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經菊 王海麗
遼寧省人民醫院護理部,遼寧沈陽 110016
2型糖尿病(T2DM)屬于臨床常見的基礎性代謝疾病,患者要接受長期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治療[1]。但部分患者缺乏疾病相關知識,導致治療依從性較差,出院后出現生活作息不規律,血糖水平控制不穩定,增加心腦血管等并發癥的發生率[2]。臨床要尋找科學措施,提升患者出院后的自我護理能力,通過自我管理,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疾病惡化[3]。延續性護理是臨床整體護理的延伸護理,屬于護理學中的重要理論[4]。在T2DM 患者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出院后恢復期從醫院轉向家庭專業護理支持,指導患者在家庭生活保持健康生活、遵醫囑用藥習慣,以控制血糖水平,減少高糖環境下誘發多種并發癥的可能性[5],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12月遼寧省人民醫院收治的108例T2DM 患者,按便利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4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4例;年齡48~76歲,平均(61.82±4.57)歲;病程2~15年,平均(8.46±2.08)年。觀察組中,男28例,女26例;年齡49~76歲,平均(62.18±4.22)歲;病程2~14年,平均(7.96±1.92)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6]中相關診斷標準,自愿參與,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入組前已接受專業家庭護理者;②心、肺臟器功能障礙者;③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者;⑤精神功能障礙者;⑥視、聽、說功能障礙,缺乏基本交流能力者;⑦長期臥床,無自理能力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發放疾病知識宣傳手冊;告知復診時間并留下聯系方式。觀察組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飲食干預:出院時,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健康評估,包括患者疾病進展、飲食習慣、不良行為等,并填寫評估量表,建立電子健康檔案,記錄患者的一般資料及聯系方式;贈送2 g 計量鹽勺及常見食物成分簡介表;根據患者各項指標,制定簡潔飲食處方,結合患者機體狀況及每日攝入熱量上限,選擇科學飲食搭配;通過健康宣教形式,使患者知曉糖尿病飲食重要性并掌握飲食原則;指導患者養成食物攝入量化理念,如每日攝入綠葉類蔬菜量為自己手抓量,肉蛋及主食固定份、量,食鹽用勺量取;鼓勵患者堅持記錄自我飲食監測日記,內容包括每日進食量、食物種類,通過合理飲食調整血糖水平,控制疾病進展。②用藥指導:患者的血糖狀態受藥物影響較大[7],患者出院時,告知患者及家屬按時、按量服藥重要性;制定提示卡片,將藥物正確服用時間、劑量、副作用等內容卡片形式,對患者提示;用藥指導階段,責任護士以足夠耐心,指導患者或家屬掌握胰島素正確注射方法;對年齡較大,記憶力下降患者,可借助電子信息形式,為患者組建院外延續護理指導微信群,及時解答患者在院外階段出現的用藥疑惑及問題。③自我護理指導:患者出院前,糖尿病??谱o士以講座、培訓方式,對患者出院后飲食、運動等相關注意事項和正確生活方式進行教育和指導;教會患者正確評估自身病情變化方法;檢查患者對血糖水平自我監測及胰島素自我注射方法掌握情況,讓患者明白血糖監測對于了解治療效果與調整用藥重要性;教會患者及家屬識別低血糖反應、熟知低血糖癥狀及自救方法;發放自制記錄表,指導患者正確記錄病情康復效果、用藥情況、復診狀況,并通過定期電話及隨訪的方式,督促患者堅持自我管理。④隨訪計劃:患者出院時,建立回訪表,記錄患者聯系方式、現住址、隨訪時間、隨訪方式,通過隨訪追蹤患者家庭環境健康行為的執行度;隨訪期攜帶血糖檢測儀,以了解患者血糖水平變化;對患者及家屬提出問題及疑惑運用專業知識解答,并注意語言通俗易懂;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溝通,鼓勵其督促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⑤心理疏導:患者由于長期服藥和飲食的控制,心情緊張,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識,認為糖尿病無法根治,思想包袱重,易產生煩躁,悲觀,失望消極情緒。結合患者不同心理特點,在隨訪期以溫和、親切的態度建立交流,通過聊天形式,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對負面情緒較重、心理狀態差患者,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調節,講解情緒對健康、血糖的影響,指導患者疏泄情緒,采用自我放松技術自我調節,鼓勵樹立對疾病控制信心,提高其護理依從性[8];對健康行為計劃遵循程度較好患者給予表揚,告知其疾病改善狀態,以增加其信心;對用藥依從性不足患者可告知其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及對疾病影響,以改進其錯誤認知。
采用上述護理方法6個月后,通過隨訪,評估兩組的生活質量、自護能力,并比較其血糖水平。
①生活質量:根據糖尿病特異性生活質量評定量表(DSQL)[9-10]評估,以五級評分法對兩組的治療(包括服藥反應、低血糖癥狀、飲食控制3 項,共15 分)、生理功能(包括皮膚、視力、聽力12 項,共60 分)、心理/精神(包括憂慮、緊張、對疾病困擾等8 項,共40分)、社會關系(家庭地位、人際關系、病情交流4 項,共20分)維度進行評估,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差。②自護能力:根據自護能力量表(ESCA)[11]評估,包括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等4 項,每項25分,分值越高,自護能力越好。③血糖水平:采集兩組的清晨空腹及餐后2 h 靜脈血,經實驗室檢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 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糖指標進行比較。
采用SSPS 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 治療 生理功能 心理/精神 社會關系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54 54 12.45±0.36 8.34±0.34 60.993 0.000 42.74±2.18 30.25±2.03 30.812 0.000 30.12±1.65 18.33±1.54 38.386 0.000 14.28±0.14 10.16±0.53 55.230 0.000
觀察組的自護能力各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自護能力各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自護能力各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 自我概念 自護責任感 自我護理技能 健康知識水平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54 54 18.45±2.24 20.34±2.23 4.394 0.000 20.74±2.06 22.25±2.23 3.655 0.000 18.34±1.86 21.55±1.76 9.212 0.000 16.06±1.36 20.38±1.75 14.323 0.000
觀察組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血糖水平的比較(±s)

表3 兩組血糖水平的比較(±s)
組別例數 FBG(mmol/L) 2 h PBG(mmol/L) HbA1c(%)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54 54 8.23±1.26 5.12±1.06 13.880 0.000 9.26±1.05 7.08±1.44 8.989 0.000 8.17±0.26 6.02±0.33 37.607 0.000
T2DM 屬于臨床常見慢性基礎性疾病,主要發病機制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長期高血糖對患者的血管和神經產生影響,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腎病、周圍神經病變等,嚴重時導致功能衰竭[12]。目前,臨床仍缺乏治愈T2DM 的特效方案,只能通過藥物、健康飲食及運動等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機體環境[13]。傳統護理理念,以院內護理為主,患者出院后,護理結束[14]。在這種護理理念下,患者雖可在住院期獲得良好護理,疾病問題可得到正確解決,但出院后,多數患者因自身對疾病認知不足,家庭缺乏對疾病重視,影響血糖控制,加速疾病進展[15]。延續性護理屬于現階段護理研究的發展方向,與原有的住院期護理比較,延續性護理延長護理時間,拓展護理的空間性,使傳統護理延伸至患者的家庭環境中,并將該部分護理行為納入整體護理模式[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后,生活質量得到改善、自護能力有所提高、血糖水平得到控制(P<0.05)??紤]原因在于:T2DM 屬于終身性慢性疾病,患者在病情穩定情況下可在家調養,部分患者在病情平穩后出院,但因患者惰性強、依從性較差,出院后缺乏有效監督,易出現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用藥依從性差情況,導致病情反復,而延續性護理模式,可有效彌補這一不足。該護理模式主要結合患者生活習慣、日常運動量、治療依從性、飲食偏好等內容,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科學指導計劃,通過院外護理干預,督促患者養成健康生活及飲食習慣,按時、按量服藥,堅持適當運動,并對不同的心理狀態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正確對疾病心態,而減輕其心理負擔,對血糖合理控制,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T2DM 患者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后,在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自護能力,降低血糖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