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隨著物聯網、BIM、大數據、云計算等全新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和深入應用,全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智慧社區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達2.54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18.1%。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對于老齡化的狀況,我國更應該注重養老社區的建設與完善。
家庭養老是一種環環相扣的反饋模式。但是由于人口流動率一直位處于不斷上升狀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為空巢老人;距離、地區和工作繁忙等原因使得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時間越來越少,老年人失去了生活的基本照顧,對于一些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術后康復老人等,他們更需要精心及專業的照顧,而這些是家庭養老所不能提供的。
現在社會中的養老機構大部分是獨立的法人機構,有很強的營銷性;為了方便管理,要求入住的老人在生活的作息規律上進行統一,對老人的活動范圍進行限制;對規章制度的認識不夠,按習慣處理事務,缺少預防和處置意外事件的應急方案;在制度、思想、服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導致了對老人的服務長時期在低水平運行。
從我國的發展現狀來看,影響我國養老模式選擇的因素可分為四個方面:政治、經濟、社會、技術。
3.1.1 政治因素
雖然我國的智慧社區養老建設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沒有發達國家的健全,但是我國大力支持社區養老服務建設,努力推進并實施,智慧養老一定是未來發展的必然結果。
3.1.2 經濟因素
智慧社區養老與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的不同之處在于家庭養老主要是子女提供經濟支持,機構養老一般都帶有社會福利性質,而智慧社區養老主要是家庭支持和政府補貼性質。智慧社區養老更加符合我國的國情和現狀。
3.1.3 社會因素
機構養老昂貴的費用、服務的制度不完善、服務的設施過于局限老套和讓老人離開自己的生活圈,來到陌生的環境,使得機構養老難以撐起我國養老的重任。智慧社區養老符合當代中國的國情和現代人們對養老模式的需求,更是符合現代中國國情,以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需求。
3.1.4 科技因素
家庭養老雖然可以滿足老人的飲食起居和精神關懷,但家庭養老沒有專業技術和設備。智慧社區養老,不僅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對老人進行實時照看、物品購買、醫療保健、文娛活動、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專業的醫療與養護服務,還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為老年人提供安穩、方便、舒心的生活環境和服務。
3.2.1 社會對社區提供志愿服務
根據2018年中國志愿服務參與狀況調查結果,“老年關懷”是有巨大發展空間的志愿服務領域之一。借助新技術開展精準互助,通過信息共享實現需求對接。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和養老服務需求日漸多元化的背景下,開展精準為老志愿服務的呼聲日益高漲。通過梳理老年人需求,統籌為老志愿者資源供給,依托信息化平臺和“互聯網+”技術進行信息共享,實現為老志愿服務資源和養老需求的有效對接。在城市推行互助養老,可借助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和部分城市的“時間銀行”等,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促進互助養老和為老志愿服務的供需對接,切實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3.2.2 智慧養老社區體醫融合助推健康老齡化
在新形勢下,體醫康養的相互協調、融合發展,必然成為國民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保證。從社會層面,要鼓勵子女等多參與老年人的活動,給予老年人以關愛和幫助。政策層面,要鼓勵社會組織、互聯網組織等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養老,力推每位老人更多地參與社區組織的活動。社區安裝的全民健身設施,應當有人提供咨詢指導,幫助他們選擇個性化的、適宜的健身器械與方法,不能盲目鍛煉。要充分研究太極運動康復服務介入老年人慢病治療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價值等方面作用,進而讓體醫融合助推健康老齡化。
3.2.3 結合疫情,智慧養老社區的必要性
這次疫情提升了養老機構風險防控意識,強化養老行業風險預案機制。加速了互聯網醫療平臺與養老機構的落地對接與使用。推動了智慧養老信息技術在養老行業運用與發展。我國經過多年對養老產業發展和國家對養老產業的設計,現在已經建立了養老產業的頂層設計,居家是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多層次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我們目前遇到的最大困境是線上線下的融合難題,技術平臺的建設最終還是要靠人來落實,要培養一支素質過硬的養老服務隊伍,才能真正讓老人享受到智慧化養老帶來的便利。
雖然服務載體是智能化、信息化的,但是老人的使用方式卻是傳統的,比如最熟悉和常用的是打電話,所以在高科技服務之前,還要綜合考慮老人的傳統習慣和文化程度。目前,政策將支持發展社區居家“虛擬養老院”提上日程,無疑也給智慧養老打了一針強心劑,為養老機構、居家養老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采納智慧養老社區實現智慧化、人文化的手段,完善養老短板,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①建設以BIM技術為基礎的平臺管理,運用BIM對社區進行管理運營。
②運用 BIM協作軟件—BIM360TEAM,使運營平臺進行高效工作。
③技術運用BIM-QR將設備信息與BIM進行同步。
④將三維技術為工具,構建安全管理系統,實現社區信息化,使社區變得可視智能。
新型運維管理平臺的構建方法在新時代社區建筑群運營維護管理模式的探索與改善中,使其具備相應的意義和價值。

BIM智慧養老社區平臺構建和管理結構圖
智慧老年社區生活管理模塊包括娛樂、教育、學習、運動等幾個方面,也包括一些網絡虛擬娛樂活動。智慧老年生活模塊可以實現:網上交友、網上娛樂、網上教育、簡易視頻通話。
智慧醫療服務管理模塊包括:智慧醫院、區域衛生和家庭健康。
①由數字醫院以及提升應用組成智慧醫院。將病人的診斷信息收集提交,實現數據共享,更有利于醫生進行診斷和預測。提升應用使醫療的水平提高。
②區域衛生由社區收集錄入老人的健康信息,傳輸到醫院進行備案,從而制定老人專屬的健康檔案,從而加強老人的健康管理。
③家庭健康將是最接近老人的健康系統,通過對老人的健康檢測,提醒老人是否需要就醫,以及老人的用藥劑量、用藥注意事項等。
通過對三者的綜合使用,保證老人的健康并及時就醫。
智慧社區服務通過線上和線下相互結合,老人在家辦理業務,如實現線上辦理,進行業務預約,讓業務人員上門服務。也可進網上采買實現送貨上門,由社區進行相應管理。將老人的生活與社區服務相掛鉤,使老人在家也能享受社區服務。
老人年紀增大,身體走下坡路,出現了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都影響了老人的生活。在家中,實施調控老人所居住的環境;在室外,通過BIM模擬技術檢測室外環境,為老人提供活動的場所;在門窗位置,通過BIM的三維可視化技術,從終端的傳感器傳輸過來的數據,分析來人行為,如異常立即報案。
安全疏散是社區最為重要的,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為老年人設置專門的安全出口,照顧老年人的行動不便;出現危險狀況時,為老年人提供危險通知,并且在老人的房間里提供相應保護裝置;為老年人提供消防電梯,滿足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進行撤離。
智慧社區養老具有自己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信息數據互聯不暢、地區發展不平衡、智慧與養老脫節、從業者專業化程度低等一些困境。在未來,對新興技術進行充分研究和應用,不僅可以對我國智慧養老社區的工作開展起到關鍵性作用,而且還可以使我國對此的運營管理更上一個臺階。
BIM應該是一種對于智慧社區具有普適性的技術,應該對于所有構件、所有人員都適用,例如應用于防止兒童走失報警,三維可視化定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