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濤,賀婷,李曉秀,王舒灝
(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智能制造的迅速升級,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重要變化,以技術應用型人才需求轉向科研探索型人才需求、以單一學科背景型人才需求轉向交叉復合型人才需求、以經驗積累型人才需求轉向創新型人才需求,國家人才需求的轉變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大學本科生繼續深造便成為滿足國家高層次人才需求的重要舉措。
在中國高等教育的新工科改革中,傳統工科專業面臨的問題日益凸顯,主要體現在:專業劃分過細、專業覆蓋面較窄、社會適應度不足,與新工科面向產業未來發展、學科交叉融合等理念相距較遠[1][2]。同時,專業分類與國際未接軌,專業的科學內涵不夠清晰,以及本科生與研究生培養環節的銜接錯位等。這些問題不僅制約了專業及相關學科發展,也致使大學新生入學志愿報考率偏低,轉專業率較高,極大限制了傳統工科專業大學生的生源質量、學習動力及深造成效,越來越難以滿足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3]。因此,如何提高傳統工科專業大學生的深造意識、增強學生的深造能力,培養高層次的研究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是高校對傳統工科專業升級改造、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源動力是指能為個人特定目標實現持續不斷提供動力的支持系統。對于傳統工科專業大學生深造而言,激勵學生樹立深造目標并持續提供動力支持的主要包括行業高層次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家庭與學校支持系統的保障性以及學生個人發展層面的主動性三個方面。
首先,在行業高層次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方面。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 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 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為4002 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1.6%[4]。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僅為11.7 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有0.26%。在1999 年教育部出臺《面向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之后,中國高等教育實行擴招政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迅速增長,導致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從而部分大學畢業生轉向繼續深造以緩解畢業時的就業壓力,以更高層次的學歷學位增強其個人就業競爭力。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智能制造的國家發展戰略發展迅猛,尤其對傳統行業的工科大學生來講,在“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以及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中,以“智能、綠色、質量、安全”等為重點,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業態、新模式融合應用,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等過程中,行業對厚基礎、寬口徑、精技術、強科研的復合型高層次研究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所面臨的新機遇勢必成為傳統工科專業大學生深造的源動力之一。
其次,在家庭與學校支持系統的深造保障性方面。當前大學生大多生活在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家長們都是知識文化水平較高的“70”后。隨著中國教育的發展,他們大多具有高中以上學歷,而且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環境中成長,家長們都是有文化、有見識,且有主見的一代,他們深知科學知識對個人未來發展的重要性[5]。因此,家庭是大學生繼續深造堅強的精神支柱,且有能力為大學生繼續深造提供強大的經濟保障。同時,繼續深造是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重要途徑,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對于雙一流高校,在具有較好生源的情況下,如何把學生培養為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職責。高校在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全面引導學生適應大學、認知專業,培養學生濃厚的科研興趣,指導學生作好學業生涯規劃,激發學生深造意愿與踐行深造行動,全力為大學生深造提供支持保障。
再次,在學生個人發展的深造主動性方面。對當代大學生而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追求更高層次的學歷學位,成就個人夢想,成為社會與行業的精英人才是雙一流高校大學生的必然選擇。同時,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深厚文化底蘊的熏陶,國家級科研平臺的實力支撐以及學校對大學本科生“三進”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培養了大學生強烈的科研興趣與科研信心。因此,學生個人的發展需求及科研興趣與信心是促使其樹立深造目標的內生動力,也是最持續的動力源泉。
本文以某學院傳統工科專業為例,對近三屆畢業生從大一至大四進行跟蹤調查,分別從大一時深造意愿率、大三時深造意愿率、報考率、上線率及錄取率幾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 所示。
從表1 數據可以看出,某學院傳統工科專業大學生整體深造情況呈現“三低”的特點。首先是學生深造意愿鞏固率低。從近三年學生大一時深造意愿率與大三時深造意愿率對比可以看出,經過大學三年的學習,學生的深造意愿率明顯下降。一方面體現了大一新生制定深造規劃時缺乏理性思考,沒有對深造內涵、深造過程、深造實施以及深造準備進行全面調查與了解,唯有深造的空洞想法,從而深造目標不清晰。隨著大學學習的深入及對自我志趣的特征分析,相當部分學生逐步放棄了深造計劃。另一方面是因為經過大學三年的學習,學生個人的深造能力與深造目標相差甚遠,已無法滿足深造目標的實現。其次是學生報考率低。尤其是2018 年、2019 年學生報考率不足30%,同時也遠低于大三時的深造意愿率。這主要是因為在激烈的深造競爭中,部分同學應對較大深造競爭壓力時主動放棄。同時也有相當部分同學深造緊迫性不夠,因回避嚴峻就業形勢而“被迫深造”或有深造意愿卻“慢深造”的心態使其深造動力嚴重不足。再次是上線率與錄取率低。在所報考學生中,統考上國家初試線的學生與最終通過復試被錄取學生均不足三分之一,表現出學生的深造基礎較差、深造準備不充分與深造能力不足的實際情況。
同時,學院對深造未成功學生進行了密切追蹤分析,普遍反映出深造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在報考學生中,近一半左右學生曾有或報考時仍有未通過的如微積分、線性代數、近代化學基礎、大學英語等大學基礎課程,且專業成績排名在50%之后,這表現出報考深造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學習行為上存在嚴重不足,極大限制了其進行深造復習的基礎課學習效果,也直接影響了深造上線率與錄取率。
針對傳統工科專業大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深造意愿鞏固率低、深造報考率低、深造上線率與錄取率低的特點,學院秉持“三全育人”理念,以學生深造能力提升為核心,構建了從大一到大四指導幫扶的全程支持體系,從輔導員、班主任到專業教師共同參與指導幫扶的全員支持體系以及從硬件保障、學風建設到“研究生小導師”多角度指導幫扶的全方位支持體系,切實提高傳統工科專業大學生的深造成效。
在全程支持體系方面,主要是針對大學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遵循學生成長規律與教育規律,分別開展針對性的指導幫扶工作。對大一學生重點加強深造意識培養。學院通過在大一學生中全面開展“一場深造形勢分析報告會、一場考研交流分享會、一場出國準備工作報告會與制定一份深造學業規劃、一份深造意愿檔案”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工作,幫助大一新生認知深造、思考深造、規劃深造,以期牢固樹立深造意識。對大二學生重點明確深造方向。學院通過大創項目、學科競賽、本科生“三進”等科研項目的實施,指導學生進行科研探索,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增強學生的深造信心。同時,學院還為大二學生“提供近年相關學科深造數據分析、提供深造相關學校/專業招生信息、提供深造交流分享會”,并“完善學生的深造專業檔案、完善分類指導”為重點的“三提供、兩完善”工作,引導大二學生明確深造目標學校與目標專業。對大三學生重點進行深造復習動員與持續督導。在深造復習動員中,學院通過開展以“一場深造動員報告會、一份告深造學生家長一封信、一份深造復習日歷表”為主的“三個一”工作為重點,通過“家校聯動”深造動員模式,細化深造復習方案。同時,在深造復習過程中,學院全面參與、全程督導,以“一間考研專用教室、一次深造成功學生分享會、一次夏令營指導、一月一次深造學生交流會、一次模擬考”的“五個一”工作為重點,持續強化深造指導幫扶。對大四學生重點進行深造過程指導與幫扶。學院通過“深造志愿填報研討會”的理性報考指導,“研究生小導師”的課程指導,“深造心理工作坊”的心理疏導與“深造復試營”的沖刺指導的工作開展,為深造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方法、技巧、心理等指導幫扶,讓每一位深造學子在漫長的深造路上并不孤單,并有足夠勇氣與信心去面對激烈的競爭與挑戰。

表1 某學院傳統工科專業近三屆學生深造情況
在全員支持體系方面,構建起集輔導員、班主任到專業教師共同參與指導的幫扶體系。在深造過程中,學風建設是關鍵,輔導員利用學生工作管理及班級建設的工作開展優勢,努力加強學風建設,營造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學習氛圍,并通過深造幫扶工作的組織、動員、指導及深造幫扶方案的實施,以確保全程幫扶指導工作的落實。班主任從對學生個人學習規劃引導、學習方法指導、學習成績分析等幫助深造學生奠定扎實的學習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并通過自身專業優勢加強深造學校、深造專業的選擇指導,幫助學生根據自我興趣、能力、性格與價值觀理性選擇深造目標學校與專業。專業課教師從專業教學、科研指導的角度重點加強學生專業知識能力培養、科研興趣探索與科研目標的實現,增強學生科研志趣、激發學生為實現科研夢想而堅定深造目標的信念。
在全方位支持體系方面,構建起集硬件條件保障、學業指導保障、心理疏導保障與生活關懷保障等多角度指導幫扶體系,為深造學生潛心復習準備提供支持。在學生深造準備過程中,學院專門開放了考研自習室,用于深造學生集中自習,避免每日奔波于學校各教學大樓搶占座位的困擾,并對考研自習室進行了精心布置,營造濃厚的深造復習氛圍。學院在持續推進學風建設、“研究生小導師”隊伍選拔與指導幫扶、學生課程學習與實習實踐的統籌協調等學業發展方面整體推進,有利于深造過程的全程協調發展。同時,學院還專門為深造學生開通了“深造心理工作坊”,適時開展因深造動力缺失或過度緊張焦慮的心理調適、心理個案咨詢工作。以及對深造學生準備了豐盛的“深造大禮包”等慰問品,加強對深造學生的生活關懷,以表達學院的殷切期望與持續鼓勵。
目前,在學院“全程、全員、全方位”支持體系的指導幫扶下,在學院對深造學子的精心呵護與關懷下,學院傳統工科專業大學生的深造氛圍濃厚、學生深造意愿得到有效鞏固。相信在全院師生的持續協同努力下,傳統工科專業大學生的深造能力將會得到較大提升,所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也將會得到極大提高,以不斷適應新工科改革與國家行業發展高層次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