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饕餮紋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瑰寶,其本身是應用于青銅器上的紋樣。從誕生到現在,饕餮紋在不同時期都產生了發展變化。本文對饕餮紋進行梳理后,尋找出饕餮紋在不同時期的地位、內涵及變化原因,找出饕餮紋作為一個原型能夠可持續發展、傳承至今的動力所在,從而使饕餮紋研究趨向形式化和可操作化,與此同時獲得了不一樣的文化視野以更好契合數字媒體時代,使得傳統與科技更好融合發展。
關鍵詞:饕餮紋;數字媒體時代;內涵;變化
1.饕餮紋的概述
1.1 饕餮紋的起源
呂大臨在《考古圖》里寫:“癸鼎文作龍虎,中有獸面,蓋饕餮之象,”將其上為紋路稱為“饕餮”以及北宋宣和王黼奉旨編纂的《宣和博古圖》中依據《呂氏春秋》將青銅器上這種紋樣稱為饕餮紋,由此可知饕餮紋的來源與饕餮關系淺薄。值得注意的是還有許多饕餮紋是具有身軀的。因此,有很多專家學者對于饕餮紋的概述提出了質疑,并且提出了“動物文”、“獸面紋”等替代對于此類紋路的稱呼,相對也有人認為“獸面紋”太過于單一,已知的饕餮紋里不單單是一種簡單獸面紋,其中還包括了很多人形、眼睛形紋路,綜上所述對于饕餮紋的名稱爭論有許多觀點,并且關于這一紋路的誕生以及命名還有太多未知。然而有一點是確定的,饕餮紋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文明象征之一,并且源遠流長。[1]
1.2 饕餮紋的內涵
原型是人類歷經千萬年生活經歷的產物,是對大自然的恐懼和崇拜的凝聚,并沒有一個固定形象,因此人類會去尋找結合物將無形化為有形,饕餮紋由此誕生出來。饕餮紋最早是出現在青銅鼎等器具上的主要紋飾,其表現形式多采用對稱方式;表現方法上會根據使用情景不同進行變換;以云紋和雷紋以及云雷紋進行輔助性裝飾,具有威嚴性和嚴肅性,包含神性、權力及天地等特殊含義,具有崇拜、祭祀、威懾的作用。除上述以外還用作圖騰標記,作為戰爭勝利的標志以及鎮墓守護者形象出現。由此可知,古代人鑄造青銅器的時候,并不單單追求美感和實用,古代人還需要通過紋路變化來表現某些青銅器的重要地位,借此區分青銅器之間不同作用和確立統治者無上地位。正如金字塔是至高無上法老王的象征,皇冠是中世紀歐洲君主的象征,有著饕餮紋理的青銅器也是統治者的象征,它代表了一種鬼神的信仰和認證。使用饕餮紋就能夠溝通鬼神,就被賦予無上的統治力。綜上所述,饕餮紋內涵是歷史、社會、文化的綜合產物,因此在那個時代具有很高地位。
2.歷史變遷中的饕餮紋
2.1饕餮紋在不同時期變化
一個事物所代表的根源來自社會、歷史及文化等,具有生成性和改變性及歷史性,只有通過歷史眼光去看待才能夠認清原型的內涵和變化,歷史在不同時期對同一事物的內涵也會產生變化,如狐貍也分為聊齋志異和小王子,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饕餮是中國古代的兇猛神獸,其形象是老虎、山羊及鹿等各種動物身上某些特征進行組合的樣子。《左傳》中的記載饕餮是夏官司馬的兒子,饕餮貪吃好錢,喜歡搜刮錢財,兇狠貪婪;然而在《山海經》中饕餮又成了一種傳說中的食人野獸;《西荒經》里則是半人半獸模樣;《尚書》里饕餮記載指的是西南苗族部落群體;《淮南子》里饕餮形象則是貪財、貪吃,以至于后世將貪婪之人稱之為饕餮之徒;《升庵集》里講述饕餮是龍生九子之一。饕餮的出現最開始是為了寄托人們對于自然的崇拜和恐懼結合有形之物創造出來并根據生活和社會變化導致其內涵也在不斷變化,然而隨著時代繼續發展,饕餮的貶義含義逐漸淡化,以前稱某人像饕餮是一種貶低,現如今再稱呼饕餮一詞則包含了褒義于其中,如饕餮大餐、饕餮盛宴,或夸贊一個美食家是老饕等等,綜上所述人們在發展中也對文化長河中的各種詞語進行改造。 [2]
饕餮的形象具有一個持續的發展變化,饕餮紋文化意義的形成和發展也經歷著一個復雜變化過程,無不表明這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映射。殷墟時,鬼神崇拜是主流,祭祀成為生活一部分,而祭祀中使用青銅器的紋路就是以饕餮紋為主,此時這個紋路代表了鬼神。同時饕餮形象具有一種神秘感,多是面目猙獰。商朝,王權興起,祭祀活動也要在王權之下,與之相對饕餮紋具有了政治因素,神秘威嚴的饕餮紋成為權力載體,與此同時饕餮紋已經不再是一些簡單的圖案,此階段圖案更加復雜和精致,并且還出現了立體多層的樣式,其造型風格充滿想象力。而西周時期是饕餮紋的淡化時期,饕餮紋逐漸被其它紋路代替,并且其所代表的威嚴含義也在逐漸消失,以至到春秋戰國時期,饕餮紋變成了單純的視覺表達形象。
從樸素單純的早期到復雜繁縟的中期,又變成簡單平淡的晚期,饕餮紋的巨大變化,不只是紋路表面變化,還反映出社會、生產及政治地位變化,然而無論如何進行重組解構,都不能否認饕餮紋具有的獨特歷史地位。正因為如此,饕餮紋才能夠流傳至今,并且依舊能夠迸發出巨大的活力。
2.2饕餮紋原型內涵變化
饕餮紋延續多個朝代,并且在每個時期都發生一系列變化。夏朝的饕餮紋是一種關于原始社會尊敬鬼神的意識形態反映,體現出對于萬物有靈的崇拜觀念,此時饕餮紋帶有簡單敬畏心理。殷商時期,熟知的饕餮紋形象出現且饕餮紋形象也越來越猙獰。其早期,采用中規中矩的構圖手法,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表現手法逐漸變得夸張。而產生這種令人生畏的饕餮紋,實質上是一種思想觀念的反映,商朝思想觀念對于鬼神的尊重是一種主流,至高無上的鬼神思想遍布那個時代,統治者利用鬼神來表現權威,以此維護統治。馬克思所說:“從這時起,意識才能夠真實的這樣想象,它是某種和現存實踐意識不同的東西,它不用想象某種真實的東西而能夠真實地想象某種東西。”西周時期,在意識形態上進入了一個全新境地——周人尊禮。[3] 尊禮與尊神本質就不同,禮是一種人文的觀念。雖然具有猙獰模樣的饕餮紋依舊在西周留存了一些,然而其中包含的鬼神觀念明顯淡化,由此導致一直處于青銅器裝飾統治地位的饕餮紋被其它紋路取代,饕餮紋變成一種供人玩賞的裝飾且其形態也逐漸變化,成為簡單圖案。這些變化有時代發展的精神因素,也有社會發展的物質因素。春秋戰國時期充滿變革與混亂,人對于自身認識也逐漸加深。此時,饕餮紋舊時代地位一去不復返,以威嚴來恐嚇人心的時代結束,正面裝飾地位也被擠壓到足部。走下神壇后,饕餮紋逐漸變成單純的裝飾紋路,其最重要作用變成彰顯身份地位,主要功能變成欣賞和把玩,這表明饕餮紋的裝飾性大于象征性,也表明人逐漸“認清”自己。
3.饕餮紋在新時代下的發展
過去的東西就其本質而言是沒有意義,它的意義只是從與現在的聯系中獲得,因此歷史必然不斷予以重新書寫,藝術作品也必然會得到不同的新解讀。從夏朝開始一直延續到春秋戰國的饕餮紋,原型與內涵在幾千年時間里變化與發展,究其原因離不開生產力發展和個人思想解放。雖然春秋戰國后饕餮紋沒落,失去了與鬼神溝通的宗教含義和維護威嚴的統治含義,然而它的意義被永遠保留下來,因此仍有一些朝代會將饕餮紋變形后進行應用,尤其是明清時代的瓷器,由于它們的創新使用,使得饕餮紋再度成為一種流行。由此可以引申到新時代中,我們進行現代設計時也可以對饕餮紋加以再創造,再應用。其次,可以對傳統饕餮紋進行技法和手法上創新,例如:饕餮紋抽象化、現代化、簡單化、色彩化等等;將饕餮紋用貼圖、油畫、水粉、雕刻等等方法進行表現;以及對于紋路的排列規律和位置形狀進行切剪等等。饕餮紋的應用實質上已經遍布現代家紡、室內、包裝、家具、服裝服飾等多個方面。
現代社會的信息發達使人們能夠接觸更多,了解更多,做到真正的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也使想象力和創造力產生了質的變化,而饕餮紋這樣的歷史瑰寶在新時代思想碰撞和融合下,一定能夠出現不一樣的火花。例如鄭州地鐵logo就是饕餮紋元素與現代思想碰撞及融合而成,既使用了饕餮紋路本身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又采用變形手法將紋路元素和現代字體組合,從而制造出更加豐富內涵。而饕餮紋的應用遠遠不止如此,其使用場景廣泛,使用途徑限制少,其固有內涵可以豐富衣服、設計等。例如在皮質物品上進行浮雕饕餮紋,將饕餮紋用于裝修,以及海報上使用饕餮紋,而最直觀的例子就是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海報。
而今伴隨著文化自信,饕餮紋的應用場景不僅會持續增多,還能走出國門,是中華文化于世界文化之林中閃光。也正因緊貼時代,不斷推陳出新,才保證了饕餮紋的活力,才能讓古老的紋樣在新時代依舊綻放光彩。也正因為科技的發展,材料的創新以及對于表現手法的增多,饕餮紋也就不用拘泥于傳統形式。饕餮紋不僅可以結合數字媒體藝術,還能融合進現代創意設計中,并且在增加新的表現方式的同時又不失其深厚內涵,真正的與時代齊頭并進,走出屬于中國的傳統紋樣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劉靜.中國傳統紋樣饕餮紋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03):206-207.
[2]孫韻涵,周俊良.淺談青銅饕餮紋蘊含的文化內涵[J].藝術科技,2017,30(11):245.
[3]師容,趙永敏.淺議饕餮及饕餮紋[J].美術教育研究,2019(01):36-37.
[4]李克兢, 李博夏. 饕餮紋在現代家紡織產品設計中的創意運用[J]. 科學時代, 2015, 000(012):106-107.
[5]羅霄.古典的就是現代的——饕餮紋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品鑒,2015(10):50+15.
[6]焦靜,劉慶功.“饕餮紋”演變見證歷史變遷[J].藝術市場,2009(10):88-90.
作者簡介:王鵬(1994—),男,漢,山東省日照市,碩士在讀,單位:武漢紡織大學,研究方向:新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