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霜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
窗戶的歷史來源是隨著人類的居住發展而形成的。中國古建筑不僅具有實用功能同時還具有設計美學思想在里面,在窗戶的設計上更是頗具心思。最初的窗子被稱為囪,在穴居時期,人們會在洞穴的頂部鑿的小洞以便采光和通風。后來穴居漸漸發展演變為房子,人們便在房子的墻上開窗洞來滿足采光和通風的需要,這時的窗稱為牖。春秋戰國時期開啟窗戶的時代,這時候的窗戶主要以木頭,茅草為主,窗戶的樣式也很單一。漢唐時期開始,窗戶開始有了藝術性的發展,開始對窗戶進行裝飾或造型上的設計。宋朝時期的窗戶設計為豎格形式,后慢慢演變為橫格再后來發展為斜格,從斜格開始出現了在窗戶上做裝飾紋樣,這時的窗戶除了具備早期通風采光的作用同時還具有裝飾的功能。近代開始,窗戶的設計開始與現代化材料相結合,如鋁合金,玻璃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窗戶的設計也開始走向綠色環保,其主要體現在材料的使用上,更多的選擇節能,低碳,環保的新興材料。
中國古建筑的窗戶樣式可謂是豐富多彩。有漏窗、空窗、檻窗、隔扇窗、支摘窗、直欞窗等。每種類型的窗戶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對現代建筑的設計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漏窗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靈活的窗子,但是不能打開。漏窗有聯系內外景色的作用,透過漏窗我們可以觀賞到窗外的景色,但看到的景色呈現出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有種朦朧感。隨著漏窗的發展,大多在漏窗上制作各種各樣精美的圖案,即使單看漏窗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空窗與漏窗最大的區別是,空窗只有窗洞而沒有窗欞,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空窗的設計可以使幾個相鄰且不同的空間相互滲透融合,將內外景色融為一體,既能增加景深,又能擴寬空間,具有深邃而寧靜的意境美。
支摘窗是用于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一種窗戶形式,支摘窗的設計款式一般為:在窗戶的檻墻之上,中間安裝間隔框,將整個窗框分為兩半,上下均被固定住。支摘窗共分為上下兩段,上段為支窗,下段為摘窗。天氣炎熱時,可將上段的欞條窗用木棍支起來,可以起到透風的作用
隔扇窗通常安裝在上檻與下檻之間,既有窗的功能同時也有門的作用,因此它也被稱為“落地長窗”。中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為主,墻一般不承重,所以在柱與柱之間一般安裝隔斷門或隔扇來代替墻面,多為四扇,六扇或八扇,既能采光、通風、裝飾,又能起到與外界隔斷的作用。古代建筑物一般修建得比較高,所以隔扇的造型也是較高且窄。
檻窗也是屬于一種隔扇窗,窗扇的上下設計有轉軸,可以向里或向外開合。檻窗一般用于廳堂,與隔扇門的形式保持統一,使建筑看起來更加恢宏氣派,一般在皇室建筑中應用這種形式比較多,其次在一些宗廟寺廟里也是比較常見。
直欞窗的設計樣式比較簡單直接,是一種比較老的窗戶樣式。窗格的設計為將欞條豎向整齊排列,猶如一排排柵欄,窗戶是不能夠開合的,其在寺廟的窗戶設計中運用較多。
中國古代的窗戶不僅在形狀上豐富多彩,在圖案裝飾上也是變化萬千。一般窗戶上的裝飾紋樣分為幾何圖案、動物圖案、植物花卉、文字圖案、人物神仙等。
中國古代窗戶的幾何圖案裝飾一般使用直線,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曲線、圓形等。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組合變換,有規則的也有不規則的。使用幾何圖案作為裝飾紋樣的優點是使建筑外觀上看起來比較規整且樸素典雅,視覺上的沖擊力也比較強。
動物圖案一般包括飛禽走獸、龍鳳、麒麟、蟲、魚、鹿等,多是取其吉祥之意,通過這些祥瑞之物來寄托人們的美好愿望。
植物花卉類是古代建筑窗戶上經常使用的圖案,這也跟古人喜愛植物有關,如梅蘭竹菊等,無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畫作中都有大量的體現。因此在窗戶圖案裝飾上也是采用了大量的植物花卉,尤其是在明清時期。
建筑作為內外空間的分割物,窗戶的設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建筑所采用的傳統窗戶元素,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在造型上舍棄了傳統繁瑣的圖案元素,大多傾向于簡單的幾何圖案,從幾何圖形中獲取設計靈感,通過抽象化的形式來進行表達。而這種表達不僅體現在圖案的利用上,在使用方式上也是有所繼承和創新。
4.1.1 支摘窗的應用
在現代建筑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式的窗戶樣式,但仍能看到古代窗戶的影子,如在開窗方式上,許多商業大廈的窗戶設計與古代的支摘窗相類似,現在通常稱為外翻窗(如圖1),其設計與支摘窗相類似,從下部向外推開,窗戶從下面打開,打開的部分向下懸空,兩邊有伸縮架子支撐,與古代支摘窗的開窗幅度相比較小,支摘窗的開窗幅度大小取決于木棍的長短,而現代外翻窗的幅度大小被限定。

圖1(圖片來源于網絡)
4.1.2 空窗的應用
古代空窗的形狀各異,有圓形、橢圓形、幾何形狀等。在現代建筑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光是新中式建筑,在其他建筑設計上也有體現(如圖2),利用空窗的設計打造出建筑的通透感與空間感,圓形能夠給人靈動跳躍的視覺感受,打破了建筑的沉悶與呆板。當建筑處于大自然的環境中,大多利用空窗來設計框景,一般圓形的應用形式較多,或作為窗戶或作為天窗,設計形式多變,利用圓形得到空間的釋放,打破傳統固有的使用方式。

圖2(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3(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現代某些建筑的設計上依然能看到傳統窗戶的裝飾元素(如圖3),從直欞窗的設計中提取到設計靈感,將橫豎格條紋形式應用在外墻設計上,將圖形進行抽象、解構或變形。一般豎向條紋的形式應用的較多,隨著建筑的造型豎向排列,或呈方形或呈弧形,利用不同的裝飾材料與色彩設計出變化多端的造型,將傳統直欞窗的柵欄形式所帶來的嚴肅刻板形象變得更加靈動有層次感,運用現代化新興材料與傳統圖案相結合呈現出了新的生命力。
在現代室內設計中,隔斷的設計可以說體現了大量的傳統窗戶元素。隔斷一般運用在室內,起到了隔斷和裝飾的效果,這也為傳統裝飾圖案提供了可以發揮其自身魅力的載體。在隔斷上一般選擇幾何圖形,如傳統窗戶上的裝飾紋樣冰裂紋,萬字紋,棋格紋等,而在折疊屏上大多選擇花鳥植物等。這種應用方式不僅體現在隔斷上,在室內的許多地方都有所體現,如在室內中的玻璃門上,將裝飾元素用木材或新興的裝飾材料制成與玻璃門相結合,起到了裝飾的效果。在天花吊頂的設計上大多也運用了傳統窗戶圖案的元素風格,利用窗戶元素圖案表現空間的序列感,造型美觀,這些都是新中式風格的典型設計手法。
除了結合的方式,在陳設裝飾方面也有所體現。在許多新中式風格的室內設計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陳設物品中看到許多傳統窗戶中的裝飾元素,家具、藝術陳列品、燈具等比較常見。如在一些燈飾設計中運用萬字紋或冰裂紋等簡潔的幾何圖形來做裝飾或將其元素設計成燈罩,利用鏤空形的圖案設計為燈罩使燈光呈現出若隱若現的效果,深得大眾的喜愛。
這種設計方式凸顯出了裝飾的細節感以及帶有濃厚的歷史韻味,古代窗戶自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通過對其元素的提煉并加以創新,使設計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且為整個室內空間增加了文化底蘊。
現代材料多種多樣,各種新式材料不斷涌現,如有機玻璃,塑料,鐵藝制品、石膏板材等,木材類的選擇也比古代要多一些。不同的材料有著不同的紋理和質感,其所帶來的設計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不同的環境中必須通過某種特定的材料與形式來表現才能出現最佳的效果。傳統窗戶的使用材料一般為木頭、磚石等,其所傳達與表現出的是質樸與自然;而現在我們一般使用玻璃、鋁合金、鋼鐵等來對窗戶進行表現。傳統材料與現代材料沒有不可逾越的分界線,我們需要掌握各種材料的特性、加工方式等,結合環境因物制宜去發揮材料的最大價值,在傳統與現代中尋找出一種平衡,搭建傳統與現代溝通的橋梁,使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中國傳統窗戶從遮風避雨到通風采光等具有實用性功能的設計到后來逐漸具有裝飾性效果,經過這幾千年的發展歷程,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藝術表現形式,隨著窗戶的演變發展,現代窗戶的表現形式以及利用方式也是呈現出新的生命力,如結合環保理念設計出的一系列環保節能的窗戶,通過綠色建筑的提出在窗戶的設計上也是與時俱進,滿足可持續的發展要求。在注重節能環保的同時通過對傳統窗戶的不斷創新與改進實現與現代化建筑的融合,這也是中國窗戶發展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