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
運動選材是競技體育的重要部分,也是起始階段,青少年選材的正確與否關系著運動員未來的發展高度。長久以來的經驗和實踐告訴我們,擁有卓越天賦的運動員更容易達到競技體育的高峰,運動選材不僅僅是選拔人才的過程,更是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和提升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一個重要基礎環節。在一個相對高的起點上開始對人的運動潛力進行挖掘,才有可能贏得高水平競技的勝利。
其本質就是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和要求,用科學先進的手段和方法,通過對具體指標的測試,全面客觀地對應選者競技潛力及其發展前景做出判斷和預測,從中挑選具有良好運動天賦及競技能力的少年進行系統訓練,最終獲得具備更高競技水平潛能的優秀競技人才。
在橄欖球運動中,選材工作相較于一些項目更好進行,因為橄欖球運動是一項團隊運動,不同的位置可以讓各具特點的運動員發揮能力,可以說是有教無類,包容性強。但對于高水平橄欖球運動員來說,素有“體能之王”美稱的橄欖球運動要求卻是極高的。整體而言,對橄欖球運動員的要求就是具備更好更全面的身體素質及技戰術意識,如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量、更強壯的身體、充沛的無氧、有氧代謝能力和團隊意識及合作精神。
所以在橄欖球運動員的選材中,我們要遵循橄欖球運動的特點,多種選材方式并進,充分依循廣泛性原則、實效性原則、可靠性原則、因人因項制宜原則、多因素綜合分析原則以及多方法綜合應用原則。
人所有能力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由人類本身的遺傳因素和整個成長過程中的環境因素決定的。其中,遺傳因素一般發揮著主要作用。經研究,該領域專家提出,在運動能力的遺傳中,若是具有卓越才能的親代,只要不是極個別的特例,其子代中超過半數的可能會具有優秀的運動能力,并且很有可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所以我們在選拔少年兒童時,要注意其親代的運動能力及身體形態,條件允許的話做好家系調查,有利于我們更準確地預測和判斷其潛力。圖1為20 位優秀橄欖球運動員的家系調查。
圖1
身體形態是判斷運動員是否具備良好天賦最直觀也是最常用的要素,一般來說,選材方式中經驗選材就是以身體形態的判斷為主要因素,在判斷時我們要遵循時效性原則、因人因項制宜原則和多因素綜合分析原則。
在生長水平和機能發育中運動員存在早發育和晚發育的情況,所以我們需要準確把握運動員生活年齡、生物年齡以及心理年齡,階段性和程序性規律以及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泛指青春期)。經過長期的研究證明,生活年齡只能作為生活事件長短的指標,并不能代表和反映個體的發育水平和成熟程度,所以在選材的判斷時任要以生物年齡為主,如今最廣泛應用的方式為骨齡判斷法。
英式橄欖球運動員身體形態的最大特點是:身體粗壯、圍度充實、體重大、皮下脂肪厚;對速度、力量要求高,適合早發育正常型以及正常發育型人才,除去正常發育者,選材時應以大器早成者為主,大器晚成者為輔。
橄欖球作為技戰體能為主導的同場對抗性項目,要求運動員身體強壯、肌肉結實有力;需要具備良好的彈跳力、爆發力、動作速率、短程曲線加速能力、靈活性等等,這些能力是直接影響運動員賽場表現的重要專項能力,所以在選材時要將這些專項素質作為核心指標。
橄欖球作為一項十分全面的項目,在力量、速度、耐力、協調、靈敏上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一般素質是選拔橄欖球運動員的基礎,只有在一般素質這種基礎能力中的優越者才有更大的潛力成為高水平的優秀人才,所以在選才工作時我們要堅持優先選擇身體素質卓越的人才。
心理及智力水平是制約高水平運動員的必要條件,我們在選才時要注意候選人的心理年齡,心理年齡是心理學“智力測驗”中的術語,是通過標準化智力測驗量表測出的智力水平,用來表示被試者心理發展的絕對水平,是年齡量表上度量的治理單位,我們把心理學年齡與時間年齡相對比就能在一般程度上看出被試者智力絕對水平的高低。在競技體育中,心理素質和智力水平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我們在選材時要充分考慮到運動員的心智水平。
在選材時我們要遵循科學選材原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據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構成要素,基于大數據平臺、科學運用計算機、體育學、統計學、生物遺傳學等學科知識進行客觀、科學的分析。有條件的話,成立科研團隊、運用運動醫學的一些檢查手段,對候選人進行運動系統的檢查,還可以運用FMS 功能性篩查等方式進行更為深度的分析(見表1)。
表1 我國青少年男子英式橄欖球初步選材體系的構建
橄欖球運動員的要求就是具備更好更全面的身體素質及技戰術意識,所以說橄欖球項目與多數項目都具有共性。而橄欖球運動在我國普及程度較低、起步晚,與歐美一些國家相比,其發展還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與亞洲各國相比,和日本等國家的發展也存在差距。競技水平以及普及程度的欠發展狀態使得橄欖球人才匱乏,選材不易。根據我國情況及橄欖球運動在我國開展的綜合水平來看,橄欖球選材工作的主要困難來自以下幾點。
(1)缺乏對橄欖球項目的正確認識,國人對橄欖球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式足球的影響,認為這個運動不適合國人,大部分人對于橄欖球運動的對抗形式、規則特點抱有偏見,認為是一項易于受傷、會產生沖突的暴力項目。
(2)人們對橄欖球運動文化理解程度不夠,由于世界各國文化的巨大差異,許多人認為橄欖球是“野蠻”運動,與我國文化推崇的中庸之道不符,而國外觀看橄欖球比賽卻認為是體現了卓越的體育精神的公平競賽。
(3)資源匱乏,橄欖球運動在中國的歷史很短,我國第一支橄欖球球隊于1990年在中國農業大學成立,在橄欖球剛剛進入國門并未入奧的時代,橄欖球運動的發展普及是很困難的,不受重視,僅僅靠高校的支撐不足以和其他項目競爭資源。舉國體制下,國家的資源傾斜于奧運項目,盡管橄欖球在世界上很流行,但在國內還是缺少資源和重視。
(4)我國橄欖球競技水平較為一般,在世界范圍內屬于弱隊,并不符合當今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實力,所以民眾更多的關注度在其他強勢項目上。
(5)由于橄欖球運動在我國的普及度低,所以校園內發展程度較低,基礎人口較少,使得初級選材工作難以開展,僅在個別省份有著系統的選材。絕大部分地區沒有系統有效的選材機制。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競技運動中,選材是極為重要的,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運動員的上限。選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次性工作,是動態選材,應與平時的訓練、比賽相結合。
隨著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競技體育中的競爭日益激烈,社會影響力逐漸擴大,因而,對競技水平的要求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對選材的要求也更加嚴苛,對待選材的態度也要更加科學和重視。橄欖球是一項要求極為全面的運動,所以在選材的時候,需要考慮全面,卓越的人才很少,這就需要教練員以及工作人員遵循運動選材的原則,廣泛、實效、可靠、因人因項、多因素綜合分析,多方法綜合運用。只有客觀科學的進行選材,才能減少訓練的盲目性,提高訓練工作的效益,大大提高成才率。
面對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難,我們要開拓進取,用符合當下的方式解決問題。針對我們的困難和現狀,采取針對性的舉措,才能使祖國橄欖球運動更好的發展,為建設體育強國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