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四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在富水條件下砂層中進行聯絡通道施工時,極易出現涌水、涌砂等問題,常見預加固措施有凍結、旋噴、注漿、降水、攪拌、鉆孔樁和連續墻等。本文針對在前期高壓旋噴樁和洞內帷幕注漿加固失效的問題,通過采取地表三角降水施工技術,取得了在富水粉砂地層暗挖法聯絡通道施工的成功經驗,對類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合肥地鐵蒙阜區間隧道為兩條單洞單線圓形隧道,線間距15~16.99m,單線長612.9m,采用盾構法施工,在DK21+641.75.00處設置聯絡通道及泵站。聯絡通道采用復合式襯砌結構,暗挖法施工,開挖斷面高×寬為4.68m×3.7m,開挖長度為9m。聯絡通道結構斷面圖如圖1所示。
地勘揭示,聯絡通道覆土厚度約14.83m,從上至下依次為(0)2 填土、(1)1 粉質黏土、(2)1 粉質黏土層、(2)2 粉土層、(7)1全風化泥質砂巖和 (7)2強風化泥質砂巖,結構主要穿(2)2-2粉土層、(7)1 砂巖、和(7)2 砂巖、(7)3 砂巖層,頂部處于(2)1粉質粘土層、泵房底部處于(7)3砂巖層。

圖1 聯絡通道結構斷面圖
地下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及基巖裂隙水。上層滯水主要賦存于人工填土層,水位埋深1.6~3.1m,受季節及氣候條件等影響。微承壓含水層組主要微承壓含水層組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統粉砂、粉土組成,包括(2)2-1、(2)2-2 層,隔水頂板為滲透性弱的第四系(1)1、(2)1、(2)2層黏性土,隔水底板為下伏風化砂巖,承壓水位標高約為15m。
原設計采用φ800@500雙重管高壓旋噴樁進行加固,旋噴樁采用雙重管工藝,加固區的范圍為聯絡通道結構上下、左右各3.0m,加固深度進入中風化(7)砂巖層不小于1m。
加固效果驗證:在聯絡通道開挖前探孔時出現涌水現象,并含有大量泥沙,原地表高壓旋噴樁加固效果較差。

圖2 聯絡通道加固剖面圖

圖3 現場探孔涌水及泥沙圖
因高壓旋噴樁加固失效,無法破除洞門開挖施工。采用帷幕注漿加固技術,在開挖輪廓線外1m范圍內進行帷幕注漿,采用水玻璃+水泥雙液漿。2019年1月10日—1月31日累計注入水泥156t、水玻璃200桶,地表時有漏漿,并出現隆起,隨即停止注漿。2月12日打設8個4m深的水平探孔驗證,仍有3個探孔存在涌水現象,對涌水部位繼續進行補注漿。
2月22日探孔驗證,未發現明水,隨即破除洞門管片。2月23日在進一步闊挖時,出現涌水,現場立即封閉掌子面,繼續補充注漿加固。2月28日對補注漿效果探孔驗證時,注漿效果不佳,滲水量未見明顯減小。
①旋噴樁加固時水泥漿在承壓水粉土、粉砂地層易隨地下水流失,難以形成完整均質的加固體,在風化破碎圍巖中成孔效率低,尤其是在粉砂、粉土層和風化圍巖等各不同地層交界面處,更是注漿加固的薄弱環節。

圖4 洞門破除后涌水圖
②粉土、粉砂層中,帷幕注漿多以擠密、劈裂形式存在,難以形成滲透注漿效果。且地下水具有微承壓性,漿液易受沖刷和稀釋,注漿效果有限。另對管片周邊注漿施工存在一定盲區,無法做到無死角注漿加固。
③區間左、右線采用盾構法施工,旋噴樁加固體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擾動破壞,尤其是在管片背后,貫通形成新的水流通道,聯絡通道較區間隧道標高更低,洞身開挖時形成新的匯水點,洞內帷幕注漿較難保證效果。
2019年3月2日,經過現場詳細勘察,結合含水層巖性、滲透系數和降水深度三個方面綜合考慮,聯絡通道所處含水地層為(2)2-2粉土層,滲透系數在5.4m/d左右,承壓水位標高為15m左右。為實現對地下水位控制在結構底板面以下1m,在聯絡通道兩側布置真空降水井,截斷區間左、右線隧道地下水流通道,最終確定采用地表三角降水方案,同時在洞內增設滲水導管。
在聯絡通道上方兩側高壓旋噴樁加固區外側1.5m處,距離左右線管片2m處共設置4口降水井,聯絡通道中線法線方向左右向外4.5m共設置2口,共計6口真空降水井。
①成孔施工:采用直徑φ600mm反循環鉆機成孔,通過埋設3m護筒避免路基結構層范圍循環水流失及井口坍塌,下管前保證井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方可下放濾管,鉆孔深度20m(聯絡通道拱底標高18m)。

圖5 降水井設置圖

圖6 降水井結構圖

監測項目數據
②井管安裝:采用直徑φ273mm鋼管作為濾管,在孔底10m范圍設置帶孔鋼管,底部鋼板焊接封口,采用60目尼龍網包裹2層,頂部10m設置不帶孔洞鋼管,頂部加蓋封閉,連接采用焊接。
③粒料回填:濾管安裝完,立即對管背進行回填,在底部10m鋼管安裝濾網范圍回填2mm級配綠豆砂,確保粉土層、泥質砂巖層降水,在頂部10m未打孔鋼管外回填黏土球,確保地表潛水穩定不下滲。
④真空降水:降水井施工完后,然后安裝水泵、封閉管控、設置真空管、安裝真空泵,開始真空降水。
⑤疏水管設置:在聯絡通道開挖掌子面底部設置疏水孔,作為洞內輔助排水,前期有水,降水后無水外泄。
除采用降水措施外,還輔以洞內滲水孔輔助排水:在聯絡通道下臺階(7)1土層內開挖輪廓線外1m水平打設泄水孔,孔深7~9m,泄水孔外設置止水閥。
①2019年3月4日-3月9日,完成地表降水井和降水施工,3月10日開始進行聯絡通道洞身開挖,開挖掌子面干燥無水、穩定,效果明顯,現場施工進展順利。
②采用降水方案,同時疊加聯絡通道開挖施工,現場勢必會引起地表沉降,通過現場監測:地表沉降最大值為-10.37mm,水平收斂最大值為-3.39mm,周邊建筑物沉降最大值為-2.71mm,滿足設計沉降變形控制標準,保證了聯絡通道開挖施工安全。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圖7 下臺階泄水孔設置

圖8 方案優化后開挖掌子面
①通過在富水粉砂和風化破碎圍巖地層條件下,采用地表三角降水施工技術,輔以洞內滲水孔排水措施,實現了聯絡通道掌子面干燥無水、穩定,同時監控數據顯示沉降變形控制較好,達到了降水效果,為聯絡通道安全順利施工提供了保障。
②旋噴樁加固不易形成均質加固體,尤其是在不同地層分界面處;同時富水粉砂地層中帷幕注漿加固效果有限,難以形成滲透注漿效果。本工程前期洞內帷幕注漿近2個月,注漿加固效果不佳,地表三角注漿施工僅7天實現具備洞身開挖條件,取得了明顯的工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