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外匯儲備繼續增長及外匯儲備不合理應用所引發的外匯風險已經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選取外匯儲備與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為因變量,選取外債余額、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進出口貿易總額為自變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得到外債余額與我國外匯儲備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呈負相關;進出口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呈正相關。得出結論,即我國可以通過增加外債余額和降低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方式來降低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新經濟;外匯儲備;多元回歸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對外開放不斷擴張,我國外匯儲備呈現逐漸增長且逐漸趨于穩定的態勢。我國高額的外匯儲備,足以體現我國影響世界的經濟實力,在平衡國際收支,提高我國對外償付能力,增強防范金融風。然而外匯儲備的不斷巨量累積,意味著外匯占款壓力和匯率變化風險不斷蓄積,不可避免地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消極影響,居高不下的外匯儲備將是我國經濟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我國外匯儲備的變化情況看1998年開始至2014年我國外匯儲備逐年增加,在2014年以后有所下降且趨于平穩。我國外匯儲備量基于這種變化主要基于兩個原因。一方面,在1994年年初,我國實施了單一的匯率制度,同時嚴格控制資本和金融項目,其實現了經常賬戶系統。該制度規定,允許部分外資企業開立外匯現金賬戶。近年來,我國貿易順差持續,中國人民銀行只能購買過剩的外匯。這導致我國外匯儲備量持續增長,2013年和2014年達到峰值。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投入大量外匯儲備在建設高鐵、核電、電網等工程上,把外匯儲備轉化為實物資本,去推動“一帶一路”經濟帶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在2015年我國創立亞投行,投資5000億美元,同樣是將外匯儲備作為投資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這解釋了自2014年以后我國外匯儲備開始顯著下降,并在2016和2017年達到相對穩定的程度。
二、實證模型
(一)變量的選取
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考慮外匯儲備影響因素時,本文選取了以下幾項:
國內生產總值(GDP)。國內生產總值反應一國經濟發展程度,外匯儲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反映了一國經濟規模對于外匯儲備量的需求。外匯儲備量與國內生產總值應保持適宜水平。近些年的發展中我國的經濟規模對外匯儲備量的需求持續降低,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量過多,會抑制我國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
進出口貿易總額(EM+IM)。一國對外經濟交易主要通過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商品交易和資本往來項目反映。對外經濟交易量越大,表明對外開放程度越大,受外界干擾也越大。進出口總額越大,需要的外匯儲備量越大;相反,就越小,因此本文把進出口貿易總額確定為一個影響因素。
外債余額(BFD)。外債余額指向境外機構或個人籌借并供境內使用且尚未償還的,以外國貨幣承擔契約性償還義務的所有債務總額。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資金是最稀缺的資源之一。
國際旅游外匯收入(TFI)。我國的國際旅游外匯收入是指入境旅游的境外公民在中國大陸旅游過程中發生的一切旅游支出。通過搜集的數據可以發現,最近幾年我國國際旅游外匯收入逐年提高。因此,將國際旅游外匯收入作為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一項考慮因素。
(二)模型的建立
1.數據選取
本文選取了1998年到2018年我國外匯儲備量、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外債余額、進出口貿易總額、國際旅游收入的數據,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2.模型建立
一國的外匯儲備與一國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外匯儲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適合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本文選取外匯儲備與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FR/GDP)為因變量。同時選取進出口貿易總額(EM+IM)、外債余額(BFD)、國際旅游外匯收入(TFI)為是三個自變量,并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如下:
回歸結果表明該模型的各變量的回歸系數在p<0.001的水平下顯著不為零,且所有變量解釋了外匯儲備量87%的方差,可以說該模型的整體擬合程度比較好。經過OLS估計后可以得到模型為:
通過模型可以發現,外債余額和國際旅游收入皆與我國外匯儲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呈現負相關關系,進出口貿易總額與我國外匯儲備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呈現正相關。
3.多重共線性檢驗
本文以方差膨脹系數(vif)來衡量檢驗多重共線性的效果,變量的vif值大于4則說明存在多重共線性情況嚴重。檢驗結果顯示BFD和TFI的vif值大于4,這表明此模型中BFD和TFI變量存在較大的多重線性關系。通過分析可知,國際旅游收入(TFI)是計入到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可以說該變量在模型中造成的多重線性影響較大。因此,為了減少多重共線性對模型的影響,將國際旅游收入(TFI)從模型中去掉。即修改后的方程為:
并且根據檢驗結果,該模型各變量回歸系數T檢驗、及方程整體性F檢驗均顯著。接下來對修改后的模型進行多重線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BFD和(EM+IM)的vif值均小于4,說明修改后的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三、結論
根據所得的多元回歸方程可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我國每增加1億美元的外債余額,FR/GDP的值降低;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每降低1億元,FR/GDP的值降低。在我國現有經濟發展的態勢下,我國的外匯儲備與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逐年降低。從數據上也可以說明這個情況,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在逐年增長而外匯儲備在逐年減少并趨于平穩。這說明我國近年來的政策導向也是要降低我國大量外匯儲備造成的外匯風險。
一方面,我國可以采用增加外債余額的方式來降低風險。增加外債余額主要是指增加本國商業銀行對外國機構的債務,這部分債務的增加正好可以與我國外匯儲備風險形成對沖,降低外匯儲備風險,有利于促進跨境資金流動基本平衡。另一方面,我國可以從進出口貿易方面入手來管控外匯儲備。我國近年來出口貿易擴張已經導致大量外匯流入,雖然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密不可分,但是控制好進出口貿易及外匯儲備之間的平穩關系,才是一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汪萍.我國外匯儲備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02):82-83.
[2]臧守娟.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影響因素的協整分析[J].納稅,2019,13(23):231.
作者簡介:張昊(1996-),男,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碩士,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研究方向:經濟統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