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翊 唐春蕾 鄭義宏 鄭雯
1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重癥監護科 116031;2大連市皮膚病醫院皮膚科 116021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皮膚科和傳染病門診冬春兩季多見。據相關研究資料指出,初次感染該病毒后,患者會出現病毒血癥,全身布滿單房性水皰的同時,還會伴隨瘙癢、發熱等癥狀[1]。與兒童患者相比,成人水痘患者的病情更為嚴重,皮損多呈密集性分布,不僅會累及內臟組織(尤其肺、肝等),甚至還會加重全身癥狀,在發熱程度高、熱程長等因素的影響下,會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機體抵抗力,直接導致特殊疹形水痘(如大皰型、出血型和壞疽性水痘和播散型水痘等)的發生[2]。筆者近一年采用口服伐昔洛韋片、外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聯合NUVB(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成人水痘收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4 例患者均來自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和大連市皮膚病醫院門診,其中男62例,女62例,年齡范圍18~49 歲,年齡(29.17±1.72)歲;病程1~3 d。臨床表現以發熱和頭面、軀干向心分布的丘疹、丘皰疹、水皰等為主,且肝腎功能、胸片等均正常,病情符合成人水痘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①孕婦及哺乳期婦女;②近2 周內服用過阿昔洛韋、鹽酸萬乃洛韋等抗病毒類藥物者;③腎功能異常或有腎臟病史者;④對伐昔洛韋或阿昔洛韋成分過敏者;⑤有紫外線過敏史者。所有患者隨機分為4組:治療組31例,男性18 例、女性13 例,年齡范圍18~47 歲,年齡(29.74±1.63)歲;對照1 組31 例,男性15 例、女性16 例,年齡范圍19~44 歲,年齡(27.19±1.28)歲;對照2 組31 例,男性14 例、女性17 例,年齡范圍19~45 歲,年齡(26.04±1.58)歲;對照3 組31 例,男性15 例、女性16 例,年齡范圍18~45 歲,年齡(25.04±1.57 歲)。4 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和病程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1 組單純服用鹽酸伐昔洛韋片(生產廠家:湖北省益康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3698;規格:0.3 g×6 s),用法為飯前30 min 溫水送服,用量為0.3 g/d,一日兩次即可。10 d為1個治療周期。對照2 組單純外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 凝膠[生產廠家:兆科藥業(合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10054;規格:10 g],用法為清潔破損皮膚后,用棉簽蘸取適量藥膏涂抹于病灶處,每日需涂抹4次。10 d為1個治療周期。對照3組單純NUVB(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使用儀器為UV100L 型紫外線皮膚治療儀(德國Waldmann公司),波長311 nm,輻射強度863 mW/cm2。根據患者的皮膚類型,治療初次照射劑量為(0.2±0.05)J/cm2,照射后若無紅斑反應,逐漸增加10%~15%的照射劑量,照射時佩戴專用護目鏡。每日1 次,10 d為1個治療周期。治療組同時應用以上3種治療手段,開展聯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3-4]:以癥狀消退且患處開始結痂、無明顯色素為痊愈;以癥狀改善80%以上為有效;以癥狀改善80%以下為無效。②治療時間:由護理人員進行統計。③不良癥狀:由護理人員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 軟件進行分析,治療組和3 個對照組的治愈率比較、總有效率比較均采用卡方檢驗,治療組和3 個對照組的結痂時間和痊愈時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治療組痊愈率顯著高于對照1組、2組及3 組(χ2=4.133,P=0.042;χ2=6.513,P=0.011;χ2=5.248,P=0.022);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1 組、2 組(χ2=4.309,P=0.038;χ2=5.391,P=0.020),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3 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433,P=0.119),具體見表1。
2.2 4 組治療時間比較 退熱時間比較:治療組的退熱時間分別與3 個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痂時間比較:治療組的結痂時間分別與3個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痊愈時間比較:治療組的痊愈時間分別與3 個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1 4組療效比較
表2 4組治療時間比較( ± s,d)

表2 4組治療時間比較( ± s,d)
痊愈時間5.32±0.62 7.39±0.76 9.67±0.64 8.61±0.45組別治療組對照1組對照2組對照3組例數31 31 31 31退熱時間2.07±0.12 4.02±0.53 4.91±0.37 4.37±0.28結痂時間2.43±0.19 4.19±0.57 4.84±0.42 4.65±0.73
2.3 4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有2 例患者出現輕微胃腸反應,2 例患者出現光療后丘疹紅斑等不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90%;對照1 組出現1 例輕微惡心,1 例輕度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45%;對照2 組出現1 例輕微瘙癢,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23%;對照3 組出現1 例紅斑,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23%;均未影響治療。4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23)。
水痘屬于臨床常見疾病,該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5]。該疾病兒童患者和成人患者的臨床表現存在一定差異,成人水痘的主要表現為局部或者全身患處都有較為嚴重的皮膚破損現象,且具有較高的潛伏感染風險,極易誘發毒血癥等疾病從而演變為全身性感染疾病,危及患者身體重要器官。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最佳,這是因為伐昔洛韋為阿昔洛韋前體藥物,經口服后可轉化為阿昔洛韋以及纈氨酸,阿昔洛韋的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對病毒DNA 多聚酶進行選擇性抑制、阻斷DNA 合成等,有良好的抗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作用[6]。重組人干擾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與特異性的細胞膜受體結合后一方面在受病毒感染細胞表面與其特殊的膜受體結合、阻止細胞中病毒DNA 的復制、對水痘皰疹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增強機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淋巴細胞對靶細胞的細胞毒性和NK細胞的功能、因此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調節雙重作用[7-8];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是紫外線中最具有活性的部分,具有明顯抑制抗原遞呈細胞(如表皮LC等)的活性、直接殺滅淺表組織內的細菌或病毒與促進上皮細胞再生的作用,能夠消炎、促進水皰吸收、加速皮損修復與愈合等[9]。三者聯合治療成人水痘,能夠內外同治,協同起效,迅速有效抑制水痘皰疹病毒增殖,阻止其侵犯真皮層及向內臟傳播,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強化巨噬細胞、樹突細胞抗原遞呈活性與趨化性,增強抗體活性與吞噬病毒細胞的能力等。
綜上所述,將鹽酸伐昔洛韋片聯合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NUVB 三者聯合應用于成人水痘的治療中優勢明顯,且安全性較高,具有進一步推廣使用價值。
倫理問題:作者申明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并履行告知義務,簽署知情同意書。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