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 翟旭
共享經濟模式的出現逐漸改變了以往的經營銷售模式,共享經濟模式的本質在于共享二字,共享強調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不一定通過購買獲得物品或服務的所有權,重點在于通過付出比較少的價值獲得所需的使用權,而在供需雙方的背后,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加入,為供需雙方建立互信的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三方共享經濟平臺應運而生,借助時代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迎合時代的需求。不同行業的企業紛紛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幾乎涵蓋消費者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適應市場化與個性化的需求,平臺應用逐漸豐富化,滿足消費者方方面面的需求。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逐步線上化,消費者往往通過不同網絡平臺的應用或者其他線上途徑就可以輕松搜索到具有相同功能的商品,與之對應的商家或者生產廠家會有很多,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不同企業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隨著對內改革以及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雖然共享經濟的作用是不同個體通過第三方平臺的搭建實現了共享,但是共享不意味著統一化和標準化。在共享經濟模式下,商家數量不斷增加,不斷聚集到第三方交易平臺,對于消費者而言,有了更多交易購買的選擇權,不再局限于單一供應渠道的供應商,消費者逐漸追求產品的差異化、私人定制化趨勢日益明顯,更加注重對于個性的追求,需求層次有了一定改變。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運營平臺在具有大量的商家或者個體入駐以后,往往底層邏輯就是通過收取一定的中間費用獲得經濟利益。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商家入駐數量的快速增長,線上交易勢必會涉及線上的金融交易,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共享經濟模式下的平臺往往都會開通金融服務功能,伴隨著金融服務功能的延伸,不同的交易平臺會產生出不同的延期支付功能,起到了一定刺激消費的功能和資金融通的作用。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經濟主體和客體,也就是線上的商家和消費者聚集到第三方交易平臺上進行交易,在這個過程中,交易平臺往往需要交易雙方進行信息的注冊,而信息的聚集就會形成大數據的一部分,商家往往利用這些歷史的或者動態的數據進行分析,對不同消費主體愛好推送不同的商品,進行商品營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市場的開發利用,同時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素。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大潮中,資本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在競爭對手前期居多的情況下,不同共享經濟模式下的平臺往往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得投資,進而在獲得資金以后開展激烈的市場角逐與競爭。在初創時期,會伴隨著大量的資本投入,甚至不惜虧本進行市場擴張,從而擴大市場占有率,這種現象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網約車平臺比較明顯。資本的前期無序擴張與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質量的提高,往往會造成后期的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后期隨著競爭對手的減少,壟斷化趨勢明顯。
每一個投資者個體都有自身特點,在經濟共享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需要投資主體的投入量比較大,對投資主體有比較嚴格的要求。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與信息安全技術的支撐,在共享經濟模式下進入第三方平臺往往需要的資金量比較少,合格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或者有相關資質的法人都可以進入相關平臺。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相關平臺,其進入門檻往往比較低,依托互聯網的技術支撐,在一些比較落后,特別是在一些有資源但是沒有銷售渠道的地區,可以通過相關互聯網平臺進行特色宣傳,打造特色品牌,讓產品“走出去”,實現致富增收的效應,打破了銷售的地區隔閡。在一些資源豐富并具有特色的地區,可以借助相關平臺,對本地區的特色產品加大相應的特色宣傳,特別是對本地區的代表性產品,加大宣傳力度,打造特色品牌形象,打造地區品牌,讓特色“走出去”,拓寬銷路,提高產品知名度。對于偏遠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和相關中小微企業,加大對農產品和企業特色產品的線上推廣力度,打造知名度,借助互聯網與物流快遞高效精準運輸的力量,將特色農產品拓寬銷路,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提升農戶的收入水平和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水平,實現產品的信息互通與實物流通,助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依托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相關平臺,在各種不同的分類標準下往往聚集著各色各樣的商品,每一種商品又有不同品牌和功能的市場化細分,可供中小投資者選擇的投資產品種類比較繁多,并且邊際效應比較明顯。一種商品的投資量過多就會造成這種商品的供應過剩,供給勢必大于相應的需求,導致需求效應下降,造成一定的產能過剩。
在共享經濟模式下,項目本身的意義變得越來越大,好的項目對于投資者而言,會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速度的提高,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經濟主體,在進行金融籌融資的過程中往往會面臨更多的選擇,籌融資渠道已經擺脫了單純向金融機構進行的長期借款融資,更多的相關企業選擇上市募股集資,不但獲得了股東的股份投入,而且利用了財務杠桿效應獲得了債務融資,在保持相應資本成本最優化的情況下,獲得了最優的資本結構。
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運營往往面臨比較復雜的外部市場競爭環境,雖然在相關企業發展的初始階段,一般會獲得相應投資機構的投資,但是這些投資機構有一部分是風險投資機構,目的在于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投資機構的必要報酬率比較高,往往高于銀行同期相關的長期貸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增加相關企業進行資本融資的籌資成本。資本的運行周轉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企業的資本利用率較高,有利于企業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經濟運營主體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經營主體,相關主體的范圍得到了一定的擴大。共享經濟模式下的運營平臺往往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資產,這樣一來,相關平臺的固定成本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應的減少,輕裝上陣。在資產輕量化的運營模式下,運營平臺的利潤來源更加注重業務量的增加,相應增加了業務量的杠桿作用。隨著共享經濟模式下的資產運營的分散化和輕量化,固定資產逐步分散到了注冊經營者上,共享經濟運營平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中介的牽線搭橋作用,便利了信息的共享和資源的互通。
互聯網的出現促進了新興經濟模式的不斷涌現,傳統的經濟模式往往強調對商品的所有權,只有擁有所有權的東西才可以使用,共享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在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在共享經濟模式下,保持使用權不變的情況下,借助相關配套平臺的作用,商品的供給方出讓商品的使用權,商品的需求方通過第三方共享平臺,獲得相應的信息選擇合適的供應方,增加了消費者對于自己所需商品的選擇范圍,不再局限于一個地點或者一個地區,從而獲得商品的使用權,實現了資源在不同使用者之間的優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閑置的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相應資源的利用效率和閑置資本的充分流通。
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的運營主體,運營數據信息往往被收集起來,形成大數據的一部分,相關的數據匯集在一起,會形成一定的數據分析效應。相關的共享經濟平臺借助大數據的應用,對相應的消費行為進行分析,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相關推送等功能的發揮,但是也不排除相關數據的泄露風險,對消費者的相關合法權益形成一定的傷害。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相關平臺在互聯網推動下,不斷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以市場化為導向,以消費者需求為引領,借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建設初期及在運營中存在的不足,改進落后與缺陷。不僅局限于運營過程中的表面現象,還善于從表面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提升服務水平,不斷適應線上經營的時代性,不斷改進創新,促進平臺運營不斷向前邁進,服務與時俱進。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相關平臺,在運營過程中的覆蓋范圍比較廣,覆蓋面不但涉及發達地區,而且包括不發達地區,不僅包括城市,還包括鄉村。包羅的行業比較多,從整體上而言,基本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并且第三產業的線上化數量在不斷增加,其中農業的線上化銷售也逐漸興起。借助相關平臺的運營和快遞工具的運輸,促進了相關產品線上銷售渠道的拓寬,促進了農業的現代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增收和產品在不同地域之間的流通。
通過對共享經濟模式下的各種企業分析,包括對投資行為、籌資行為和經營行為等分析,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的投融資與經營行為,都與傳統模式有了很大的區別,不僅僅體現在線上與線下的區別,還體現在特色化方面,個體化和數據化比較明顯,資金的投資與融資渠道比較多樣化,強調對相關資產使用權的共享,既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加速了相應資金的周轉,又提高了閑置物品的使用率,使資源借助第三方共享平臺的作用實現互通有無,提高了相關資源的流動性。但是平臺在運營過程中依靠大數據的力量,存在相應的數據泄露風險,需要加大安全投入力度,無論是從硬件上還是從軟件上,亦或是從其他方面都要強化風險意識、維護信息安全。相關的共享經濟平臺應嚴格制定相應的平臺制度,從相關共享經濟平臺的進入到運營再到管理,都要嚴格把關。在平臺的進入階段,應加大對商家的審核力度,不但要進行線上審核,而且要進行線下實地考察和審核,確保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在運行過程中還要制定相應的運行規范制度和獎懲制度,既保障資金安全,又規范經營,營造良好的共享經濟環境。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相關平臺從宏觀上來講起到了資源調配的作用,將資源的有無與余缺形成相應的供求關系,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力量進行相關信息的匹配,通過物流的助力將資源在供求雙方之間進行傳遞,實現了資源的余缺調配。從微觀上來講,解決了相關資源的閑置問題和附加值問題,不但可以使相關閑置的物品得到相應的利用,而且可以使一部分非閑置物品增加附加值。作為新興事物,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發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和運營活動既存在比較成熟的方面,又存在一定的不足。總之,應該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促進相關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和運營活動的規范化,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