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勢,孕育了許多質量優越、品種豐富、營養健康的高原特色農產品。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具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但卻出現了很多特色農產品熟爛于田間地頭,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職業化的市場營銷人員。本文研究了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從業人員職業化的內涵,構建了其職業化評價體系,以提升市場營銷從業者職業化水平。
關鍵詞: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職業化
一、研究背景
云南素有“植物王國”的美譽,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環境,形成了許多有特色的農產品,比如,云南是我國第二大種植橡膠的基地,云南盛產咖啡、核桃、香蕉、芒果、榴梿、野生菌,云南的空氣清新干凈、環境質量好、水土污染少,因此,農作物品質高端、營養健康、綠色生態,切合了當今消費者對生態安全健康的要求。但是,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的自我供應需求較小,對市場環境的依賴程度較高,部分云南高原農產品陷入了有價無市的尷尬境地。市場營銷扮演著將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轉變為經濟效益的職能,它關系云南三農問題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市場營銷人員是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走向市場的一個關鍵環節,其職業化程度決定了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能走多遠。市場環境的變化,要求市場營銷從業者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更高的職業技能,這使市場營銷從業者面臨職業化的挑戰。因此,將市場營銷提升到一個高度,使市場營銷從業者的技能、行為、道德和知識職業化,就成為云南經濟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那么,什么樣的市場營銷從業者才具備職業化水平,用什么標準評價以及怎么評價市場營銷從業者的職業化水平,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從業者職業化的內涵界定
西方發達國家關于職業化的研究起步較早,有著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因此,學術研究成果也比較多,但是關于職業化的定義至今未達成一致意見。職業化是一個普通的職業群體朝向較高社會地位、職業聲望及經濟利益發展的動態過程(Larson,1997),一個職業群體的發展成熟與該職業的專業化程度密切相關。當職業發展到專業水平時,就意味著該職業群體擁有了一套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專業的倫理道德規范,享有較高的地位和人心流向。某一行業職業化的構成要包含以下五點,一是系統的知識體系;二是專業的判斷標準;三是專業的道德和信條;四是獲得社會的認可;五是一套專業的文化。Eliot Freidson(2001)提出職業化理想模型需具備五個基本因素:一是經實踐驗證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體系;二是受職業影響的勞動分工;三是進入、流動需要職業認證的人才市場;四是職業認證與培訓的職業培訓機構;五是強調卓越價值,肯定工作貢獻而非經濟回報的職業意識。趙曙明(2008)提出職業化有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職業本身逐漸發展成熟,擁有了專業性職業的特質,符合職業化的要求;二是從業者素質不斷提高,其專業素質和社會地位獲得普遍認可。宇衛昕(2005)認為職業化的構成要素應該包括:系統的知識體系及相應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獲得社會的認可;職業意識及相應的管理能力。
綜合上述研究成果,本文認為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從業者職業化,是指從事云南高原農產品的市場營銷人員從非專業性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業性職業。市場營銷從業者職業化需符合以下五項標準:一是營銷從業者具備獨特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獲得社會普遍認可;二是具備特定的營銷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準則;三是通過營銷職業認證或獲得職業資質,建立了營銷行業準入制度,營銷從業人員必須持證才能上崗;四是營銷職業本身逐漸發展成熟,擁有了專業性職業的特質;五是營銷人員具備作為謀生的手段和終身的事業的資質。
三、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從業者職業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那么,具備什么素質的市場營銷人員才能勝任市場營銷工作?具備什么條件才是職業化的營銷人員呢?本文在研究職業化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構建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從業人員職業化評價模型,營銷從業者可以據此開展自身測評、改進、完善等各項工作以提升自身的職業化水平,為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營銷從業人員素質與國際接軌奠定基礎。因此,探索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從業人員職業化之路,不僅對豐富和完善職業化理論,而且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市場營銷從業人員隊伍有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文根據層次分析法的分層思想,結合上述研究成果和職業化的基本概念,確定了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從業者職業化評價指標體系的五個維度:職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資質、職業行為和職業道德,這五個維度構成了評價體系的準則層。根據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方法、影響市場營銷從業者職業化的各個因素的內容及勝任力素質模型,設計出指標層。
四、研究展望與不足
本文從理論上構建了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從業者職業化評價體系,但是并未通過實踐調查進行驗證,所選的四個主因子是否相關,量表有效性程度如何也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Eliot Freidson. 2001.Professionalism: the third logic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趙曙明.我國管理者職業化勝任素質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9.
[3]宇衛昕.人力資源管理者職業化研究[D].南開大學,2005,6.
基金項目:曲靖師范學院青年項目(2016QN010)
作者簡介:史雪琳(1981年10月-),女,碩士。漢族。河南商丘人。現就職于曲靖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