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運價備案制度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穩定了航運市場。現有研究大多以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法為主,缺乏樹立問題、以問題為導向的意識。目前我國集裝箱班輪市場運輸價格規制受限,運價備案制度下的執行問題尤為突出。本文通過調查相關文獻,并運用定量分析法,為完善運價備案執行方面提供切實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運價備案;執行
一、我國班輪運價備案制度的概述和法律體系
(一)班輪運價備案制度的概述
運價備案制度是航運市場價格規制的機制之一,航運市場價格主要成分是運費,是國際航運企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背景下,政府為了更好的發揮作用,通過對運價進行管理,從而使整個航運市場處在一個良好的運營狀態。運價備案制度主要由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和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將自己制定的運輸價格方案向有關的主管機關進行運價的報備。運價方面的報備內容在我國被劃分為公布運價和協議運價。公布運價是指國際班輪運輸經營者和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運價本上載明的運價。運價本由運價、運價規則、承運人和托運人應當遵守的規定等內容組成;協議運價是指國際班輪運輸經營者與貨主、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約定的運價,包括運價及其相關要素。協議運價以合同或者協議形式書面訂立。
(二)運價備案制度的相關法律體系
航運法實際上是經濟法的特別法,是服務于國家對航運市場調控的。①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航運法起步較晚,目前沒有形成完善的航運法體系。從歷史的角度看,航運市場變化較大,相關的政策導向仍然不穩定,因此要構建一部系統完整的航運法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因為沒有一部系統完整的航運法,而運價備案制度屬于航運法體系的一個部分,所以我國關于運價備案制度的法律法規較為零散。除《海運條例》和《海運條例實施細則》外,規定的效力層級較低。
具體來講,我國是以國務院頒布的《海運條例》和交通部制定實施的《海運條例實施細則》作為國際海上運輸運價備案制度的總體框架,并通過《精細化報備實施辦法的公告》和《操作指南》規定具體操作的內容,基本建立了我國整體運價報備制度的體系。不過可以看出,上述的文件大多數的效力層次較低,很難與其他的政策匹配。
二、我國運價備案執行問題的現狀
(一)懲罰力度不夠
交通部自2009年起對國內相關港口以抽查的形式檢查航運企業以及無船承運經營人的違規操作問題,問題主要包括未報備運價和未按報備運價執行的違法違規經營。本文列出了自2015至今交通運輸部對國際海上運輸經營人的處罰公告。
經過筆者的整理發現公告中涉及了40多家航運公司,有24家航運公司因備案制度的執行違規操作受到2次以上的處罰。其中包括了:馬士基航運有限公司 4次;MCC運輸新加坡有限公司3次;中遠海運有限責任公司(包括合并前)4次;萬海航運有限公司、萬海航運股份有限公司 6次;新海豐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3次;德翔海運有限責任公司3次。根據《海運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罰款都是頂額處罰的,即使如此,多家航運公司屢罰屢犯。10萬元的罰款對于大多數航運公司來講是微不足道的,目前法律上規定的處罰力度并沒有起到很好的威懾作用。
(二)規制主體權能配置不合理
我國的運價備案受理機構是1996年成立的非營利性的國家航運交易所——上海航運交易所,但是備案管理的處罰機關是國務院的交通主管部門。上海航運交易所作為交通運輸部制定的運價備案受理機構,從事我國集裝箱班輪運輸的運價備案的受理工作,為運價備案的受理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備案受理權和處罰權的分離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首先會導致效率低下,當生效的備案沒有被執行或者備案價格出現異常波動時,相關部門不能及時的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導致解決處罰周期加長。其次也影響運價的穩定和政府的權威,容易引起一些誤解,尤其是對國外的一些航運企業。
三、改善我國備案制度執行問題的建議
(一)靈活化懲處形式
中國的航運企業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部分航運企業資金充足、運力大,甚至有部分企業有國家的支撐。對于一些大型的航運企業來說,10萬的罰款和公司的利潤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海運條例》第四十一條對運價未報備或者未執行報備運價的航運企業統一規定在2萬元到10萬元是不合理的。從實踐來看,交通部對這些大型航運企業關于運價備案方面的違規操作的處罰和公開行為,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影響了政府的權威。對于這些航運企業的違法違規現象,應當充分利用限制或者禁止其營運等處罰措施。對于幾家多次違反備案制度規定的航運企業,可以認定其對市場公平競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主管機關可以采取相關措施給予嚴懲,使備案制度真正成為穩定航運市場的“定海神針”。
(二)構建更加合理的備案管理機制
運價備案制度執行問題的解決應當以問題為導向,貫徹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②構建一元化的管理機制,授予上海航運交易所一定的執行權。增加其獨立性。有助于更好的發揮政府對市場的指導性作用,從而提高運價備案制執行與監管效率。
注釋:
①李春光:《航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第23頁
②摘自《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第4條第2項
參考文獻
[1]章強,王學鋒,劉越.我國集裝箱班輪運價備案制度研究:一個新的分析框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01):29-33.
[2]陸文. 新運價備案制度的影響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1.[3]南宏師,張浩.網絡傳播學[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3
[3]嚴露. 美國航運法下服務合同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
[4]曲俊宇.論《國際海運條例》之修訂[J].水運管理,2019,41(04):1-5.
作者簡介:管超(1996—),男,漢族,江蘇鹽城人,國際法學碩士。單位: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海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