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芹 井德軍
(江蘇省沛縣人民醫院,江蘇徐州 221600)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酸性胃液對胃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潰瘍形成的基本因素,十二指腸和胃部有較高的發病率,疼痛、惡心、反胃等是其主要臨床表現,患病期間,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將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其中胃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癥狀之一,其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高。控制出血癥狀、補充血容量是主要治療原則,以防止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2]。埃索美拉唑屬于胃壁細胞中質子泵的特異性抑制劑,奧美拉唑的 S-異構體,通過特異性的質子泵抑制作用減少胃酸分泌[3]。泮托拉唑針劑的穩定性較高,研究顯示,兩者聯合用藥對消化性潰瘍并發胃出血治療效果顯著,結果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在江蘇省沛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消化性潰瘍并發胃出血患者中,抽取80 例符合要求患者入組,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常規組和試驗組,各40 例。常規組患者男性29 例,女性11 例;年齡23 ~74 歲,平均年齡(50.32±1.01)歲;病程1 ~6個月,平均病程(3.02±0.78)個月;其中包括15 例胃潰瘍、17 例十二指腸潰瘍以及8 例復合性潰瘍。試驗組患者男性30 例,女性10 例;年齡24 ~72 歲,平均年齡(50.09±1.31) 歲;病程1 ~8 個月,平均病程(3.98±1.01)個月。其中包括20 例胃潰瘍、13 例十二指腸潰瘍以及7例復合性潰瘍。納入標準:①符合消化性潰瘍診斷標準;②胃出血量短時間內為900 ~1 500 mL[4];③合并嘔血、黑便等癥狀。排除標準:①合并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者;②合并精神類疾病者;③由胃癌、胃底靜脈曲張等引發的胃出血;④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⑤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蘇省沛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常規組使用埃索美拉唑干預。首先應用氨甲苯酸(揚州中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041,規格:10 mg)、酚磺乙胺(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609,規格:5 mL ∶1 g)等一般止血藥物治療,同時實施補充血容量等干預措施,并使用埃索美拉唑(AstraZeneca AB 瑞典,國藥準字H20120093,規格:40 mg)80 mg 靜脈注射,后持續性泵入,速度:8 mg/h 。密切觀察患者出血情況,如果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則將埃索美拉唑靜脈滴注的劑量改為100 mL 生理鹽水+40 mg 埃索美拉唑,每12 h 靜滴1 次。期間不使用任何抗凝藥物干預。試驗組基于常規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泮托拉唑針劑(Nycomed GmbH 德國,國藥準字H20100205,規格:40 mg)治療,40 mg/次,2 次/d。治療5 d 為1 個療程,根據患者病情決定治療療程。
①治療有效率:經治療,嘔血、黑便等癥狀消失,12 h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為顯效;經治療,嘔血、黑便等癥狀有很大程度緩解,治療36 h 內控制出血,為有效;經治療,癥狀未見好轉,出血控制效果差為無效。(顯效人數+有效人數)/本組總人數×100%=治療有效率。②疼痛程度:應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量表評定,分值0 ~10 分,分數越低,疼痛程度越輕。生活質量: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定,從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活力4 個方面分析,每項分數100 分,取平均分。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比[5]。③出血時間、住院時間。
應用SPSS 22.0 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5.00%,高于常規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的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VAS、SF-36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試驗組VAS 評分較低,SF-36 評分較高,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試驗組住院時間、出血時間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出血時間的比較(x±s,d)
相關研究顯示,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病的主要原因。隨著病情的發展,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將會引發幽門梗阻、穿孔、出血等并發癥,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在短時間內,出血量可達到900 ~1 500 mL,有失血性休克等風險[6]。
埃索美拉唑屬于奧美拉唑的范疇,是單一異構體,具有顯著的藥效學和藥動學優勢。該藥物是一種弱堿性質子泵,在酸性濃度較高的環境下,可發生濃集,藥物活性很容易被激活,可特異性抑制潰瘍部位的 H+-K+-ATP 酶,有效阻斷壁細胞內H+向胃內轉運的過程,胃內酸堿度值有效提高。埃索美拉唑在體內發揮作用后,可持久性抑制胃內 pH 值,使胃潰瘍處血小板得以凝聚,進而凝血速度得到提高,可發揮較好的止血效果[7]。泮托拉唑,屬于苯并咪唑衍生物的范疇,對質子泵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并可與其進行有效結合。研究顯示,該藥物的穩定性較高,尤其是在弱酸以及中性環境中,但環境酸性過高時,該藥物的穩定性會遭到破壞[8]。通過本次研究發現,聯合用藥的試驗組治療效果比較顯著,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組,治療后疼痛程度顯著降低,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且住院時間和出血時間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由此可證明,在消化性潰瘍伴胃出血中泮托拉唑針劑聯合埃索美拉唑的治療價值,說明該用藥方案能有效抑制患者分泌胃酸量,可加速凝血速度,及時控制出血,保護胃黏膜。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SF-36 評分的比較(x±s,分)
綜上所述,埃索美拉唑聯合泮托拉唑針劑的治療方案,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潰瘍并發胃出血的治療效果,有助于減輕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可縮短住院和出血時間,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