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程天鵬 邱少輝
1.江西省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科,江西景德鎮 333000;2.江西省景德鎮市婦幼保健院超聲科,江西景德鎮 333000
乳腺腫塊是乳腺疾病的常見癥狀,可表現為乳腺囊腫、乳腺結核、乳腺腺病、乳腺纖維腺瘤及乳腺導管擴張癥等多種類型[1]。絕大部分的乳腺腫塊為良性病變,但仍有部分腫塊為乳腺癌,病變性質為惡性[2]。不同性質的乳腺腫塊患者,預后風險不同,治療方案也不一致,因此對乳腺腫塊性質進行鑒別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用于鑒別乳腺腫塊的方法較多,部分腫塊可被觸及,部分腫塊難以被觸及,需采用其他檢查方法明確患者乳腺腫塊的發病情況。影像學檢查因具有無創、操作簡單、費用相對較低等優勢,被用于多種疾病篩查中,在乳腺腫塊檢查中也常被運用到。超聲是其中一種常用檢查方法,采用超聲第5版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I-RADS)分級可對乳腺腫塊性質進行有效鑒別[3]。但有關研究指出,超聲BI-RADS分級≥3級的乳腺腫塊仍難以區分良惡性,易出現誤診,不利于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4]。基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BI-RADS分級≥3級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超聲BI-RADS分級在乳腺腫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28例乳腺腫塊患者的臨床資料,參照超聲BI-RADS 標準對患者進行病灶分級,選取100例BI-RADS分級≥3級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9~61歲,平均(47.83±5.71)歲;病程1~4年,平均(2.16±1.09)年。本研究經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為初次發病;②患者均在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擇期實施手術治療,術中切除的病理產物送至病理科檢查;③患者原發病灶位于乳腺;④患者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的患者;②合并心、肝、腎衰竭的患者;③合并乳腺手術史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患者取平臥位,暴露乳腺和腋窩,實施彩超檢查,選用日本東芝阿波羅300 和500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0.0 MHz,以乳頭為中心進行Z 形縱橫掃查。開啟彩色多普勒,觀察腫塊特征,觀察腋窩淋巴結特征,用頻譜測量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數。根據超聲特征,對乳腺病變進行BI-RADS分級:0級代表不完全病變;1級代表無陽性體征;2級代表良性病變;3級代表良性病變概率較大,惡性風險<3%;4級代表惡性風險為3%~94%;5級代表惡性風險>95%;6級代表惡性病變[5]。
分析超聲BI-RADS 在BI-RADS分級≥3級患者中的診斷價值及超聲BI-RADS 的誤診情況,比較良性及惡性腫塊的超聲圖像特征。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若期望值<5,則采用連續校χ2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超聲BI-RADS分級<4級患者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分別為0.00%、100.00%(52/52)、100.00%(52/52);超聲BI-RADS分級>4級患者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分別為100.00%(18/18)、0.00%、100.00%(18/18);超聲BI-RADS分級為4級患者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100.00%(5/5)、72.00%(18/25)、76.67%(23/30)(表1)。

表1 超聲BI-RADS分級與病理結果的比較(n)
在100個病灶中,超聲診斷為惡性,而病理診斷結果為良性的病灶為導管內乳頭狀瘤、腺病和纖維腺瘤,占比分別為28.57%(2/7)、28.57%(2/7)、42.86%(3/7)。
惡性腫塊內部回聲低、血供豐富、腋下淋巴結腫大占比高于良性腫塊,形態規則、邊界清晰、組織完整占比低于良性腫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乳腺疾病的發病機制暫未明確,病因復雜,該類疾病在我國婦女中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危害嚴重[6]。乳腺疾病發病初期多為良性疾病,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難以自查發現病情,而進行常規體檢也同樣難以發現病情,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治療,病情遷延有癌變風險[7-8]。目前用于檢測乳腺疾病的手段較多,包括X 光鉬靶圖像、超聲、CT 等,其中X 光鉬靶圖像收費昂貴,CT 檢查圖像分辨率稍差,超聲較上述兩種方法具有優勢,其收費低廉、操作簡單、診斷迅速、無輻射,適用于多種疾病的診斷[9-11]。隨著彩色多普勒技術的應用,超聲診斷的準確度進一步提高,可較好鑒別乳腺腫塊的良惡性[12]。

表2 良性及惡性腫塊超聲圖像特征的比較[n(%)]
趙青等[13-14]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BI-RADS分級患者的病灶回聲、邊緣、周圍組織、內部血流等指標均有較大差異,對乳腺腫塊的診斷價值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BI-RADS分級<4級患者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分別為0.00%、100.00%、100.00%;超聲BI-RADS分級>4級患者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分別為100.00%、0.00%、100.00%;在100個病灶中,超聲診斷為惡性,而病理結果診斷為良性的病灶為導管內乳頭狀瘤、腺病和纖維腺瘤;惡性腫塊內部回聲低、血供豐富、腋下淋巴結腫大占比高于良性腫塊,形態規則、邊界清晰、組織完整占比低于良性腫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超聲BI-RADS分級具有較高的鑒別診斷價值,與上述研究結論一致。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超聲BI-RADS分級為4級患者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100.00%、72.00%、76.67%,提示超聲BI-RADS 對4級患者的診斷效能較差。超聲BI-RADS可將患者分為7級,其中3級及以上患者的鑒別診斷難度較高,各級代表不同程度的惡性風險,其中3級雖為良性病變概率較大,但仍有較小的惡性風險,4級雖代表惡性風險較高,但仍有一定概率為良性病變,5級雖代表惡性風險較高,但仍有極小概率為良性病變[15-17]。因此4級腫塊易于發生誤診,良惡性難以準確鑒別。此外,部分腫塊體積過小,位置較為隱蔽,易出現漏診。某些良性腫塊存在不規則形狀及邊緣不清等癥狀,某些惡性腫塊可表現為邊緣清晰、卵圓形,易出現誤診。應結合其他無創診斷方法,以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度。
綜上所述,超聲BI-RADS分級對乳腺腫塊有較好的鑒別診斷價值,良性及惡性腫塊超聲表現差異大,可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有效指導,減少誤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