故發生率,運用最有效、最先進的管理辦法,在系統的生產壽命周期內,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措施,促使安全工作良性循環、安全管理工作系統規范。
一、系統安全工程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企業生產安全管理理念在不斷的更新。在安全管理過程中,要依據“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保證企業經濟效益不受影響,同時落實工人生產安全及財產安全的防護。結合現代管理學理論知識以及企業運行實際情況,應用系統安全工程,完善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方法,控制企業生產流程、消除安全事故隱患,對于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各類生產中,通過系統安全工程,能夠分析各單元之間的控制要素,并形成完整流程的管理規劃、協調控制,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企業的安全管理目標,在于實現生產運營的長久穩定,保障安全性生產。通過引入系統安全工程理念,能夠進一步落實生產工序的危險因素辨識,實現有序的安全生產評價,并保證各項安全技術措施的有效執行,確保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系統的安全生產體系,達到安全平衡狀態。
二、利用系統安全工程進行安全管理的具體策略
1.制定周密的生產系統安全計劃
在生產過程中,安全事故或機械故障隨時可能發生。這些安全隱患,會出現在某一個生產環節或某一個特定的工藝流程中。因此在進行系統安全計劃的制定時,要全面、全流程、全方位的考慮各類安全問題,盡可能的降低安全隱患對生產過程的影響。周密的生產系統安全計劃,包含了系統內部安全風險的識別、估價及控制。首先要從安全計劃整體性開始,在初期設計階段制定各個安全生產準則,包括允許的安全標準、國家政策法規對生產制定的各類規章制度,以及企業生產過程中具備的安全生產經驗。所有在生產中涉及到不安全的因素,都應在初期設計時從計劃中排除。其次,要在整個設計階段內,進行細致的安全隱患檢查,并對所有設備工藝技術內容進行評估。要對生產中涉及的各項因素,進行培訓、系統編制程序、維護等多項安全系統設計,進行統一的危險分析,識別可能存在的潛在安全隱患,并排除安全問題,考慮生產系統中各個組成成分。對人、機械、材料進行包含相互影響的安全預測,確保各系統成分之間能夠規避相互之間的危險關聯性。如出現危險隱患,要及時進行計劃修改,將危險系數降到最低。然后,根據系統安全要求,進行具體化的系統安全計劃,確保安全狀態達到執行標準。最后,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維修、培訓及復查,對安全計劃執行策略、控制結果、危險方案進行、故障種類及相應處理措施的復查,對忽略因素及時進行補救,對處理工作進行檢查及監督。
2.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統機構
在安全管理系統的運行過程中,要建立對應的管理機構。這一機構必須具有自主的管理權力,能夠過問整個安全運行過程,并對生產運行、維護的所有階段,能夠獲得相應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統機構,可由企業行政體系最高負責人進行領導,確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此外結合企業各廠區、部門以及對應的生產班組,設置安全管理小組及安全員,從上至下形成一個系統的管理結構,處理企業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各個流程,確保每一項生產流程都能夠落實安全任務、劃分安全責任、確定安全權限。
3.及時排查危險源頭做好危險分析
在針對危險源頭進行排查,并完善危險分析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整個安全管理的系統,以安全計劃為核心、系統安全工程的主要內容為指導,對整個危險進行識別、估價,并判斷危險的影響,做好最佳的危險控制,確保事故隱患及時排除、危險防護任務獲得成效。通常來說,系統安全計劃,對危險的排查及分析,要貫穿于整個生產周期中,既要完成初步的危險分析,又要對系統的運行壽命中各個階段中可能遇到的危險,進行系統的排查及評估。無論在哪一個生產范圍內,或哪一項生產項目中,都要考慮危險分析的實際應用,用最佳的危險防控方案,改善系統安全,并提供正確的安全管理決策。
排查危險源,做好危險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幾下幾個部分:一是對系統內潛在的危險進行初步評價,判斷可能存在的爆炸源、污染源或明火、機械火花等點火源。二是對故障形式及影響效果進行分析,判斷故障功能處于系統內部的具體位置,并對故障可能造成的影響效果進行評價。三是對所有潛在的故障內容進行故障樹分析,概括內部邏輯性圖表,從事故向源頭追溯,推出可能導致這一事故的一切可能性,再分析各個可能的誘因,并在邏輯圖表中詳細標識。四是對可能存在的人為錯誤進行預測,加強可控性。當同一行為錯誤重復多次時,就可認為這一錯誤是整個事故過程中,導致事故結果的不利事件。因此要對此事件進行詳細的控制,并調整基本的錯誤評價,增加控制措施的補充,直到這一錯誤不會導致不良事故的發生。
結語
利用系統安全工程完善安全管理時,要全方位采取控制危險的管理措施,控制事故與故障的發生,切實重視事故預防,把事故消滅于萌芽狀態。通過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統機構,及時排查危險源頭做好危險分析,制定周密的生產系統安全計劃,進一步實現企業內部安全管理的全方位管理,優化管理模式,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效率及效果。
參考文獻
[1]常芳芳.安全系統工程理論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8:64.
[2]閻治宏.安全系統工程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2:342-342.
[3]劉天威;.系統工程在煤礦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農家參謀,2018:256.
作者簡介:畢長亮(1979.01.02);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遼寧營口人,學歷:專科;現有職稱:注冊安全工程師/注冊安全評價師;研究方向: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