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出臺《“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制定各行業和專項規劃,做好與交通強國建設及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目標任務的銜接。
要全面評估“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系統總結交通運輸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效和經驗,查找問題和不足。要強化需求分析,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優化指標體系,強化約束性、增強引領性、提高預見性。要完善規劃體系,強化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銜接平衡,強化與行業規劃、專項規劃的銜接平衡,指導好各地區規劃,實事求是。要創新規劃方法,加強統籌協同,堅持開門問策,充分發揮專家學者、企業、基層一線的作用,加強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舉措的研究論證,同步謀劃規劃實施的監測、評估機制,編制出一個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好規劃。
要抓住“兩會”前的時間窗口期,進一步研究編制好“十四五”規劃。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要尊重經濟規律,厘清哪些工作由政府來謀劃推動、哪些事項應該交給市場決定。需要政府調動市場力量做的,政府不要大包大攬。政府要做該做的事,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進入新時代,做好交通運輸工作,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這一點中央要求明確,一定把邊界劃清楚。該做的事情職能部門一定要做好、做到位,有些不是職能部門需要做的工作不要去承擔。政府應該調動好各方面、各層、各社會團體和各個主體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有活力、更有控制力。
發展規劃要體現新發展格局的要求。長期以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制度體系是伴隨著外向型經濟發展布局。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要從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角度,對現有的規劃布局再審視、再研究、再優化。
堅持量力而為、盡力而為、因地制宜。與現階段發展歷史相適應的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適度超前,特別是要引導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投入到補民生領域短板上來。但是要避免超過實際承受能力,一定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努力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各有關方面在時間上要抓緊,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要主動與有關方面協調。只有這樣,才能把“十四五”規劃編制好、實施好、落實好。
強化對2035年遠景目標的前瞻性思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的關鍵一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5年發展目標同15年遠景目標一同謀劃,這也是堅持系統觀念的重要體現。必須深刻領會黨中央制定2035年遠景目標的戰略考量,對照9個方面的目標任務,對標對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進一步明確實現交通強國遠景目標的路徑舉措。
強化交通強國戰略規劃的整體性推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在統籌兼顧中實現協同發展、提升整體效能。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更加尊重市場經濟一般規律,加快完善交通運輸市場規則。要推動全局和局部相結合,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增強發展合力。要推動傳統和新型要素相結合,提高各類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交通運輸全要素生產率。要推動深化改革和守正創新相結合,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指標、政策、標準、考核評價等體系,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推進強國試點。首先要完善試點方案,在前三批試點的基礎上壓茬推進,加快見效,抓緊研究出臺試點工作的管理辦法,推動試點工作規范化、創造性。要加強成果的推廣,多方式、多方法地推廣試點經驗。在急需或者關鍵環節,要加快出臺指導性意見;在空白區或者新興領域,要有序推出標準規范,引領行業創新突破。要加大支持力度,對納入交通強國試點的建設項目,要優先安排、優先支持,積極搭建政策溝通平臺,及時研究試點遇到的問題。要優化試點內容,聚焦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立足于優勢領域,精挑細選試點項目,確保試點項目精益求精。要抓好指標體系建設,各地發展水平不一樣,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也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交通運輸部將抓緊研究出臺交通強國評價指標體系,指導地方加強跟蹤評估。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暨雄安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推動津冀港口協同發展。完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集疏運體系。力爭建成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等雄安新區對外骨干通道。充分發揮交通工作協調小組作用,統籌做好北京冬奧會交通運輸保障工作。
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推動省際間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扎實推進涉及交通運輸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長三角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寧淮高鐵、千黃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推進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公交化”運營,全面推行客運“一體化”、貨運“一單制”、交通“一卡通”和信息服務“一站式”。
黃河流域交通運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加快編制黃河流域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空間資源的嚴格管控和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實施沿黃交通廊道生態綠化行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運輸發展。強化成渝地區雙城之間的交通連接,加快推進四川瀘州至重慶永川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加密川渝毗鄰地區省際公路網,完善川渝省際客運服務網絡。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發展。加快推進深中通道等項目建設,支持深圳交通運輸創新發展。
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地方深化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服務區域重大戰略實施,建立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協調機制。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優化交通運輸部機關和部屬單位機構編制,完成交通運輸部權責清單編制。
深化交通運輸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優化完善收費公路政策,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深化投融資改革,推動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持續穩定車購稅、民航發展基金等交通專項資金政策,推動發行國家公路建設長期債券,研究統籌交通專項資金和長期債券使用政策。積極拓展融資渠道,用好各類新型融資工具。加強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研究開發政策性金融工具。推進交通運輸領域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防范化解交通運輸行業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債務風險底線。指導推動海南開展里程稅改革試點。
根據“十四五”規劃總體要求,認真地研究投資和支出政策。首先完善交通稅費政策。要保持車購稅等交通專項資金政策穩定。交通運輸部已經研究制定了“十四五”的投資政策,正在會同財政部修訂車購稅資金相關管理辦法,擬采取“1+N”的方式,即先印發一個母辦法、總的辦法,原則性提出支持重點和方式,后續要單獨印發若干個子辦法,明確具體領域的補助標準。研究完善燃油稅的政策。

“十三五”時期,我國公路行業碩果累累——全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5.5萬公里,取消了省界收費站并實現平穩運行;公路通車里程達到約510萬公里,全國20萬人口以上城市和地級行政中心覆蓋率達到98.6%;“四好農村路”成績昭著,“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投入超過9500億元車購稅資金,支持貧困地區公路建設,全國農村公路里程已達420萬公里。(攝影:姚向明)
其次要優化中央資金的支持結構。“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部將重點支持的是:綜合交通網絡布局、完善立體互聯;城市群交通網絡和農村基礎設施網絡完善;運輸服務提質升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發展,加快推進新基建;平安交通及應急體系建設;交通運輸開放合作。這六個方面,是當前考慮在現有發展階段當中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從調研基礎上提出的。
在這六個方面當中,其中特別在公路方面,將適度降低國家高速公路的項目補助標準,適當提高普通國道中國道中央投資補助的比例;普通省道和農村公路擬采取以獎代補的管理模式,分年度切塊安排。對沿邊、沿江、沿海公路體系建設專項方案中,高速公路、普通國道項目予以重點支持。政策調整表現為“一降一升”。“一降”是適度降低國家高速公路的項目補助標準。“一升”是適當提高普通國道中國道中央投資補助的比例。普通省道和農村公路,是以獎代補。
再次要推動交通投融資的創新。創新PPP的形式和模式,探索股權合作等方式,推動經營性的高速公路項目招商引資,探索通過設立交通投資基金、發行企業債券及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直接融資,有力地支撐重大項目加快建設。要完善收費公路專項債券政策,爭取更多的交通項目納入到專項債的支持范圍,積極探索新型融資方式,加快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
提升農村公路發展水平,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因地制宜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有序實施農村公路聯網路建設,強化農村公路與干線公路、村內道路銜接。加快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有序實施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鄉鎮通三級公路建設等。加強農村公路橋梁隱患排查和整治,嚴格落實農村交通安全設施與公路建設主體工程“三同時”制度。
鞏固拓展交通脫貧攻堅成果。按照中央要求繼續做好定點幫扶、對口支援等有關工作,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加快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在小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進一步開發“四好農村路”各類公益性崗位。
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健全完善“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扎實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建立農村公路績效管理考核機制,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路長制”。組織開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示范市創建,深化“美麗農村路”建設。繼續辦好“我家門口那條路”活動。
統籌城市和農村交通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成果,提升農村客運服務水平。深入開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創建。繼續推廣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引導鄉鎮客運站拓展商貿、物流、郵政快遞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