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袁鑫 李英 顏碧云
摘要:如何使盜版者“不敢盜、不能盜、不想盜”。盜版的出現損害了各有關方利益。“不敢盜”可能是只要伸手被抓的風險很大,懲罰也重。“不能盜”則是制度嚴密,想盜也無從下手。至于“不想盜”,則是盜版往往得不償失,沒有必要。本文內容分別從“不敢、不能、不想”三個層面剖析當前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視頻以及電影中的盜版現象,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盜版;電影;知識產權;版權意識;內容創作
一、不敢盜
(一)立法
從立法角度看,國家已經先后制修訂10多部法律法規,將知識產權等無形財產與有形財產保護擺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僅僅是這樣還不夠。我國的知識產權法相較于發達國家形成晚,而且尚未形成體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關法律已經明顯滯后,在一些新興領域,相關法律仍是空白。且知識產權法相關多見于民法,震懾效果有限。因此,在當前,加快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立法、加快知識產權法修訂與完善、加快推進知識產權相關領域刑法化尤為緊迫。
(二)司法
從司法角度看,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知識產權法庭,到各地成立知識產權法院,知識產權法院體系從無到有,越來越完善。可是,由于知識產權的特殊性,使得知識產權侵權界定難度大,再加上知識產權法的相對滯后,導致了漏洞不可避免的出現。因此,根據我國目前知識產權發展情況,推進知識產權領域司法解釋,變得越來越有必要。
(三)執法
從執法角度看,在知識產權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可是目前仍有執法難問題亟待破解。盡管違法行為懲治力度在不斷加大,但是,在知識產權執法過程中,依然存在取證難,違法行為隱蔽等問題。對此,要加強知識產權執法的技術支持,利用大數據分析等現代科技手段,建立現代化知識產權執法體系。
(四)法律干預
我們不僅要對已經發生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作出懲罰,也要對尚未發生的、有發生意向的個體及時阻止,進行法律干預。降低案件發生率,盡量降低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后發率。
二、不能盜
(一)推進正版化進程
當前,我國的正版化進程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相關領域,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正版化主要推力。在網絡文學領域,閱文集團正版化進程推進力度大,覆蓋廣。在網絡音樂領域,以網易云音樂與QQ音樂為代表,紛紛推進網絡音樂正版化進程。在網絡視頻領域,以“優愛騰”為代表的傳統視頻網站和以嗶哩嗶哩為代表的新興視頻網站共同推動了中國網絡視頻的正版化進程。在付費軟件領域,隨著國人正版意識的加強,近年來付費軟件的正版化進程也在推進。
(二)對盜版行為“零容忍”
由于知識產權的特殊性,加大了知識產權保護的困難程度,也由此滋生了盜版內容生存與發展的土壤。在網絡文學領域,由于文學這一載體主觀性強,抄襲行為界定難度大,近幾年的版權糾紛數量也并不少見。例如當年網友在互聯網上貼出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與《桃花債》的相似度對比分析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最后卻不了了之。在網絡音樂領域,同樣有《我的一個道姑朋友》的翻唱風波,而后又發展為LON與雙笙與以冬和日本版權方的糾紛。李袁杰的《離人愁》因節奏神似也沒有逃出抄襲風波,經過綜藝節目發酵后愈演愈烈。在網絡視頻領域,由于視頻數量極大豐富、創意主觀性、傳播便捷性加之國內外視頻平臺之間互通幾率小,國內各視頻平臺間同樣具有傳播壁壘,視頻盜版難度隨之降低,各平臺處理力度不一,創作者更容易遭受損失。
(三)提高質量
在網絡文學領域,盜版作品大多錯別字橫行、排版問題突出,極大影響讀者閱讀體驗。在網絡音樂領域,盜版作品大多質量不佳,影響試聽體驗。在網絡視頻領域,創意一旦被獲取,那么之后的表現形式及表現手法會有極大可能相似。然而,正是如此,如果原作品質量越高,人們就會為了極佳的觀看體驗放棄較為廉價低劣的盜版作品。這樣做至少可以抵消部分質量低下的盜版作品的沖擊。因此,提高原作質量也必不可少。2019年初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就因其震撼的視覺效果打消了部分觀眾觀看盜版視頻的念頭,轉而走進電影院觀影。
(四)創新用戶體驗
在網絡文學領域,也出現了一種彈幕評論的新型評論方式,盡管以往評論也作為觀賞體驗的一部分存在于網絡作品中,但是,這種新型的評論方式卻更加具有共情性和互動性。在網絡音樂領域,也出現了彈幕評論和評論用來創新用戶體驗。在網絡視頻領域,獨特的彈幕文化對于用戶體驗的創新必不可少。尤其在網絡電影領域,現在又出現了一種由觀眾導向的觀影模式。此模式下,劇情走向完全由觀眾選擇。每位觀眾看到的內容都不相同。如果電影遭到盜拍,那么也僅僅是電影劇情走向中的一種。而且極其影響體驗感。即使影片從源頭泄露,那么,影片的原片也是一系列毫無邏輯的剪輯鏡頭。這種創作方法的應用極大的打擊了盜版行為。
(五)建立用戶舉報機制
在網絡文學領域、網絡音樂領域、網絡視頻領域,由于傳播介質的改變和數字技術升級,使得傳播渠道更為廣闊和隱蔽,傳播成本大大下降。因此,也就注定了網絡領域的盜版永遠不會消失。所以在各渠道建立用戶舉報機制極為重要。如此廣闊的傳播范圍,單憑政府或者企業單方面作為是不現實的,我們注定要在傳播領域打一場人民戰爭。
三、不想盜
(一)提升版權意識
加強宣傳教育,提升民眾版權意識。盡管這些年來我國民眾的版權意識有所提高,但是,免費午餐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要想徹底扭轉這個觀念,就必須要付出很大努力。而且,消費者是盜版傳播的最后一道屏障,提升消費者的版權保護意識,降低盜版的潛在需求,也是版權保護工作的重點。
(二)規范版權交易市場 ,建立合理的版權交易機制
目前,我國版權交易市場仍然混亂,以電影市場為例,2019年的春節檔,國內二三線電影市場電影票價接近100元,這個價格明顯超出了很多人可以負擔的極限,而且這個價格已經超出普通電影票價,使得一些人不得不選擇盜版來滿足精神需要。因此,我們要探索建立合理的版權交易機制,盡量避免由市場的盲目性所導致的交易價格的混亂。
(三)發展經濟,提高國民購買正版商品能力
究其原因,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購買盜版商品是因為價格便宜,購買能力不足以負擔過高的價格,所以只能選擇盜版。這就要求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讓更多的消費者有能力去購買正版。只有大家有能力去購買正版商品,才會積極去打擊盜版。這樣才會在開拓正版商品市場的同時,制遏盜版的發行與銷售,讓盜版市場逐漸消失。
參考文獻:
[1] 王譽俊.根治國內電影界盜版的設想——站在社會環境視角的分析[J].現代視聽,2015,29-32.
[2] 王新茹.盜版的成因與治理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v.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