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華
(峽江縣婦幼保健院,江西吉安 331409)
陰道分娩是指產婦產力、產道和胎兒均正常且互相適應,胎兒經陰道自然分娩,屬于相對安全、損傷小、恢復快的分娩方式,但仍有部分產婦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產后出血,若未能及時有效控制出血量,會威脅產婦生命安全。一般認為宮縮乏力及胎盤因素為產后出血主要原因,可經子宮按摩、促宮縮藥物治療控制出血,但若常規治療無效,需配合其他止血方法,如物理止血法[1]。宮腔紗布填塞止血和宮腔水囊壓迫止血法均屬于物理止血法,前者主要利用填塞紗布起到壓迫作用,后者置入水囊起到壓迫作用,有效刺激子宮收縮和壓迫創面,兩者均可獲得止血作用,但前者存在明顯弊端,如紗布不規則,易出現壓迫不全面問題,難以確保充分止血,后者則無該弊端[2]。為此,本次研究對宮腔水囊壓迫法治療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結果如下。
選取峽江縣婦幼保健院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月期間收治的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產婦84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 例。對 照 組 年 齡22 ~37 歲,平 均 年 齡(29.76±3.25) 歲;孕周36 ~41 周,平均 孕 周(38.23±1.03)周;出 血量500 ~1 000 mL,平 均 出 血 量(684.95±52.26)mL。觀察組年齡21 ~37 歲,平 均 年 齡(29.69±3.13)歲;孕周36 ~41 周,平 均 孕 周(38.05±1.04)周;出 血 量500 ~1 000 mL,平均出血量(682.15±52.03)mL。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胎兒分娩后2 h 出血量>500 mL,出血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且經子宮按摩、促宮縮藥物治療無效者。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等原發性疾病產婦。
分娩后給予縮宮素(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891,規格:5 mL×2.5 U)20 U 子宮肌層注射。針對產后出血者則予以子宮按摩、促宮縮藥物,無效者采取以下措施。對照組采取宮腔填塞紗布止血法,給予專用宮腔紗布與2%甲硝唑溶液(山西云中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0950356,規格:200 mL)200 mL 浸濕,協助產婦取膀胱截石位,陰道及周圍進行常規消毒,利用器具將宮頸外露,將紗布經陰道向宮腔內逐漸填塞,從一側向另一側順序填塞,直至完全填滿,陰道口滯留宮腔紗布尾端,24 h 后取出紗布。
觀察組采取宮腔水囊壓迫止血法,協助取膀胱截石位,利用器具將宮頸外露,置入宮腔壓迫水囊,其中主水囊在宮腔內,副水囊在宮頸外口,向水囊內注入無菌液體,一般主水囊500 mL,副水囊300 mL,并在陰道后穹隆出填塞紗布,監測止血效果。水囊留置宮腔內12 h 出血少可逐漸抽取水囊水,若無出血或出血量<10 mL 則取出,若止血不佳則再次注水,定時抽水觀察,但水囊留置時間不可超過24 h。
記錄術后不同時間段(2 h、12 h、24 h)出血量;記錄手術操作時間、止血有效時間、填塞物留置時間、住院時間;統計輸血率、子宮動脈結扎率;統計并發癥發生率,包含發熱、腹痛、感染、低血容量性休克等。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2 h、12 h、24 h 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觀察組手術操作時間、止血有效時間、空腔填塞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14%,顯著低于對照組26.19%(P <0.05),見表3。
觀察組輸血率為2.38%、子宮動脈結扎率為0.00%,顯著低于對照組輸血率16.67%、子宮動脈結扎率9.52%(P <0.05),見表4。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如今醫院對突發病事件的急救處理措施逐漸完善,其中婦產科常見突發事件為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分娩2 h 出血量>500 mL,而且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導致產婦貧血、休克,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3]。臨床研究可知[4],雖然進行了產前評估、產時監測及產后及時處理,但產婦仍可能發生因孕期營養攝入多、合并癥多、分娩后子宮收縮功能減退、軟產道受損、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導致產后出血。一般情況下,胎兒分娩后的產婦子宮肌纖維走向錯綜復雜,肌纖維伸縮功能對子宮相關血管的壓迫減弱或失去作用,導致產后出血[5]。陰道分娩產后出血需采取宮縮藥物、子宮按摩等方式控制出血,確保減少出血量,但部分產婦難以起到止血效果,這時應快速選擇其他方法止血[6]。傳統宮腔壓迫止血多選擇紗布填塞法,雖然可起到壓迫作用,但操作時間長,而且易出現填塞不均勻情況,難以實現全面壓迫。紗布雖然柔軟,但仍存在較強的摩擦,可能損傷子宮內膜組織,誘發并發癥,故宮腔紗布填塞壓迫止血的止血效果局限,安全性欠佳,應用效果有限。宮腔水囊壓迫止血法屬于改進后的方法,其主要是通過注入無菌水擴大球囊,促使其產生壓力,實現對宮腔的全面壓迫,起到止血效果,而且注水擴大水囊和抽水縮小水囊避免對子宮內膜組織的反復摩擦,可預防損傷,安全性高[7]。水囊擴大后能夠有效壓迫子宮內膜表面靜脈,刺激子宮肌層,促進子宮收縮,同時水囊可依據產婦宮腔形態實時塑形,確保對隱匿性出血位置的壓迫。宮腔水囊壓迫止血法操作簡單,注水和抽水快,容量控制精確,而且分布均勻,確保宮腔內膜受力均勻,但需注意水囊留置時間不可超過24 h,否則易導致并發癥。為保證舒適度,應確保注入無菌水溫度為37℃左右,且需以宮頸未升高及無腹痛、腹脹為耐受度。需注意,若上述保守性手術方法仍未有效控制出血,可行子宮動脈結扎及子宮切除,避免失血過多危及生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血控制快,整體出血量少,而且操作效率高、恢復快,產后并發癥發生率、輸血率及子宮動脈結扎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優勢明顯,提示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產婦行子宮水囊壓迫止血法具有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優勢,使用后可依據止血時間調整壓迫時間,發揮宮腔形態塑形特征確保全面止血,避免止血過多導致輸血及子宮動脈結扎,利于產后恢復。本研究結果與朱穎等[8]的研究結果“治療后,研究組(宮腔水囊壓迫法)止血有效率為97.50%,高于對照組(常規治療)的80.00%;研究組操作時間、止血顯效時間、填塞物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2.50%”基本一致,均提示宮腔水囊壓迫法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及恢復時間比較(x±s)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表4 兩組患者輸血率、子宮動脈結扎率比較[例(%)]
綜上所述,采用宮腔水囊壓迫法治療陰道分娩產后出血,對快速控制出血量有積極的影響,適用于常規療法難以止血的產婦,利于產婦產后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