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
粵北人民醫院呼吸科,韶關 51202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由于上呼吸道阻塞,導致夜間反復出現呼吸暫停及低通氣的臨床綜合征[1-2]。調查發現OSAS的發生率為5%~11%,其中以45~65 歲成年人發病率最高[3]。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更改,我國OSAS 發病率還在不斷增加,且有報道顯示,其發病逐漸轉向年輕化[4-5]。有關OSAS 的病因的探討及OSAS 的防治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本研究通過對廣東省粵北地區526 例成人OSAS 患者的回顧性分析,探討OSAS 的危險因素,旨在指導臨床有針對性地進行早期干預,防止或延續OSAS及并發癥的發生。
1.1 臨床資料 對本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就診的526 例OSAS 患者的門診和住院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2)本地居住≥15 年。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衰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2)伴惡性腫瘤者或其他嚴重慢性疾病者;(3)酗酒、吸毒等。
1.2 診斷標準 OSAS 診斷參照《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2011 年修訂版)》[6]:PSG 監測每夜7 h 睡眠中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5 次/h,同時日間嗜睡評分≥9分。
1.3 方法 搜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學特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吸煙史、飲酒史、家族史、呼吸系統疾病史等,以及體格檢查結果和檢驗報告:BMI、頸圍、血壓、咽腔情況、血糖、血脂等。同時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487例作為非OSAS組進行研究。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錄入軟件SPSS17.0 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 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評價OSAS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對象的特征 本研究共收集病例526 例,其中男性374 例,占71.10%,女性152 例,占28.90%,男女比例2.46:1。OSAS 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小學OSAS 患病率高于初中及以上學歷者,農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吸煙者、飲酒者、家族史、咽腔狹窄/扁桃體腫大及呼吸疾病史者患病率更高,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人口學特征[n(%)]
2.2 不同患病情況體檢指標分析 OSAS 患者頸圍、體質量指數(BMI)、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均高于非OSAS 組(均P<0.001),高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于非OSAS組(P<0.001),見表2。
2.3 OSAS 危險因素分析 以患病情況為因變量(未患病=0,患病=1),將性別、年齡、吸煙、飲酒及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等為自變量,進行前進法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賦值見表3。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調整性別、年齡、城鄉后,家庭史、咽腔狹窄/扁桃體腫大、頸圍長、血壓測量值高、高密度脂蛋白異常是OSAS發生的正相關因素,見表4。
OSAS 是影響我國群眾健康的主要流行疾病之一,近年來,報道顯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重,OSAS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給家庭及社會均帶來了較大的負擔[7-8]。目前,有關OSAS 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主要認為其發病與上氣道塌陷密切相關[9-11]。塌陷上部氣道無骨性組織,與外界相通,為此氣道內壓與大氣壓接近[12]。塌陷下部由于受到塌陷部分的影響,其內壓為真正的氣管內壓[13]。而中間的塌陷部分內壓取決于三方面因素,即咽部擴張肌收縮力、氣道順應性和氣道周圍組織塌陷后產生的壓力。睡眠呼吸過程中,三方面壓力失衡導致通氣和換氣功能異常,對呼吸中樞的刺激出現強弱不等的節律性,導致OSAS 的發生。本研究通過調查了解研究對象的人口學特征以及相關指標情況,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篩選出影響OSAS發病的因素,為預防OSAS提供有效參考。
表2 不同患病情況體檢指標分析( ± s)

表2 不同患病情況體檢指標分析( ± s)
項目頸圍(cm)體質量指數(kg/m2)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空腹血糖(mmol/L)總膽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高密度脂蛋白(mmol/L)OSAS組(n=526)44.46±5.25 26.38±4.08 135.42±15.39 81.58±9.36 5.51±1.84 4.93±0.76 1.55±0.48 2.54±0.43 1.23±0.31非OSAS組(n=487)36.42±3.23 25.04±3.96 127.15±13.26 75.22±10.17 4.97±1.56 4.59±0.85 1.34±0.41 2.39±0.36 1.34±0.30 t值29.081 5.297 9.129 10.365 5.018 6.720 7.459 5.995 5.731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賦值表

表4 OSAS影響因素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26 例OSAS 患者,其中男性374 例,占71.10%,女性152 例,占28.90%,男性高于女性,這與徐璐[14]、李潔[15]報道結果一致。OSAS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小學OSAS 患病率高于初中及以上學歷者,農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吸煙、飲酒、家族史、咽腔狹窄/扁桃體腫大及呼吸疾病史者患病率更高。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指標檢查發現,OSAS 患者頸圍、BMI、SBP、DBP、FPG、TC、TG、LDL 水平均高于非OSAS 組(均P<0.001),HDL 低于非OSAS 組(P<0.001)。多因素影響因素分析顯示,在調整了性別、年齡、城鄉后,家庭史、咽腔狹窄/扁桃體腫大、頸圍長、血壓測量值高、高密度脂蛋白異常是OSAS發生的正相關因素。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似,故肥胖、家族史、咽腔狹窄/扁桃體腫大、高血壓患者均為OSAS 的高發人群,應加強居民健康教育,定期進行相關檢查,以有效預防OSAS的發生。
綜上所述,OSAS 現已成為臨床常見病,給家庭及社會均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家庭史、咽腔狹窄/扁桃體腫大、頸圍長、血壓測量值高、高密度脂蛋白異常是OSAS 發生的正相關因素,為此,應根據上述危險因素強化對高危人群OSAS的教育工作,從而有效降低OSAS的發生,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如未對患者營養、飲食、運動等情況進行分析,未來考慮可納入更多相關影響因子,以深入探討OSAS 發病的危險因素,更有效地降低OSAS的發病率,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