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學校 楊美琴
每一名學生都是有思想的個體,對待事物都有其特定的觀點,因此,在課堂學習中,面對新知識或新問題,他們往往有出乎意料的見解。相對于課前精心預設,課堂有序生成,學生的課堂表現更有意義。為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堂表現,捕捉學生的生成亮點,演繹課堂精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立足中職數學課堂實踐,對此進行了探討。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往往有著出乎教師意料的表現,他們特立獨行的思維方式或解題思路,可能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思路或原定計劃,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而作為教師,應轉變思想,根據學生的表現借題發揮,將“意外”轉化為生成亮點,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切中問題的要點,培養學生靈動的數學思維以及敏銳的數學眼光。而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性質疑,捕捉課堂教學中的生成亮點,打造高效課堂。
如“流程圖”一課,在課堂開始階段,筆者首先提問:如果我們想要明確一個物體或一件事情的內在性質,需要從何入手?
學生合作探討交流:觀察→分析→得出結論。
提問:能否用更加直觀的方式來解決本題?
帶著問題,學生運用流程圖來分析本題,如此,提高了學生對流程圖功能的認識。
在課堂上,一名教師通常要面向數十名學生,教師的教學壓力大,往往會忽略學生出現的錯誤。為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新課,以此來發現學生的錯誤,將錯誤轉化為生成亮點,從而激活課堂氛圍。
如“對數”一課,當筆者板書“logaM+logaN=?”時,有學生搶先回答:“答案是loga(M+N)。”顯然,這名學生在運算上出現了錯誤。面對這一情況,筆者在板書中加入了學生的答案,并提問:該題屬于什么類型?參考“對數”的性質,這名同學的答案是否正確?在問題情境下,全體學生進行了討論,并找到了出現錯誤的原因,得出正確結果為logaMN。
由此,通過把握錯誤資源,將其轉化為生成亮點,激活了整個課堂,提升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本課的教學質量。
嚴格來說,課堂不僅僅是中職生學習的場所,更是他們發揮自我潛能的平臺。中職生的知識基礎較差,但并不代表他們學不好數學,關鍵在于教師怎樣去激發他們的潛力,轉化他們的視野,通過捕捉生成亮點,抓住他們在課堂上的每一次表現來凸顯他們的課堂存在感,進而樹立起積極學習的思想意識,加大他們在課堂上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助力中職生在數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