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江陰市長涇醫院,江蘇無錫 214411)
宮頸疾病在婦科臨床中屬于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具有類型繁多、病情機制復雜以及病情嚴重程度各不相同等特征。宮頸疾病和宮頸癌發生和發展之間有密切關聯,近幾年來,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早期檢出率隨著宮頸細胞學篩查的廣泛應用而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宮頸疾病若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演變為腫瘤,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均存在嚴重不良影響[1]。隨著臨床研究逐漸深入[2],發現及時為宮頸疾病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在預防病情惡化及緩解身心痛苦感方面有重要意義。LEEP 刀為目前臨床治療宮頸疾?。ㄓ绕涫菍m頸上皮內瘤樣變I 級、Ⅱ級)的常用措施,屬于疾病治療的新型技術,且臨床療效已獲得廣泛的認可。本次研究選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在江陰市長涇醫院接受治療的52 例宮頸疾病患者進行比較分析,旨在明確LEEP刀治療宮頸疾病的臨床療效,結果如下。
選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江陰市長涇醫院收治的52 例宮頸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手術方案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6 例。對照組年齡30 ~68 歲,平均年齡(46.63±12.14)歲;病程2 個月~8年,平均病程(2.47±0.16)年;依據疾病類型,宮頸肥大及納氏囊腫患者占9 例,宮頸尖銳濕疣患者占10 例,宮頸上皮瘤變患者占7 例。觀察組年齡32 ~69 歲,平均年齡(46.71±12.22)歲;病程2 個月~6 年,平均病程(2.47±0.35)年;依據疾病類型,宮頸肥大及納氏囊腫患者、宮頸尖銳濕疣、宮頸上皮瘤變患者例數分別為10 例、8 例、8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陰市長涇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過婦科檢查、宮頸刮片檢查、陰道鏡和陰道鏡下定位活檢確診為宮頸疾病的患者;②同第六版婦產科學[3]中宮頸疾病相關診斷標準相符的患者。排除標準:①經過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為宮頸惡性疾病的患者;②凝血功能以及重要臟器功能異常的患者;③病歷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觀察組患者給予LEEP 刀治療,在局部麻醉之下實施手術治療,利用HF-120B 高頻電刀進行治療,將切割的功率調整為80 ~90 W,調整電凝功率為50 ~60 W。宮頸肥大患者以縮小宮頸以及實施宮頸整形作為手術目的,利用錐形刀順時針旋轉及切除病變組織,隨后使用球形電極對宮頸創面實施電凝止血治療,利用可吸收縫線對殘留宮頸開展順時針鎖邊縫合鎖緊操作,針對宮頸肥大、納氏囊腫患者,可首先利用電針將囊腫刺破,使囊腫當中的液體流出,在腺體消失以后實施切割工作。手術以后宮頸直徑在2 cm 及以下。針對宮頸贅生物,可結合贅生物大小選擇相應的環行電極刀將宮頸病變組織切除,隨后利用球形電極對宮頸創面實施電凝止血操作。宮頸上皮瘤變患者可選擇相應的三角形電極刀將宮頸病變組織切除,控制切割寬度的范圍在0.5 cm 左右,切割深度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宮頸上皮瘤變I、Ⅱ級患者的切割深度在1.5 ~2.0 cm,針對宮頸上皮瘤變Ⅲ級患者,其切割深度需控制為2.5 cm左右。對照組患者均接受骶管麻醉下以普通手術電刀實施宮頸錐切手術治療,各類型宮頸疾病治療的方法與觀察組相同。
上述兩組患者在手術以后服用抗生素開展為時5 天的抗感染治療。取術中切除的宮頸組織送檢,在脫痂時間段內患者常存在少量陰道出血的情況,叮囑其在出血量超月經量時來院,術后3 個月之內禁止同房、盆浴以及陰道沖洗等。
①觀察并統計上述兩組宮頸疾病患者的手術指標(手術出血量、手術耗時、陰道排液量、術后陰道出血量)。②記錄并分析兩組宮頸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總有效=治愈率+有效率,治療以后,宮頸糜爛面完全愈合且恢復至光滑狀態,疾病相關癥狀完全消失,陰道經檢查以及細胞學檢查結果呈陰性為治愈;宮頸糜爛面較治療前明顯縮小,宮頸內口出現增生的肉芽組織,疾病相關癥狀明顯改善為有效;未符合上述任一要求,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結果提示仍然存在病灶為無效[4]。③統計兩組宮頸疾病患者的塑形滿意度情況:以塑形滿意率表示,術后3 ~6 個月之內,宮頸疾病患者的宮頸恢復至光滑狀態,宮頸質軟且具有良好的彈性為滿意;手術后3 ~6 個月之內,宮頸口柱狀上皮顯露或者外翻,宮頸口存在息肉狀增生的情況,宮頸口狹窄、松弛等為不滿意。
本次研究中的相關觀察指標數據在分析和匯總以后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耗時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出血量、陰道排液量以及術后陰道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相比較(x±s)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相比較[例(%)]
觀察組患者的塑形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塑形滿意度相比較
宮頸疾病為已婚女性人群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包含宮頸肥大、宮頸糜爛、宮頸息肉以及宮頸上皮瘤變等,若患者的病情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進展為宮頸癌前病變或者宮頸癌,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5]。
LEEP 刀為近幾年來隨著醫療水平提升以及醫療設備更新而廣泛應用于臨床中的新型電刀療法,通過高頻電刀產生超頻電波,借助組織自身的阻力吸收電波瞬間產生高熱,進行切割的同時可以獲得止血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手術出血量[6]。LEEP 刀與宮頸冷刀或者普通電刀錐切手術相比較,具有手術出血量更少、時間更短、痛苦更小等優勢,可以采集有效的宮頸病理診斷組織,且修復再生的宮頸更為光滑,新鱗、柱之間有清楚的交界,有利于術后陰道鏡檢查以及細胞學檢查工作的開展。為宮頸上皮瘤變患者實施LEEP 刀進行治療可以獲得理想的病灶切除范圍及深度,提升病灶清除的效果[7]。除此之外,LEEP 刀手術主要在低電壓下對宮頸疾病展開治療操作,可以避免切除組織的邊緣出現碳化區,安全性更高。與此同時,LEEP 刀術中所取病理組織檢測樣本和術前活檢相比較,其取材更為全面,且可以避免組織獲取較少或者陰道鏡下檢查深度不夠所致漏診的情況[8]。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指標、臨床療效以及塑形滿意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該研究結果提示,為宮頸疾病患者實施LEEP 刀手術治療具有手術耗時短、操作簡便、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具有廣泛推廣應用于臨床中的價值。因LEEP 刀手術具有以下幾點優勢,首先,該術式可以將疾病診斷和治療工作同時完成,利用高頻電刀切割組織,不僅可以徹底切除病灶,且可以為術后病理檢查提供有效的組織材料,對病理診斷工作的開展影響較小[9];其次,LEEP 刀手術可以通過電極的尖端將高頻電波產生,其同身體直接接觸以后,吸收電波并且產生大量的熱量,切除病變隨后結痂、脫落以及增生新的上皮組織,以達到痊愈的目的,可以在減少出血量、提升病灶切除效果的同時,保證術后康復效果。但是為宮頸疾病患者實施LEEP手術治療以后需要監測脫痂出血的情況,且術中需要嚴格控制電切的范圍以及深度,以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10]。
總而言之,LEEP 刀應用于宮頸疾病的臨床治療中效果顯著,但是本次研究中的樣本量較小,且隨訪的時間較短,仍需在今后臨床展開更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