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遠,覃會優
(常州大學,江蘇 常州 213164)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近年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得到了國家的重視。但是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非遺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如缺乏創新性、沒有文化吸引力、受眾群體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文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精神探索。揚州剪紙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國家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扶持,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揚州剪紙保持著一份獨有的精致,現如今一代代揚州剪紙傳承者依舊在這一藝術領域中奮力馳騁,用精心灌滿對傳統手工工藝傳承的執著。本文提出了名為“體驗式”裝幀設計概念,與揚州剪紙創新結合,期望通過全新概念提升揚州剪紙的經濟與文化價值,促進非遺文化活態傳承。
由于受揚州地理位置的影響,南方的剪紙線條清秀細膩,以精致的工筆畫為主進行底稿創作,也奠定了揚州剪紙精美細致、柔美靈動的創作風格。由于在呈現方式上擁有著獨特性,在表現方式上也有著獨特的藝術價值。剪紙手藝人通常以“花卉”、“山水”的剪裁為主要題材,特點是先以畫為稿,對整體構圖線條提煉進行剪裁。線條圓滑細膩,并展現出很強的完成度。揚州著名的剪紙大師張秀芳老師,也是江蘇省揚州市該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代表。她的剪紙風格除了能代表江蘇剪紙風格的柔美細致,同樣也代表著廣大女性手藝人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細心與熱忱。讓揚州剪紙變得格外的豐富美妙。但近些年,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這一民間傳統手工藝逐漸面臨失傳局面。由于其復雜的剪紙工藝,繁瑣的制作過程,在這個追求簡便快速的時代逐漸被人們所拋棄。為此社會各界開始積極拯救瀕臨消失的珍貴文化遺產,文化部門為這一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方向,企業和個人也為此加大力度進行宣傳,投入促進了傳統手工藝的活態傳承,傳統手工藝是文化創意延伸的土壤,也是文化企業創新性轉型升級的根基。相反它們也是澆灌傳統手工藝的水源,為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
例如,第六屆江蘇書展,館中就將揚州剪紙作為主要傳統文化,展出了揚州剪紙系列文創,成為本次展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相關創意部門在與中國剪紙博物館聯系后,將能凸顯揚州地標性建筑進行創意衍生,印在了“晴雨傘”和“抱枕”上面,這樣的設計創意與揚州剪紙相得益彰,與生活對話,實用性和美觀性集為一體。創意團隊考慮到揚州地屬南方多雨地區,許多外地游客準備不充分,在游景區時如突遇暴雨,買一把印有揚州剪紙的晴雨傘,既能達到宣傳傳統文化的效果,又能遮陽避雨。將生活氣息貫徹到各個方面,抱枕的設計想法既有裝飾效果同時又具備實用性,對代表揚州特色的剪紙圖案提取印刷在抱枕上。這種以生活化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產品,滿足大眾對于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的需求,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延伸。
由古十九編寫,朱贏椿設計的《不裁》,整本書籍以毛邊本的裝幀風格呈現,讀者可通過自身裁開毛邊,邊看邊裁,比隨手翻開的文字要多一份神秘感與期待感。裁開會發現版面多處留白,是提供讀者方便記錄讀書筆記來設計的。這種以互動體驗為主旨,帶有趣味性的“體驗式”裝幀設計,會極大增強受眾對內容的體驗度,親身的觸感會讓他們從心理與實踐上產生極大的興趣。給讀者帶來最直接的閱讀體驗,還能參與書籍中的互動,也為裝幀設計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揚州剪紙與其他非遺文化同樣面臨著生存與發展問題,由于目前剪紙產品仍是方式單一,設計定位不明確,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意性,導致延緩了這一傳統文化未來的發展。在考慮與創新性設計結合時,我們要明確其文化內涵與產品之間的關系,找準定位,針對不同市場、人群作出相應的調整,避免與其他設計類產品同質化。將最新潮流與揚州剪紙結合,設計出符合現代大眾審美需求的裝幀設計產品,達到創新性發展的最優效果。
2.2.1 融入體驗式概念
“體驗式”是一種具有可實踐性與互動性并且可感知的意識形式,無論是其內涵還是形式都會讓人耳目一新。隨著文化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體驗感”的追求逐漸細膩。這一概念的融入對傳統手工藝創作及發展模式有著多方位的影響,對于揚州剪紙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書籍本身就是傳遞信息的第一媒介,“體驗式“裝幀設計是對人本、文化、創意的集中表達,無論是對揚州剪紙傳統文化還是對書籍裝幀設計本身都是打破傳統思維框架的新形勢,也是對傳統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新思路。
2.2.2 創意路線
考慮到非遺文化本身的生存環境,可將其與“體驗式”書籍裝幀設計相結合,利用趣味性互動讓人們在閱讀中來體驗揚州剪紙的藝術魅力。在短期內想要達到預期成果就是要將設計生活化、人性化。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接觸到最頻繁最直接的信息獲取就是閱讀,也是可以以最直觀快速的體驗來認識到文化。提高群眾的參與度,使其品牌形象生活化,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體驗式裝幀設計相互融合的亮點,將揚州剪紙的保護與傳承的口號滲透到與人融合的生活中。
“體驗式”作為一項擁有巨大促進文化發展潛能的概念,具有前瞻性與獨創性。只有將其與揚州剪紙相互融合,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藝術體系,才能重新喚起這一傳統文化的活力。體驗式裝幀設計一般以書籍實物、產品裝裱等載體呈現,設計靈感通常是來源于豐富多彩的各類非遺文化,設計者通過研究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并從中提取可借鑒的符號形象、圖形元素激發創造思維進行設計。
同作為紙質類產品,揚州剪紙與書籍裝幀設計有著共性,將揚州剪紙與書籍裝幀設計進行巧妙融合,把書籍裝幀作為創意性產品的載體,呈現出揚州剪紙美妙的藝術感染力。由于讀者觀念日益轉變,對于書籍早就不僅限于對文字信息扁平化的獲取,而是更新立足于立體的、多層次的、有趣味性的、整體形態之美因此“體驗式”裝幀概念應運而生,“體驗式”概念包括“體會”與“實驗”,具有交替性與可變化性,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過程。而揚州剪紙也正是需要與之一起創新升級,共同打破傳統定義。揚州剪紙書籍裝幀設計包含有很強的技術工藝性,根據實際情況,暫不能實現大批量機械化生產,它需要后期借助剪裁或縫制等手工加工制作完成。在書籍中也加入與讀者進行互動的小創意,通過巧妙的設計可以把揚州剪紙剪裁過程體驗加入到書籍中去,在書籍與讀者的關系中架起一座聯結的橫梁。這樣不僅能產生豐富的情感印象,趣味性的互動則能吸引人們的購買欲望。在揚州剪紙書籍的裝幀版式中,剪紙的圖形元素提取、文字信息部分及裝幀方式是設計的精髓內容。書籍中的圖形可以利用剪紙本身的肌理與質地作為材料支撐,設計者可將剪紙圖形的視覺形象經過提煉轉化進行符號重構,封面的設計可圍繞書籍主題進行趣味性設計,打破傳統的剪紙圖形紋案進行創意開發,如何讓其變得生動有趣,應拓寬思路,對抽象性的概念進行探索。要做到與書籍主題形式和內容上的統一,符合形式美法則的標準。但在創作中要注意的是,無論用怎樣的創意形式來表現,字體、形態如何變化都要以可讀性和可識別性為前提基礎。書籍的基礎功能性還是以傳遞信息為主,趣味性、抽象性的設計要遵守書籍的基本功能,在滿足前提情況下大可通過充分的創意構思來發揮想象。

圖2 書籍概念設計效果圖

圖3 書籍內頁設計效果圖
要打響揚州剪紙體驗式書籍裝幀品牌化口號,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書籍產品的包裝是不可忽視的外在要素。揚州剪紙書籍裝幀的包裝要從實際出發,得到消費者視覺上和心理上的雙重認證。目前根據實際調查,市面上的揚州剪紙書籍裝幀系列在包裝上并沒有吸引力,一直以普通的薄膜、透明紙袋等方式來進行包裝,包裝形式傳統且老套,在視覺體驗上更是無法吸引大眾目光,沒有起到良好的傳播和宣傳效果。設計者在考慮創意的同時,還要注意剪紙本身材質單薄易碎,不便于攜帶與保存,在包裝材質的選擇上要結合產品自身特征屬性提高產品辨識度,風格既要有個性,又具備實用性與便攜性才是書籍包裝設計的重點。利用包裝的材質要素、圖文要素、尺寸、形狀來進行視覺延伸,以適應書籍裝幀產品的多樣情境,達到多元化與統一性的兼容。
綜上所述,揚州剪紙“體驗式”裝幀設計要從實際意義出發,積極拓寬揚州剪紙的市場空間,合理利用文化資源進行有效宣傳推廣。將揚州剪紙作為文化源泉,深度挖掘揚州剪紙裝幀設計的藝術形式,打造出具功能性與創意性全方位立體化的“體驗式”裝幀設計。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傳統文化的基石,揚州剪紙是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體驗式”裝幀設計是以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為目的,是文化發展的必經之路。對傳統揚州剪紙開發應結合相應的國家政策,可依托地方旅游經濟市場,在開發裝幀設計產品時積極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產品,創造樣式迥異,風格獨特的品牌,擺脫文化單一的傳統烙印。將“體驗式”裝幀生活化、大眾化,互動化、建立起書籍與讀者之間聯系的橋梁,讓受眾沉浸式地體會到所需傳遞出的信息。設計出受眾接受度高,又與眾不同的獨家產品,成為揚州剪紙與體驗式裝幀相互融合的亮點,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經濟與文化效益兼具一體的文化創意產品,以至于達到非遺文化有效保護與傳承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