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琴娥 楊書嬌 胡四菊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撫州 3318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病類型,研究發現其誘因非常多,該病的發生發展與患者的生活、行為有關。冠心病及其他類型的心臟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易誘發急性心絞痛,嚴重者還出現急性心肌梗死[1]。疼痛發作時,患者感受到瀕死感,對其心理造成嚴重打擊,常使其產生恐懼、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導致患者對治療不抱希望[2-3]。冠心病心絞痛疾病類型、特點決定了其對臨床護理提出較高要求。臨床加強護理干預,減少不良因素對病情的影響。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以循證醫學和現代護理觀念為基礎制定護理方案,使護理內容更科學、有效。本研究選取病例論述循證護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12月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人民醫院收治的48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綜合平衡法分為A組(24例)與B組(24例)。A組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47~76歲,平均(61.54±3.83)歲;病程1~6年,平均(3.52±1.31)年;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分級:Ⅲ級14例,Ⅳ級10例。B組中,男女各12例;年齡48~75歲,平均(61.52±3.77)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53±1.28)年;CCS 分級:Ⅲ級13例,Ⅳ級11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CCS 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符合《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4]。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預計生存期1年以下者。
A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護理評估,依據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動,保證充足睡眠,嚴格控制探視時間,為患者營造安靜的病房環境,明確患者心理狀態,加強生活護理,消除負面情緒,從飲食、用藥等方面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監測其排便、心率、持續時間、疼痛情況,時刻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為其提供健康指導。B組實施循證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提出循證問題:安排護士長、主治醫師、護理人員組建循證護理小組,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告知其疾病情況。安排1~2名護理人員在萬方、維普等數據庫、國家核心期刊搜索“冠心病心絞痛”等關鍵詞,查閱文獻資料,依據患者病情,把護理方案確定下來,并邀請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評價,歸納總結循證問題。②循證支持:循證小組依據患者情況,確定護理流程,查詢總結冠心病心絞痛誘因。在治療期,患者受各種因素影響,難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應激反應,護理期間給予患者心理指導,為其分享成功病例,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同時,進行心電圖檢測,關注心電圖變化,一旦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救治。③循證護理:護理中,依據冠心病心絞痛發病情況,為患者發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向家屬介紹疾病情況、發病機制、治療方式、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藥物使用方法、頻次,提醒患者遵醫囑用藥,積極參與治療,增強其疾病預防意識,并熟練掌握各類預防方法。兩組均護理10 d,分別于入院后、出院前進行評價。
①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5]: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SAS 標準分界值50分,分輕度:50~59 分、中度:60~69 分、重度:≥70分;SDS 標準分界值53分,分輕度:53~62 分、中度:63~72 分、重度:≥73 分。分值越高,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②生活質量評分:采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評分[6]評估,內含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4個維度,單項分值0~25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③治療依從性:采用醫院自制調查問卷,從飲食、用藥、生活3個方面評估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滿分30分,單項分值10分,劃分完全依從(8~10分)、部分依從(6~7分)、不依從(<6分),分值與依從性成正相關。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B組護理后的SAS、SDS評分低于A組,兩組護理后的SAS、SDS評分低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B組A組24 24 t值P值52.17±4.22 52.21±4.29 0.033 0.487 42.15±3.76*47.62±4.54*4.546 0.000 58.31±5.28 58.42±5.19 0.073 0.471 45.64±4.35*53.29±5.14*5.566 0.000
B組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評分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SF-36 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SF-36 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社會功能 總體健康B組A組24 24 t值P值20.15±1.03 14.33±1.16 18.380 0.000 20.32±1.19 15.24±1.21 14.664 0.000 19.83±1.32 15.53±1.29 11.414 0.000 18.77±2.12 15.16±1.54 6.749 0.000
B組的治療依從性評分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依從性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 飲食 用藥 生活B組A組24 24 t值P值8.23±1.04 7.11±0.56 4.645 0.000 8.41±1.15 7.08±0.67 4.896 0.000 8.31±1.28 7.14±0.44 4.235 0.000
冠心病是目前臨床常見的慢性病類型之一,研究發現冠心病發生的誘因較多,患者生活、行為方式均可影響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其中,主要原因為動脈器質性狹窄、冠狀阻塞導致粥樣硬化[7-8]。心絞痛為冠心病典型表現,其多發生在情緒激動、體力活動、過度疲勞狀態下,發作時間通常在15 min 內,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反復發作,對疾病治療產生影響,引起心力衰竭,嚴重者還危及患者生命[9-10]。冠心病心絞痛特點決定其治療周期長,需要患者積極配合,并輔之以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因此在冠心病心絞痛治療中也需加強護理干預,減少不良因素對病情的影響[11-12]。常規護理模式過于單一,導致冠心病心絞痛治療受限,臨床效果不佳。現今,循證護理模式逐漸替代常規護理模式,應用到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使其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緩解,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工作。
循證護理是以循證醫學和現代護理觀為基礎制定護理方案的護理模式,可保障護理內容的科學、有效[13]。這種護理模式可根據患者自身存在的護理問題,用最科學方法和證據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護理措施,給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并將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最大效用,使患者獲得最佳的護理[14-15]。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應用循證護理模式,從提出循證問題、給予循證支持、執行循證護理3個方面開展護理,使臨床護理更具有流程化和針對性,通過這種方式,使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緩解,鼓勵其積極配合臨床護理工作,不斷了解各類疾病知識,及早治愈。結果顯示,B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A組;B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A組;B組的治療依從性評分也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循證護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適用性強,使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緩解,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依據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癥狀、特點,實施循證護理模式,能夠幫助患者克服負面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說明該治療方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而由于本研究選取的病例資料有限,以至于實驗結果普遍性有所缺失,未來選取更多臨床病例資料,再開展實驗研究,得出更準確的結果,為后續同類研究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