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炳輝,潘引波
(集美工業學校,福建 廈門 361022)
現代學徒制是職業學校教育與傳統學徒制的良好結合的產物,是以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為目標,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課程為紐帶;以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為形式,學校、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改變了以往學校培養方案與企業實際需求相不符、所學知識技能與生產實踐技能相脫節、教學場所與工作情境相分離的局面,是傳統職業學校的一場重大變革,這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代學徒制在西方國家發展已久,各國不僅制定了法律,而且設立了監管機構,將現代學徒制提升為國家戰略。世界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已將現代學徒制列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近年來,我國在職業教育領域興起了現代學徒制的研究熱,教育部也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現代學徒制的發展與試點。一些地方和學校也對現代學徒制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經驗和做法,但也在實施中遇到了不少困難。
廈門地區聚集了上千家中小數控加工企業,它們主要給大型制造企業提供生產配套和中小型機械制造企業提供零件加工服務,因此企業需要大量數控加工從業人員;另外伴隨著的數控機床的報廢淘汰和運行故障,需要一部分數控設備銷售和維修人員。
現代社會對品質和效率的要求愈來愈高,在殘酷的市場競爭壓力下企業必須想盡辦法提高品質和效率。這也體現在招工要求方面,數控企業不再像以往那樣樂意接收學徒工和沒有工作經驗的職校畢業生,它們希望員工一上崗就能加工出難度不高的零件,為企業盡快產生效益和價值,這在訂單繁忙的時候表現得更為突出。
當前員工的流動性增強,企業也不愿給新員工投入過多培訓成本。廈門人才網的調查統計數據(表1)顯示,實力較強的大企業面向職校畢業生設置的數控工作崗位僅占全部的7%,實力稍弱的中型企業占27.4%;小企業因為難以給有工作經驗員工提供可以抗衡大中型企業的福利待遇,被迫成為接收畢業生的主力軍。從整體來看,65.3%的數控崗位明確要求有工作經驗,僅18.9%的崗位沒有經驗要求,這也印證了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策略。
單靠存量人才無法滿足市場缺口,中小企業招聘有工作經驗的數控技術工人越發困難,即使提高一定的工作起薪也收效不大,中小企業迫于生產需求和成本控制,退一步轉而低薪吸納職校畢業生。然而,不少學生因盲目選擇專業、工作環境及薪資待遇等原因,他們畢業就馬上轉行,投入到專業技術門檻較低的服務或銷售行業,這讓企業招收數控從業人員更加雪上加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招工難的現狀有利于增加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興趣和熱情。
現代學徒制需要企業深度參與和長期支持,這必然使企業增加各項成本。企業的本性是追逐利潤,不劃算的生意企業是不會去做,更不會認真做。在國家沒有出臺給參與現代學徒制企業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厘清校企合作實施現代學徒制中各方利益關系,設計符合各方核心利益且利益相對均衡的實施方案是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關鍵,否則僅靠各方合作初期的美好愿景,最終難以抵擋實實在在的利益考驗。26家數控企業的問卷調查統計(表2)顯示,大部分數控企業在校企合作中最擔心生產效益下降和成本回收周期較長。
那么在現代學徒制合作中如何才能不降低企業生產效益,最好能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并且能及時給企業產生經濟回報?據在企業帶過學徒的師傅反映,若學徒工數控專業基礎理論和技能掌握不夠扎實,學徒在生產實踐中上手非常慢,會嚴重影響生產效率;若學徒工的基礎知識較好,動手能力強,則很快就能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比如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獎的選手相對來說比較受企業青睞。由此可見,學校培養出知識和技能符合企業最低要求的學生是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主要考慮因素。

表1 廈門人才網數控類工作崗位招聘條件統計表(2020.08檢索)

表2 廈門校企合作問卷調查統計表(2020.09)(數控加工企業)
開展校企合作的直接目的就是補強學校職業教育的短板,在企業工作環境中進行技能人才培養,而長期以來,大多數校企合作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浮于表面,能帶來較大社會效益、各方共贏的案例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是校企合作中學校、企業、家庭三方及直接參與人員的利益缺乏深度考量和有效保障。校企合作中,企業方面首要看重勞動力供給和生產效益,學校首要看重安全責任和社會影響,家庭首要看重工作機會和薪酬待遇。宏觀層面來看,各方核心的利益需求不存在沖突和對立,但是從職業教育角度來說,這種粗獷的利益導向是難以達到培養技能人才的目的。
實際中,多數校企合作協議沒有培養方案及細則等相關內容,也缺少保障各方直接參與人員尤其是企業師傅和學校教師的利益條款,也沒有有效的機制來推動校企合作深入發展,從而導致校企合作停留在淺層次水平。即使有些校企合作的主體考慮到了人才培養和人員利益方面的內容,但是在實施當中也面臨很多困難。企業為了人才培養需要,必須調動一些人力和物力資源,這勢必增加投入成本,若培養的人在企業沒有工作時間限制,耗費一定資源培養的技能人才還沒帶給企業相應的回報就離開,這種情況企業無法接受,因此校企合作中需要一些制度來保障企業前期投入的利益不受損失。
國外的現代學徒制做法中,企業的利益通過合同和法律條款、稅收政策、政府補貼等方式得到充分的保障,這是企業能夠在現代學徒制中積極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目前,我國在僅靠教育部門推進現在學徒制的現狀下,企業的利益保障方式手段比較少,僅能從簽定工作年限、賠付違約金,提供校園資源等方面考慮。
近幾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持續投入,但是,政策產出效應還未顯現,同時受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和教學水平的制約,廈門地區職業學校培養的大部分數控專業學生還無法快速適應企業的工作崗位。當前,上述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所有數控專業學生參與學徒制培養并不適合,因此建議選拔一批比較優秀的學生去企業試點現代學徒制。高素質的學徒,可減少實施中諸多干擾因素,有利于深入探索符合廈門本地實情而不失現代學徒制內涵的特色模式。 總體來說,當前廈門地區數控企業對實施現代學徒制有一定合作意愿,但是,由于普遍擔心企業實際利益受損,因此合作的積極性不夠強烈。對職業學校來說,既然現代學徒制是未來職業教育主流形態,應當充分利用學校軟硬件資源,保障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利益,由淺入深地試點推行現代學徒制,不斷積累現代學徒制辦學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