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長春近代公園經歷了沙俄入侵、日本侵占、清政府與惡勢力的抗衡以及日本非法建立的偽滿洲國,因此將時間分為四個時期,分別為中東鐵路時期、南滿鐵路時期、商埠地時期與偽滿洲國時期。
中東鐵路時期:因簽署《中俄密約》,沙俄獲得了第一個在東北的特權,進而長春被載入了歷史的名冊中。在中東鐵路東北側出現了第一處具有現代公園雛形的俄式綠化場地,沙俄的規劃揭開了長春城市近代化的序幕。
南滿鐵路時期:1904年日俄戰爭,俄軍戰敗,日本占有了中東鐵路中大連至長春的路段,并且以長春車站為中心,周圍修建公園用來美化環境。
商埠地時期:滿鐵附屬地城市規劃的實施無疑是對長春官府的刺激,清政府決定修建商埠地,這是為了與滿鐵抗衡,保留清政府的主權。中國公園的修建是當時中國政府對抗滿鐵附屬地的民族主義體現。
偽滿洲國時期:1931年后,日本非法建立偽滿洲國,將偽政權首都設立在長春,改名為“新京”。之所以選擇長春,是因為既可以保留日本在東北的特權,還可以發揮長春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這個有著高標準、嚴規劃的“新京”,使長春近代公園的發展提高到了新的階段。
通過對長春近代公園的發展梳理,對13處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公園進行研究與分析得出下表。
1.2.1 公園發展分析
目前為止仍在作為公園使用的長春近代公園現存7處分別為西公園、新京動植物公園、黃龍公園、牡丹公園、大同公園、順天公園、和順公園。完全消失的6處分別為俄式公園、東公園、中國花園、日本橋公園、白山公園、安達街公園。圖1中,以時間為軸線,在人口數量持續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長春近代公園數目呈波浪式狀態發展,是受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在不同時期造成不同的情況。由于保護意識的缺乏,城市更新的需要,戰爭的破壞等原因,使長春近代公園保存情況不容樂觀。保留至今的公園原址也都曾遭到破壞,例如被稱為“亞洲第一”的新京動植物園在經歷過戰爭后變成一片廢墟。

長春主要的近代公園統計表[1]

圖1 公園個數與城市人口數量折線圖

圖2 長春近代公園分布圖
1.2.2 公園分布分析
如圖2(黃色圖標為現存公園,綠色圖標為已消失公園),以新京時期街圖為例,按空間劃分,以人民大街為主軸分為東西兩部分,公園散落分布軸線兩側,公園位置較為集中,以大同廣場為中心呈放射狀分散,以西南側公園居多;按時間順序排列,中東鐵路時期、南滿鐵路時期與商埠地時期主要集中在北部區域內發展,并且使用人群也很有限,主要是俄國人、日本人或偽官富賈。
1.2.3 公園功能分析
公園不但對居民生活有了改善,而且對城市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長春近代公園具備了三種功能特點:思想教育的陣地;娛樂活動的場所;生態系統的調節。公園的建設不但為廣大市民提供鍛煉身體、開展正當積極活動的場地,也穩定了生態體系,改善了城市狀況,還可以通過對自然的實踐增強人們保護自然愛護環境的意識。
1.2.4 公園規模分析
近代長春公園規模分為三個級別:一級公園——規模大于10hm,場地規模大,設施齊全,可以滿足使用者游戲、游玩、運動、觀賞等功能;二級公園——規模為5~10hm,設施完善,滿足市民群體活動、休憩或娛樂等需求;三級公園——規模為1~5hm,具備一定的休閑活動服務設施,滿足小規模的休憩活動需求。根據公園規模分類,長春近代一級公園較多,主要集中在偽滿洲國時期建設,分類以綜合公園居多,其余分類還有動物公園、紀念公園等。

圖3 長春近代公園規模
距長春第一座近代公園已有百年時間,它們的發展歷程見證著長春城市的變遷與城市面貌的巨大改變。偽滿時期是長春近代公園發展的高峰期,對城市綠化有著嚴格的標準。在市區規劃范圍內設置城市公園,選取分流式下水道,讓雨水入公園的人工湖是長春公園的特點。并且長春近代公園的建設深受“田園城市”規劃思想的影響,其中主要特點是規劃、配置了放射和環狀綠化帶,在市區內結合現狀水系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公園綠地體系。
近代城市公園作為城市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新社會、新生活的重要標志,近代公園的設立是為了服務于大眾,是人人平等享受自然的公共空間,體現了民主、平等的近代先進文化,不僅給廣大民眾提供了休憩娛樂空間,還可以美化城市環境,將城市空間的意識形態功能強化。長春近代公園園區的位置分散在各個居民區附近,豐富了市民的休憩時間,較好地滿足了市民的生活休息娛樂需求。
長春近代公園的主要特點就是依水而建,在新京公園綠地規劃中有效地與自然地勢相結合,在中小河流(伊通河支流)沿岸低濕地處規劃配置公園綠地,河流一般都建壩蓄水,人工湖設立在公園內。由于分流式下水道可將雨水引到人工湖,因此人工湖兼有雨水調整池和臨時應急水源的功能。
長春近代公園的規劃思想是基于沙俄、日本殖民主義和中國傳統思想交融而形成的。沙俄的俄式公園揭開長春第一處近代公園建設。商埠時期是為了與滿鐵抗衡,保留清政府的主權,修建的中國花園。偽滿時期日本的系統規劃,都促進了長春近代公園的發展。通過長時間的發展與學習要不斷地更新先進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長春市近代公園與長春城市的興盛緊密相連,記錄著城市的變化。在特殊的社會背景與歷史因素背景下,形成自身的歷史文化和景觀特色并不斷發展賦予公園景觀特殊記憶,近代城市公園是建設新生活、新社會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城市特有的歷史景觀,繼承和發揚是一件艱苦的任務,不僅僅是為了城市留存的歷史意義,還是城市發展中不可輕忽的歷史文化底蘊。應當尊重歷史背景,傳承歷史文脈。
隨著社會發展,公園種類也隨之增加,既要確保公園的質量同時也要增加公園的多樣性與特殊性,強調城市特色,將生態環境與植物配置相結合。人性化是公園環境設計過程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就需要公園發展契合人與環境的結合,在感受自然的同時人們與自然感受到共識,切身感受到城市營造的場所感。
隨著侵略者的入侵,長春的城市規劃思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此時的長春公園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它記載著這座城市的風云變化,見證著城市的變遷與發展。長春近代公園承載了長春市發展的歷史文脈。在現代,城市公園為了改善城市生態、延續城市風貌和城市文脈,園林的建設與保護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可持續性的城市建設探索。同時,在完善原有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更符合本市實際情況的城市公園,為長春城市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