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秋燕 丁美舟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西南昌 330006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治療的常用手段,可以幫助患者快速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癥狀,保障心肌灌注得到恢復[1]。近些年來,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而PCI術是對該疾病治療的常用手段,雖然該種手術可起到較好的效果,但是PCI術并不能徹底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從而導致患者在手術后,仍然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甚至還會出現心功能下降、血栓、支架內再狹窄等情況,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應予以患者針對性干預,以幫助患者改善身心狀態,避免再次入院[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行PCI術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太極云手對PCI術后患者心臟康復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行PCI術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29例;年齡41~75歲,平均(58.0±5.7)歲;危險因素:血脂異常11例,肥胖9例,吸煙12例,糖尿病6例,高血壓5例。研究組中,男13例,女30例;年齡45~76歲,平均(60.5±5.2)歲;危險因素:血脂異常12例,肥胖8例,吸煙13例,糖尿病5例,高血壓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臨床冠心病學》中的診斷標準[3],且為初次實施PCI術;②患者在實施PCI術之后,無嚴重并發癥出現,病情比較穩定;③患者存在一定的溝通和理解能力,可以將自己想法表達出來;④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發熱在38℃以上,同時伴有急性全身性疾病者;②心絞痛為不穩定型者;③近一階段出現過急性心肌梗死,且病情不穩定者;④貧血及肝、腎功能不全者。
兩組患者全部進行祛痰平喘、吸氧、確保內環境穩定等常規治療,以及心理、口腔、飲食等常規護理。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干預。患者采用步行鍛煉常規干預方案,每天早上做步行鍛煉,第一次運動時間為10 min,步速保持在80~100 步/min,按照患者的體力情況適當地增加運動時間,每次可增加5~10 min,告知患者如果在運動時候有疲勞感,可適當休息,待身體疲勞感消除后,可以繼續運動,保障最終運動時間>30 min,總距離500 m,之后每天增加100 m,直到每天運動距離≥700 m,并每天維持。若患者在運動期間出現心率異常增加的情況或出現不良反應,應暫時停止運動。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指導患者實施云手太極。①成立云手太極操護理小組:由專門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練習太極運動操,并為患者發放太極運動手冊;②傳授太極云手方法:護理人員可通過云手太極圖,播放云手太極視頻資料,指導患者云手太極操作的具體方法,之后讓每位患者跟隨醫護人員操作,然后讓由每位患者單獨操作,對于操作期間存在錯誤的患者,及時糾正。告知患者在操作云手動作應以腰為主,轉腰帶手,確保身手合一。在運轉時,應確保重心移動,手與腰運轉應確保在同一方向。在旋轉兩肩、移動腳步時,應確保動作輕柔,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癥狀評分及心臟功能。①生活質量:使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內容包括:情緒角色、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總體健康、軀體健康,每項分數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②臨床癥狀評分:其內容包括胸悶、胸痛、心悸、煩躁發熱、面色,每項最高分為5分,分數越低,代表患者的臨床癥狀越好。③心臟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張末容積(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生理功能、情緒角色、總體健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生理功能、情緒角色、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生理功能、情緒角色、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胸悶、胸痛、心悸、煩躁發熱、面色等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胸悶、胸痛、心悸、煩躁發熱、面色等臨床癥狀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胸悶、胸痛、心悸、煩躁發熱、面色等臨床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LVEDV、LVEF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LVEDV 均低于干預前,LVEF 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LVEDV 低于對照組,LVEF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 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 心理健康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軀體健康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生理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43 43 50.31±1.17 50.33±1.15 0.080 0.936 69.25±3.31 91.91±5.13 24.339 0.000 35.377 51.863 0.000 0.000 60.33±4.23 60.35±4.21 0.022 0.983 70.57±3.23 80.61±5.21 10.740 0.000 12.617 19.834 0.000 0.000 53.37±4.23 53.35±4.21 0.022 0.983 66.87±3.41 82.31±3.51 20.689 0.000 16.293 34.646 0.000 0.000組別例數 情緒角色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總體健康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43 43 61.37±6.23 61.39±5.91 0.015 0.988 71.71±2.71 83.31±5.13 13.111 0.000 9.980 18.367 0.000 0.000 57.23±4.17 57.31±4.01 0.091 0.928 70.65±3.11 87.51±6.13 16.084 0.000 71.322 27.035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 胸悶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胸痛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心悸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43 43 4.37±0.31 4.36±0.29 0.154 0.878 2.57±0.61 1.05±0.31 14.567 0.000 17.250 51.131 0.000 0.000 2.39±0.53 2.37±0.55 0.172 0.864 1.11±0.31 0.43±0.11 13.556 0.000 13.670 22.681 0.000 0.000 2.47±0.33 2.45±0.35 0.273 0.786 0.77±0.15 0.65±0.17 3.471 0.001 30.753 30.335 0.000 0.000組別例數 煩躁發熱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面色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43 43 3.03±0.51 3.01±0.53 0.178 0.859 1.31±0.41 0.53±0.15 11.716 0.000 17.236 29.524 0.000 0.000 4.31±0.53 4.33±0.55 0.172 0.864 2.43±0.11 1.13±0.21 35.959 0.000 22.775 35.643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臟功能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臟功能的比較(±s)
組別例數 LVEDV(mL)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LVEF(%)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43 43 51.21±4.33 51.23±4.29 0.022 0.983 48.67±6.23 44.21±1.63 4.542 0.000 2.195 10.031 0.031 0.000 61.21±3.37 61.07±3.31 0.194 0.846 63.33±2.23 66.43±5.23 3.575 0.001 3.440 5.679 0.001 0.000
PCI 是一種采用心導管技術,屬于閉塞或是狹窄的冠狀動脈管腔疏通的技術,是幫助患者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種治療方式,也屬于目前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可高效開通狹窄冠脈,對促進冠脈血液循環恢復起到較好的效果,可更大程度地挽救缺血心肌與瀕死的患者,延長患者的生存期[4-6]。雖然該治療方式可起到一定效果,但是PCI 并不能消除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在致病因素,同時大部分患者僅重視心血管疾病急性期的治療與搶救,并不重視發病后康復治療,并且患者術在后可能會出現血栓、心肌梗死、心率失常等并發癥,使得患者在PCI術后血管內出現再狹窄等問題,從而使患者的再入院率增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PCI術后患者,在康復期不但應采用藥物干預模式,還應增強患者對自身疾病和術后恢復的認識,從而可從根本上幫助患者促進身心康復,減少并發癥,防止疾病復發,提升生活質量,促進心臟功能康復[7]。
運動為促進心臟康復的核心內容,如抗阻運動、柔韌性運動、無氧及有氧運動等[8-9]。對于行PIC 術的患者來說,通過運動的方式,能幫助患者有效改善冠脈血管內皮功能,可促進冠狀動脈側支循環,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緩解心室重構等效果,最終可達到促進心臟功能康復的效果,從而提升患者的運動耐力,避免發生心血管癥狀[10]。患者術后早期運動,可縮短康復時間,提高心功能,進而可達到提升生活質量的目的[11]。太極拳屬于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陰陽辯證理念、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等為核心思想,將強身健體、養性情等多種功能融為一體,與陰陽五行之變化相結合[12]。與此同時,太極拳的整套動作招式比較繁雜,在臨床上并不適合全部患者練習,針對一些運動功能差的老年患者來說,也很難完成整套太極拳動作[13]。而太極云手為太極拳的母式,動作比較簡單,其對幫助患者改善多方面機能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太極云手,動作緩慢柔和并連貫協調,操作簡單,平穩舒展,指導患者太極云手時極易掌握,可對人體潛能進行有效調節,具有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的效果,并且其還可幫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通過有規律的呼吸運動,可幫助患者改善肺部組織彈性,從而使肺部通氣功能得到明顯提升,使淋巴和血液循環速度加快[14]。太極云手重點強調腹式呼吸,所以腹肌、膈肌的運動量比較大,該種護理運動類似于對腹部臟器的按摩,可起到蠕動胃腸道的效果,從而幫助患者改善消化系統功能。同時在練習太極云手中,應強調四肢的協調統一性,相互貫通于髖關節、肩關節等動作,采用步伐單足跨步、虛實轉換的運動方式,改善各個關節的活動度,從而達到增強雙下肢肌肉力量的目的,幫助患者改善機體平衡。在練習太極運動時,對練習者的腰背部肌肉要求較高,長時間堅持鍛煉,可幫助患者促進腰背部肌肉血液循環,緩解人體腰背部疾患。劉敏等[15]通過實施總結得出,予以肺源性心臟病云手太極操,起到了較好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心肺功能。這是因為“云手太極操”,重視氣、精、神的修煉,在做訓練中要求患者以氣運身、以意導氣,從而可保障患者的血氣運行流暢,同時也能幫助患者提升社會、生理、心理的適應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進而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胸悶、胸痛、心悸、煩躁發熱、面色等臨床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PCI術后患者采用太極云手干預可幫助患者改善心臟康復臨床癥狀,這可能是由于太極云手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減少軀體活動受限,緩解心絞痛嚴重程度,減少心絞痛的發作頻率。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生理功能、情緒角色、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患者在做太極云手運動中身體得到舒緩,同時隨著疾病癥狀的不斷緩解,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PCI術后患者采用太極云手干預,對幫助患者提升生活質量、改善心臟功能,降低臨床癥狀評分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