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安徽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合肥市將軍嶺路橋為斜拉索鋼混組合橋,全長280m。主梁跨徑為(29+30+36+185)m,主橋結構形式為非對稱鋼一混梁獨塔雙索面斜拉橋,整幅布置,橋梁橫斷面的標準寬度為52.5m。鋼梁及混凝土梁均采用大懸臂展翅箱梁;塔柱采用矩形塔,高116m,主跨及邊跨側分別設置了14對斜拉索。輔助墩及過渡墩均采用柱式墩,塔柱及橋墩采用承臺接群樁基礎,樁基采用鉆孔灌注樁。
主跨采用鋼箱梁,全長173m(含鋼-混結合段),鋼-混結合段置于主跨側順向距離塔柱中心線12m,與混凝土箱梁一一對應,鋼箱梁橫斷面亦采用大懸臂展翅箱型截面,截面外輪廓尺寸與混凝土箱梁基本相同,橋面頂板與橋面橫坡一致采用2%坡度。鋼箱梁頂板全寬52.5m,箱室寬36m,兩側各伸臂8.25m,橫隔板間距3m。主梁外腹板處梁高3.2 m,鋼箱梁標準段長度為12m,全橋共設有15個設計節段,鋼箱梁現場除頂板U肋采用高強螺栓連接外,其余均采用通過焊接將節段一一連接。鋼箱梁外腹板對應頂板處設置有錯拉板,與拉索對應。拉索橫向中心間距為36m,梁上索距12m。
鋼梁主要采用工廠制造,制造成梁段后運輸到施工橋址現場,利用50 t汽車吊安裝臨時支架,利用220t履帶吊站位地面安裝3#墩鋼混結合段,再利150t履帶吊站位地面安裝鋼梁節段L1至L13,然后利用150t履帶吊站位4#墩外側安裝L14節段。橫向吊裝時,兩側挑臂待全橋安裝完成后安裝。最后拆除臨時支架及最后面漆補涂。
220t履帶吊自重250t,最大吊重65t,履帶寬度1.2m,長度9m,兩履帶中心距離為6m。對地總壓力為315t,履帶吊對地面的壓強不均衡系數取1.6,每條履帶下加鋪2塊路基箱 (尺寸1.5 m×6 m,自重 6t)的面積為:2×1.5×6=18m。取動載系數1.1倍,對地面的壓強為:
P=(315×1.6×1.1+24)÷(2×18)=160.7kPa
地基處理后承載力不小于180kPa要求。
根據臨時支架基礎計算,地基承載力141.7kPa,地基處理后承載力不小于180kPa要求。
臨時支架在鋼梁存放場地完成鋼管立柱、橫梁和橫向連接等構件焊接制造,以單元件型式運輸到現場。
用50t汽車吊將支架立柱整體吊裝到擴大基礎上,根據支架立柱與鋼管樁地面以上部分(或預埋件)的間隙修整立柱,調整立柱位置后,焊接固定立柱。安裝完成后,立柱垂直度應小于0.5%且不大于5mm。
支架構件最重為10t,橫向分配梁2t,采用50t汽車吊吊臂長22m,作業半徑8m,額定起重量16t,滿足吊裝要求。
根據現場實測的立柱標高修整立柱高程,接著安裝支架分配梁。在所有連接部位需焊接加勁板進行補強,防止產生應力集中出現。安裝調整墊座,墊座頂面預留約10mm至鋼梁,待鋼梁安裝時抄墊調整鋼板。
為方便制作及安裝,工作平臺下部采用12#工鋼兩根做縱向支撐骨架,橫撐采用L63×6角鋼單根,斜撐L50×4角鋼,上鋪花紋板厚度為1.5mm。護欄高度為1.5m,豎桿采用L40×4角鋼,橫筋采用16#鋼筋。
斜拉索張掛施工工序:運輸→索上橋面→展索→掛設→張拉→索力檢測→調整及減震裝置安裝。現場施工時一般綜合考慮斜拉索重量、錨固牽引力大小以及張拉施工空間要求等因素,將掛索的總體施工方法描述為:采用塔吊將斜拉索提升至橋面上,并安放于臥式放索盤之上,通過塔吊將斜拉掛設在索塔端柱上并在橋面展開,采用橋面卷揚機直接牽引斜拉索錨頭入梁端錨固,最后完成斜拉索的張拉及索力調整。
斜拉索掛索前,應全面檢查塔、梁的索導管,并對平磨光索導管內的水泥砂漿、焊渣、毛刺等,避免掛索時索錨頭位置偏差所造成的錨頭外絲損傷,從而造成斜拉索索力達不到要求。因此,對索導管需用特制探孔器檢查索導管變形情況,否則需變形處理后方可掛索施工。
鋼箱梁安裝吊耳設置在鋼箱梁面板與橫隔板相交處,且對結構處需做適當加強處理。本工程鋼箱梁吊裝最大重量64.8t,每個節段設置4個吊耳,則單個吊耳最不利負載為 64.85×1.2/sin60/3=31.9t(考慮1.2的安全系數,最不利3個吊耳承受載荷),本工程則選用30~40t吊耳。
以最重節段重量64.8t為例進行計算。吊耳腹板與鋼箱梁分段頂板角焊縫均要求熔透,吊耳耳板與鋼箱梁分段頂板角焊縫采用雙面貼角焊,焊腳尺寸k=8mm,吊耳在廠內施焊完畢后經無損檢測合格后方能使用。
5.2.1 吊耳強度計算
吊裝最重一片梁64.8t時,鋼絲與梁片水平位置夾角為60,最危險截面應力時受力面積A=(280-80)×30=6000mm,吊耳受力 F2=319kN,應力集中系數按1.5計算,Q235材質屈服強度為 235MPa,吊耳安全系數取 2.5,[σ]=235÷2.5=94MPa。
σ=F/A=319÷6000×1.5
=79.7 MPa<[σ]
5.2.2 吊耳與梁之間焊縫強度的計算

焊縫軸應力


折算應力:

因此,吊耳強度滿足要求。
根據起吊物的重量,最大起吊重量達64.9 t,鋼絲繩夾角應控制在60以內。根據《起重機設計規范》(GB3811-2008)要求,鋼絲繩的驗算要求如下。
①鋼絲繩直徑可根據鋼絲繩最大工作靜拉力來確定:

式中:鋼絲繩最小直徑d(mm);選擇系數C(mm/N1/2);鋼絲繩最大工作靜拉力S(N);重力加速度g(9.8m/s)。
②根據工作級別分別確定鋼絲繩選擇系數C:

式中:n為安全系數;k為鋼絲繩捻制折減系數(0.82);為鋼絲繩充滿系數;為鋼絲繩的公稱抗拉強度。
根據鋼絲繩所在機構工作級別確定鋼絲繩的直徑后,鋼絲繩的破斷拉力應滿足下列要求:

式中:所選用鋼絲繩的破斷拉力F;鋼絲繩最小安全系數n。
根據吊耳設置及荷載分布情況,并參照《一般起重用D形和弓型鍛造卸扣》(GB/T 25854-2010)要求,單個卸扣的最大額定起重量設為69.0/4=17.25t,考慮到現場吊裝的不穩定因素,按安全系數2選取,則最大額定起重量為17.25×2=34.5t,選用型號為GB/T 25854-2010-DW50的卸扣。上述分段選用的是最大分段進行計算,實際鋼絲繩使用根據鋼梁分段重量選取對應卸扣類型,匹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