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豐
(福建省上杭縣第一中學 364200)
核心素養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當前物理教學的重頭戲.物理觀念和應用,科學探究和交流,科學思維和創新,科學態度和責任,是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從物理學視角來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學生自己去學習、分析、推理、論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突破現象看本質,把握物理屬性和規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活動因為能培養學生的質疑、批判、創新能力,所以也引起了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被引進到物理教學中來.
學生活動是活動教學法的一種形式.學生活動的本質是讓學生自主參與和開展活動,并在活動中基于個人思維、觀察、質疑、推理、論證,與同伴交流、互動,直至用所學知識、原理和技能去解決問題,增長智慧.活動教學非常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參與活動的程度,為此,它主張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去設計活動,提出問題,讓學生利用身邊可用的材料、器材去進行實驗,展開探究,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深入思考,動手實踐.與之前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的教學模式相比,活動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所以借助學生活動來教學,許多學生都會顯得更積極、更愉快、更富有創造力.為此,許多老師也主張將學生活動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物理是最具標志性的理工科.高中物理教學涉及的東西非常多,覆蓋的面也非常廣.但是,由于知識點眾多,許多知識都復雜而抽象,所以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都有興趣低落、心理壓力大、效率低下等問題.加上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習慣了采用“灌輸式”模式去教學,所以物理被許多學生視為“攔路虎”.高中物理新課標主張將物理學習與科技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樂于探索,勇于實踐,勤于思考,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學生活動恰好契合了新課標精神,能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以將學生活動巧妙運用到教學中去,借助學生活動讓學生去思考、實踐、探索、發現,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能力的目的.
1.結合教學內容,提前做好活動準備
物理是一門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的學科.許多物理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可以見到多種物理現象,也可以用物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現實問題.不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單看物理教學內容,是非常抽象,枯燥的.單靠填鴨式教學法,物理教學很容易顯得蒼白無力,單調無趣.借助學生活動與生活中的案例,組織一些有趣的學生活動,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愛上學習,掌握知識.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可以學生活動為載體,豐富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快樂學習,高效學習.但是,適用于物理教學的學生活動非常多,許多活動都要用到一定的器材、工具,學生活動也要具有特定的教育價值和意義.否則缺少了器材和工具,活動目標不明確,方向不正確,很容易會讓學生活動步入形式主義的誤區,讓課堂教學偏離正確的軌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明確學生活動目標,并為學生活動做好準備,以確保學生活動有序進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分子的熱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集氣瓶、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進行趣味小實驗,或者讓學生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水開展活動,讓學生借助活動了解擴散的概念,歸納、總結知識點,知道什么是分子熱運動,以及影響分子熱運動的因素,決定分子熱運動激烈程度的問題.但是,要想確保課堂活動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教師需要在課前為學生活動做好準備工作,準備好活動要用的器材、東西,包括高錳酸劑溶液,毛玻片,集氣瓶等等,并明確活動目標,將活動注意事項告知學生,讓學生知道在活動中該做什么,如何做.此外,還需要注意引出活動話題的時機,控制好活動的時間和節奏.惟其如此,才能發揮活動應有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活動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2.運用合適的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物理知識復雜而瑣碎,許多物理知識都可以衍生出無數個問題和知識點.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適用于課堂的學生活動非常多,但是,物理教學中的學生活動也不是越多越好.因為每一節課都有特定的教學任務,活動過多,但是設計不合理,只能讓物理課堂“喧鬧有余,效果不佳”,這樣的學生活動也達不到育人的目的.所以,學生活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要尊重物理教學規律,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素養和能力.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以物理素養培養者、教學活動的設計師的身份自居,認真進行學生活動設計,結合教學內容選用合適的活動來教學,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如在學習“彈力”這個重要的力學知識點時,許多學生都將彈力的概念,視為物理力學中最難理解的概念之一.而理解概念,是學習物理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彈力知識時,在導入環節,教師就可以將提前準備的小皮筋、橡皮泥分發到學生手中,用小活動來導入:先讓學生先用紙團兩個小紙彈,再用不同的力道,用橡皮筋將紙彈彈出去.再讓學生用手按壓橡皮泥,看橡皮泥會不會變形.在活動結束后,趁熱打鐵提出問題:橡皮筋為什么能將紙彈彈出去?物理彈力的定義是“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為什么橡皮泥不能恢復原狀?既然橡皮泥變形了,滿足“形變”這個彈力條件之一,為何它不能產生彈力?彈力的大與物體變形程度有沒有關系?這樣利用簡單的活動來導入,并結合活動提出問題,可以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生活動不是一個新的教學模式.早在很久之前,許多人就已經認識到了學生活動的作用,并將之運用到了教學實踐中去.關于學生活動的作用,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和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等等,已經受到了高度認同.但是,在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使用范圍要適當壓縮.將課堂內外結合起來,借助課外活動開辟學生活動空間,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樹立開放的教學理念,使課堂知識與課外活動相結合,開展各種課外活動,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實踐,以促使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并重發展.如在學習“動量”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小活動.如讓學生找一根鋼筆,一枚硬幣,放在一張紙上,用力抽出紙張,看鋼筆、硬幣會不會移動.讓學生堵住廚房水槽的漏水口,在水槽邊上放一個紙疊的小船,打開廚房的水龍頭,看小船是如何運動的.而且,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與動量知識有關的現象,利用動量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如喝灌裝的可樂、雪碧時,如果開口前使勁搖晃,開口時里面的飲料會噴涌而出.跳遠運動員進行跳遠訓練時,要在沙坑里訓練.馬路上的汽車不小心發生碰撞時,車身尤其是碰撞面都會出現明顯的“撞傷”,但是游樂場的碰碰車碰撞后就不會留下“傷痕”.高壓水槍洗車和打夯機的工作原理是否相同,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學習更多無法在課堂上呈現的知識,讓學生提高綜合素養,彌補自身缺陷.
綜上所述,學生活動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效果也較好的教學方法.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以將學生活動融入其中,借助學生活動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性地去教學,以促使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圓滿完成核心素養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