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同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尤為明顯,而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通過上下游企業的合作來實現成本的節約,并使經營活動持續性發展,由此供應鏈管理模式產生,供應鏈金融也因此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帶來了諸多的優勢,無論是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銀行的發展,還是對社會建設、經濟建設等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供應鏈金融是在供應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供應鏈強調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形成協同開發的有機整體,而核心企業是連接整個過程不可或缺的關鍵。如果沒有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就很難相互聯系。沒有供應鏈的存在,供應鏈金融就會失去意義。核心企業、融資企業(包括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分銷商、零售商)、金融機構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其中核心企業是金融機構向整個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的關鍵因素。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往往是整個供應鏈的管理者、組織者和協調者,對其他成員企業之間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供應鏈金融的優點在于,供應鏈金融相較于傳統融資模式更為安全,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供應鏈金融促進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能夠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供應鏈金融中,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得到了解決,銀行對其的限制也得到了放寬,通過供應鏈融資的銀行交易成本較低了,放款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在加快銀行業務流轉的同時,也推動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第二,供應鏈融資更容易實現多方共贏,核心企業處于主導地位,它能幫助金融機構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增加收入,更容易實現多方共贏。第三,資金鏈融資穩定性較強,在短期供應鏈融資中是相伴于各企業間的交易活動,并與供應鏈周期相同步。第四,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為明顯。第五,多流合一得到了實現,如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
新時期下,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前景非常好,與傳統的融資模式相比,我國企業對供應鏈金融尚且陌生,但是其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銀行方面,可以擺脫對企業財務報表的依賴,同時提高了銀行的金融服務水平;第二,使銀行和企業的合作更為密切,并從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兩者的關系;第三,在中小企業方面,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新時期下,供應鏈各企業之間的關系復雜多變,且對供應鏈的管理沒有形成統一的定式,甚至沒有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意識,或者管理意識較為淡薄。處于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由于其主導地位,對供應鏈其他企業的要求嚴格,不能很好地對各成員進行管理和約束,同時各成員對供應鏈的歸屬感幾乎沒有,這也無形中對供應鏈金融的推行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而對于銀行供應鏈金融的管理模式而言,其缺乏完善的體系,各部門以及工作人員的配置不完善,一人多崗現象非常嚴重,金融業務部門與貸款業務部門混為一談,非常混亂,這對于業務的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在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風險是無時無刻存在的,而完善風險控制機制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供應鏈金融發展中,雖然其具有自償性特征,但是風險是貫穿于整個供應鏈的,由于在融資模式中參與的主體較多,且程序復雜繁瑣,其中所存在的風險非常多,如信用風險、管理風險、控制風險、評估風險、價格風險等。而在現階段,絕大多數的金融機構沒有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相應的信用評估體系也不健全,對主導企業以及物流企業不能進行監督和控制,使整個供應鏈管理處于不安全的環境中。
在供應鏈金融交易的過程中,成員企業的信用問題對整個供應鏈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嚴重時可能會引發金融危機。所以信用管理體系是否健全,是影響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核心要素。其一,缺乏信用意識。企業缺乏信用意識,沒有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風險制度,發生信用風險的情況居高不下,導致供應鏈上各企業之間的信任度急劇下降。其二,信用體系不完善。處在供應鏈上的各企業之間的信用沒有公開,導致金融機構不能清晰地了解信用情況,使得整個供應鏈的信用情況處于模糊狀態。其三,缺乏失信懲戒機制。失信懲戒機制的缺失,給一些失信企業鉆了空子,沒有對其進行懲罰,對整個供應鏈企業的信用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現階段,相比較發達國家的供應鏈金融產品而言,我國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少之又少,且我國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形式較為單一,在創新上幾乎不占優勢,所以要在立足我國企業自身發展情況基礎上,不斷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形式,使之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抗衡,提高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要加快金融產品的創新,并不斷向國際金融市場進軍。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下,各影響因素的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而金融生態圈的建設是發展趨勢。對于供應鏈金融產品而言,只有不斷地創新,并與互聯網平臺開展深度合作,根據產業的不同去創新所需的產品,與此同時提升金融產品的品質和性能,發展差異化的產品定位模式,以不斷迎合金融市場的要求。因為產業之間存在差異,企業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在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時,要能夠在符合企業實際發展的情況之下進行創新。
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業務的創新,離不開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的支持。在新時期下,傳統的結算方式已經不復存在,電子支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占據主流,成為主要支付方式,所以電子化平臺的搭建,對金融產品的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大數據的相關技術,將非傳統來源的信息,從網絡平臺中進行提取,并對這些拓展信息進行匯總,并將傳統信息與之匯合,實現信息的相互補充,為企業的經營戰略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降低企業風險的發生率。通過利用信息技術,金融機構對供應鏈上的企業生產經營信息進行數據的采集,并通過網絡服務平臺,進行庫存和相應物資的盤點和整理,并向供應鏈上各服務商提供服務,從而降低供應鏈各主體的數據信息成本,并加快信息的獲取速度,降低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現象發生的概率,提高成交量,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供應鏈金融背景下,雖然自償性特點較為明顯,但是基于供應鏈上的上游企業履約能力、下游企業支付能力、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一旦有變動,將會產生較大的風險。同時銀行在金融融資業務中,要對客戶進行詳細的審核,提高銀行的融資水平,降低融資風險的發生。而對于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可以采取不同的授信方式,以此來降低相應的風險。新時期,銀行的信用評級主要是針對大型企業,而對于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還處在初期階段,所以應該盡快完善信用評級體系。另外,對于供應鏈上流轉的產品,要加大對物流和企業動產的監督和控制,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同時對于企業的貿易情況,要進行實時的監督,并同時完善風險防范機制,以強化風險的識別能力,最終降低風險。
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包含供應鏈中的各個主體,以及外部的金融環境。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的建設,對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上下游企業良好金融環境的建立,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的建設,交易數據會進行云存儲,商業銀行和物流機構在業務開展前會進行數據驗證,為企業的貸款額度和質押物情況分析提供依據。交易信息中心作為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的核心,其可以綜合掌握各機構的信息,并降低信息之間不對稱性問題的發生。政府應該發揮其宏觀調控的作用,積極地完善法律法規制度,不斷完善信用體系及風險防范對策,對交易信息中心進行規范化的管理,以此來保障金融生態圈建設的良性化,優化供應鏈上各企業的成本投資,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整體競爭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