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鄭芳明 陳惠娟 吳桂鳳 徐小丁
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江西鷹潭 335000
藍光照射是目前最常用一種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治療方法,其波長水平與血清膽紅素最高吸收波較接近[1]。皮膚經藍光照射后,未結合膽紅素可向水溶性異構體轉變,經患兒尿液與膽汁快速排泄,使血膽紅素水平得以降低[2-3]。但藍光照射治療期,新生兒出現躁動和哭鬧情況可能性較大,接受性不是十分理想[4]。本研究探討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接受集束化護理聯合新生兒撫觸模式干預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院治療的60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采用數學隨機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的發病時間1~9 h,平均(2.7±0.5)h;男19例,女11例;日齡1~8 d,平均(1.6±0.5)d;足月產30例;自然分娩21例,剖宮產9例;胎齡37 周~未滿42 周,平均(39.7±1.3)周。觀察組發病時間1~10 h,平均(2.6±0.4)h;男17例,女13例;日齡1~10 d,平均(1.9±0.4)d;足月產30例;自然分娩18例,剖宮產12例;胎齡37周~未滿42 周,平均(39.5±1.6)周。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入院診斷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②足月兒(胎齡滿37 周~未滿42 周);③出生體重2500~4000 g;④家長同意參與本研究;⑤病情穩定者。排除標準:①先天存在畸形者;②合并各種嚴重系統疾病者;③存在母乳禁忌證;④病情危重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新生兒科護理,包括病情評估、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光療護理(貝茵牌型號為BBP-1000B黃疸治療儀)、喂養方式(根據患兒胎齡、日齡、體重、病情等調整)、遵醫囑用藥并觀察用藥反應;用新生兒黃疸集束化護理措施核查表管理監控。觀察組在常規新生兒科護理基礎上,增加集束化護理聯合新生兒撫觸模式干預,撫觸方法采用六步法,頭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撫觸時間在新生兒沐浴后、午睡、清醒、不疲倦、不過飽、不饑餓、不煩躁、餐后1 h進行,1次/d,10~15 min/次;操作前著裝整潔,洗手,剪指甲,戴口罩,撫觸時首先從頭面部開始,然后依次撫觸。撫觸中通過目光、語言等與新生兒行情感交流。根據科室自身具體情況環境用物準備包括:室溫保持在26~28℃,濕度55%~65%,撫觸時為患兒播放搖籃曲,音量40~45 dB。在撫觸中嬰兒如出現哭鬧且安撫后無好轉,肌張力提高、膚色青紫、興奮性增加、膚色改變、發生寒戰等,立即停止撫觸。
①病情控制效果;②護理干預前后黃疸指數和膽紅素水平;③黃疸徹底消失時間、膽紅素水平檢查結果復常時間、住院治療總時間;④不良反應(發熱、腹瀉、皮膚損傷)發生情況;⑤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護理效果。臨床治愈:黃疸等高膽紅素血癥癥狀在治療后消失且血清膽紅素檢驗符合正常日齡的標準值,沒有出現任何并發癥;有效:黃疸等高膽紅素血癥癥狀在治療后明顯減輕,膽紅素水平檢測結果的改善幅度在50%以上,沒有出現任何并發癥;無效:黃疸等高膽紅素血癥癥狀在治療后沒減輕,膽紅素水平的改善幅度未達到50%,或出現相關并發癥[5]??傆行?(臨床治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滿意度:在治療結束新生兒出院當天采用100分為滿分的不記名打分問卷形式,對家長滿意度進行調查?!?0分為滿意,<80分且≥6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6]。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信度系數為0.8。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護理總有效率的比較[n(%)]
護理前兩組的血清膽紅素和黃疸指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血清膽紅素和黃疸指數水平低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的血清膽紅素和黃疸指數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黃疸指數和血清膽紅素水平的比較(±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黃疸指數和血清膽紅素水平的比較(±s)
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黃疸指數護理前 護理后血清膽紅素(μmol/L)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值P值18.37±1.02 18.07±1.26 14.03±1.25*10.32±1.04*96.75±4.50 95.27±4.16 83.61±3.85*72.08±3.52*13.628<0.05 20.175<0.05
觀察組的黃疸徹底消失時間、膽紅素水平檢查結果復常時間、住院治療總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黃疸徹底消失時間、膽紅素水平檢查結果復常時間和住院總時間的比較(d,±s)

表3 兩組黃疸徹底消失時間、膽紅素水平檢查結果復常時間和住院總時間的比較(d,±s)
組別例數 住院總時間 膽紅素水平檢查結果復常時間黃疸徹底消失時間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30 30 10.61±2.75 7.39±1.50 13.261<0.05 7.10±0.64 4.16±0.82 12.925<0.05 5.81±1.24 3.02±0.56 12.438<0.05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3%(發熱,1例),低于對照組的20.0%(發熱4例,皮疹2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的家長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家長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n(%)]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指新生兒在出生后7~10 d內血清膽紅素水平呈現異常升高狀態[7-8]。該病已成為目前臨床常見一種新生兒疾病,該類新生兒占住院新生兒總數30%~50%[9]。當前對該病的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明確,但已有相關研究結果證實,濃度水平較高未結合膽紅素進入新生兒血腦屏障,對其機體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特別對腦部造成病理性損傷,導致神經行為異常、聽力和視力障礙、錐體外系運動障礙、腦性癱瘓情況發生[10-12]。
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集束化護理聯合新生兒撫觸模式干預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短期效益:縮短新生兒黃疸病程,降低醫療費用,減少家庭開支,縮短住院天數且可增進母子感情,降低母親產后抑郁癥發生率。②長期效益:提高新生兒黃疸預后質量(聽力、視覺、智力、生長速度),促進新生兒生理和情感發育,可改善新生兒睡眠質量并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新生兒心智情感發育等[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期在常規新生兒科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集束化護理聯合新生兒撫觸模式干預觀察組病情控制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單純接受常規新生兒科護理的對照組70.0%,且觀察組家長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7%,高于對照組的80.0%,觀察組僅1例發熱不良反應出現,而對照組則有4例發熱和2例皮疹共6例不良反應出現(P<0.05),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相似[15]。提示常規新生兒科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集束化護理聯合新生兒撫觸模式干預有效性和必要性,可將其作為該類患兒治療期護理的常規模式,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集束化護理聯合新生兒撫觸模式干預,能大幅度改善黃疸指數,在短時間內降低膽紅素水平,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縮短住院治療時間,使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家長的滿意度得到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