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陳丹彤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歷來都是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是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和深化教學創新改革的方向,同時為高職商貿專業群育人模式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建立校企精準對接、學校精準育人的專業群育人模式成為職教集團背景下現代商貿專業群建設研究的重點。因此在職教集團背景下探索現代商貿專業群“雙精準、雙融合”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對于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使得職業教育與企業用人需求之間、學校教育與行業實踐發展逐漸脫節的問題越發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基于這種情況,“雙精準、雙融合”育人模式的提出,強調原來所提倡的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必須植根于校企雙方精準對接。目前,國內研究大都是校企合作方向,精準對接企業,進而精準育人,主要研究的行業和產業地區都是珠三角經濟區域。眾所周知,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有生命周期,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知識需求也就具有時效性,因此,在目前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精準對接職教集團企業和產業鏈組群,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實施精準育人[1]。
“雙融合”的育人模式,國內研究百花齊放,有從文化課與專業課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研究,從課程要素與教學要素融合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的課程教學設計研究,從校內科教融合到校外產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創新研究,還有從以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目標的“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這里的“雙融合”是指產教融合和專創融合,產教融合是指立足蘇州地方職教集團產業與學校教育融合,從商貿類專業群內技能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能力相融合。
目前雖然各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中關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調育人機制的創新研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就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商貿專業群的建設和校企合作的實際開展效果而言,仍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商貿專業群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以及專業拓展,與企業實際需要、區域產業發展需求脫節,使得專業缺乏吸引力、專業教學缺乏明確的目標,導致歷年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另外,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消費零售、電子商務等行業得以迅速發展,不僅對于現有崗位技能要求越來越高,還產生了眾多新興崗位,比如新興的營銷直播、機器人物流配送等,以及隨著國際電商平臺興起,對于商務英語、商務日語等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但是目前高職商貿專業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脫節,高職院校商貿專業的人才培養并沒有依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具體崗位技能以及未來行業發展等進行專業設置、課程設定、教材選定、教學內容安排等,最終培養的人才必定難以得到企業的廣泛認可[2]。
目前高職院校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雖然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大多數產教融合只是體現在高年級的實習環節,并未貫徹到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得產教融合的效果并不理想[3]。另外,校企融合的深入開展和順利進行,是建立在校企雙方共贏的基礎之上,從企業人才需求的角度來看,需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助力社會發展、企業人才需求的職能和使命;從職業教育的內涵發展來看,商貿專業群建設與產業鏈融通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最根本的取向,商貿專業的教育理念創新、專業和課程設置的調整、教學內容的更新等都必須與產業發展相對應。因此,產教融合不僅要體現在學生實習環節,還要融入專業教學的各方面,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以及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都要充分體現企業對于商貿專業人才的需求,不能流于形式。
商貿行業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緊密相關,作為商貿專業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不能一成不變,而是要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行實時調整。但縱觀目前高職院校商貿專業群的建設以及產教融合的開展情況而言,大多只是重視短期的人才培養,而忽視了專業的長遠發展和人才職業生涯的規劃。
高職學生相對于本科學生來講,在個性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自律性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特點,一方面高職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相對較低,使得高職商貿專業教學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的自律性相對較弱,熱衷上網娛樂,心理健康狀況低于普通大學生,熱衷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及學生會,在個人能力、性格特點、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點。因此,高職商貿專業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進行育人。高職商貿專業的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是建立在對于每個商貿專業、不同專業課程以及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之上的。但是目前高職商貿專業的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學內容、考核評價體系等都是從本科商貿專業現有的人才培養機制中借鑒而來,忽視了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高職學生的個性化需求[4]。
“精準對接、精準育人”。精準對接職教集團的企業和產業鏈組群、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包括專業技能、創新創業技能,實施精準育人[5]。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商貿專業群的建設,通過京東物流學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校企合作長效運行管理制度,以保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長期有效合作下去。
根據調研得出長三角區域內的主要崗位群,并對物流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素質能力、職業專項能力、崗位綜合能力等方面進行知識結構分析,細分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核心課程體系和項目課程體系,實現精準對接職教集團的企業和產業鏈群,從而開展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的“雙精準”人才培養[6]。
通過職教集團內企業與學校教育深度融合,實現對企業和學校兩種不同的人才培養方式、教育資源、教學條件等高效整合,同時通過深度產教融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從商貿類專業群內技能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能力相結合,實現專創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構建“雙融合”育人模式。
依照“一系一品”“一專業一特色一名企”的整體部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每年調整職教集團的成員,通過商貿專業群建設,實現分段培養、分層培養,構建高職個性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將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提高學生的職業遷移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精準育人”“專創融合”育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在職教集團的牽頭下,通過與蘇州當地企業成立直播創業實訓中心,搭建創新創業平臺,以校園“直播帶貨”的方式進行蘇州非遺文化產品推薦[7]。通過直播創業中心主播選拔、團隊構建、品牌文案、短視頻制作等,使學生掌握社交營銷、主播技能和產品供應鏈管理技能,同時培養了創新創業技能。
為了使學生獲得實踐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并活躍學生的思想,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修正、拓展和創新,必須構建綜合性的實踐教學體系。只有調整教學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技能規范、修訂實踐教學計劃、制定實踐課程標準,才能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創新創業能力。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綜合實踐教學體系,學校與企業合作將企業資源與項目引入學校,融合企業環境與教學環境,使實踐教學不過于依賴校外企業,在校內就可以實現充分的“工學結合”,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內容包括:校本教材、課程標準、教師指導手冊、學生實訓手冊以及實訓項目任務書等。
現代商貿專業群的建設和“雙精準、雙融合”育人模式的創新,一方面可以充分借助職教集團在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以目前高速發展的物流、電商行業為依托,以學校特色發展和學生個性成長為主線,聯合行業、企業、學校多元主體,形成以“企業學院”形式進行深度校企合作精準融合的長效育人機制[8]。聯合企業、學校、政府、行業多元主體,充分挖掘和發揮多方面的優質教學資源,實現企業化辦學、訂單式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多元化協同育人機制。比如,高職商貿專業群建設,需要在與職教集團內的產業鏈進行深度合作的基礎上,通過京東企業學院建立“校中企”和“企中校”兩個課堂,將企業生產與學校教學、課程內容與崗位要求、實踐教學與真實工作情境相融合,把企業作業流程融合到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基于企業作業流程的仿真型教學,企業參與教學,學生的工作是創造性解決問題,不是一般的接受、模仿,提高了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職教集團背景下“雙精準、雙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能夠很好地解決高職商貿類專業與產業發展脫節、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產業服務能力不強等單一建設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雙精準、雙融合”育人模式可以全方位拓寬職業教育的育人途徑,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企業實際需求實施多元教育,最終實現精準對接現代商貿流通產業鏈組群,讓不同商貿專業、不同課程、不同教師、不同教學環境、不同育人模式形成良好的協同育人作用,進而為現代商貿行業發展培養高素質職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