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煥
(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 222111)
化學實驗是開展化學教學的必備方法之一,實驗演示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化學知識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因此對于學生學習化學至關重要.本文就高中化學課堂開展實驗教學進行分析探討,希望能夠對化學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
1.教學模式單一
現如今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教學的方式還未普及,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傳統填鴨式教學深入人心,多數教師未跟隨時代步伐,應新課改發展要求去改革創新新的教學發展模式.受高考壓力影響,師生都過于關注于知識的傳授及應用,并未及時對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方法進行研究琢磨,因此可能導致學生陷入死記硬背的學習怪圈,無法真正理解原理及過程,不能掌握化學的高效學習方法, 因此基于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是勢在必行.
2.學生積極性不高
受到教師影響和考試壓力,學生只能抓緊一分一秒去學習知識,課堂實驗對于學生而言屬于浪費時間.此外,結合實驗所用到的儀器和操作流程,由于學生對此較為陌生,操作起來較為困難,只能在教師的演示下進行觀看總結,并未參與到整個實驗流程中,因此學生缺乏對實驗變化原理及過程的全方位認知,顯而易見其實驗教學結果不夠理想.
3.設施缺位
要在化學課堂上進行實驗教學,就需要根據課程實際和教學內容合理采購相關實驗藥品和設備.對于多數教育部門和校方來說,實現設施配套較為困難,或資金短缺,或意識缺位,造成化學課堂上實驗教學并不可行,只能采取傳統方式進行教學.實驗教學中,缺乏設備和藥品是重要原因之一,希望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為學生發展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
1.以興趣為主導,構建問題情境
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一個閉環學習鏈,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拋出問題來讓學生尋找答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化學反應原理,觀察化學反應現象,得出化學反應結論并內化,逐步掌握知識理論體系.在整個過程中,通過實驗操作解決多數問題是較好的學習方式,調動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深度思考學習.
以“氫氣和氯氣的反應”為例,教師可以將化學問題作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前對實驗有大致的方向了解,進行思考,以小組為單位,對實驗產物進行討論和分析,最終經過實驗進行猜想論證.教師首先可以提出問題:氫氣和氯氣的反應產物是什么?描述實驗現象,之后進行實驗操作,將驗純后的氫氣點燃放入氯氣瓶中,學生可以觀察到燃燒火焰為蒼白色,推測生成氯化氫氣體,該氣體在空氣中與水蒸氣結合,呈現霧狀.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學生可以感受到化學反應的微妙,并對化學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樣,教師可以再設置另外一個實驗:準備2條干燥的紅色布條,分別將其放入干燥氯氣瓶和氯水瓶中,觀察二者現象有何不同.學生可以看到放置在氯水瓶中的布條已褪色,而另外一條卻無明顯變化,二者的實驗結果不同促進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從而從根本上理解其原理所在,相較死記硬背來說事半功倍.
2.課堂進行實驗演示,使學生直接觀察實驗過程
反復多次地重復講解實驗原理及過程,都不及在課堂上完完整整地將化學實驗演示一遍,首先從教師本身要注重實驗演示過程,積極主動地向學生提供可近距離觀察到的實驗條件,引導學生從實驗準備、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果中真正掌握一個化學反應,避免不理解原理死記硬背導致出錯的情況發生.化學實驗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多加創設相關情境,巧妙利用化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化學變化.
以“鋁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為例,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實驗所用的儀器和藥品,然后在課堂上完成實驗步驟,讓學生進行觀察.所需反應物有:2個鋁片、氫氧化鈉溶液,之后開始完成實驗步驟,將氫氧化鈉溶液分別倒入2支試管中,然后分別放入鋁片和砂紙打磨后的鋁片,學生可以觀察到放入打磨后鋁片的溶液中立即產生氣泡,而另一支試管中的溶液過一段時間后才產生氣泡,學生可推測出鋁及其氧化物和堿反應存在不同之處,但二者最終的反應產物都包括氫氣.根據該反應,學生可了解到鋁及其氧化物都可同酸、堿發生反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鋁及其氧化物餐具不適宜蒸煮和長時間存放酸、堿類物品.
3.突出實驗重點
高中化學實驗多比較復雜,流程繁瑣,且涉及藥品和設備較多,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要明確該實驗需要著重觀察的側重點,放大演示細節,避免關鍵步驟出錯導致實驗失敗,學生也能夠在復雜實驗中抓住要點,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知道關鍵所在,提高實踐動手能力,不再依靠教師演示.
以“加熱條件下鈉和氧氣的反應”為例,教師可著重提出在加熱條件和常溫條件下鈉和氧氣反應是否存在不同?根據問題,學生可以立即將關注側重點放在實驗條件上,不同的實驗條件可能導致不同的實驗現象和結果,之后的實驗都圍繞以上條件進行展開.首先在常溫條件下,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生成白色氧化鈉,實驗現象較不明顯;在加熱條件下,鈉迅速融化小球,劇烈燃燒,火焰呈黃色,有少量黃色煙,最終生成淡黃色過氧化鈉.在同樣反應物、不同實驗條件下反應生成的產物不同,學生可以對化學反應的科學嚴謹性有初步理解,逐步培養細致認真的實驗操作習慣,避免因忽視實驗條件而造成實驗出錯的情況,形成一絲不茍的實驗態度.
4.重視實驗報告撰寫
實驗完成之后,及時撰寫實驗報告能夠檢測學生對于實驗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十分重要,但現階段被多數師生忽視.在多數情況下,實驗報告不完整不準確、批改不到位等愈演愈烈,得過且過,使實驗操作并未起到其真實的作用.實驗報告可以將學生對于本次實驗原理的理解呈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檢查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但教師并未認真對報告內容進行評估檢測,簡單看幾眼就過去了,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表現,同樣使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學生要及時撰寫實驗報告,教師認真審批,對學生不完全理解的地方可進行二次講解,使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二者并行,促進學生對于化學反應的吸收和掌握.例如,在撰寫“鈉和水發生反應”的實驗報告時,學生將實驗想象描述為“鈉漂在水面上,跳來跳去”,這樣類似的實驗現象描述是完全不可取的,教師可讓學生更改為“金屬鈉置于水中后,鈉在水面上快速游動,有嘶嘶聲出現,隨后融化為光亮的小球,將酚酞滴入反應溶液之后,反應溶液會變紅色”,這樣描述實驗現象之后,才是對該實驗的完全掌握和理解.
5.引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才能加快知識的學習和內化過程,實踐和理論結合才能真正表現出強大的應用能力.化學實踐對于學生的作用至關重大,教師要事先為學生安排好實驗課程,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動手實驗,在實驗中研究化學,對于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教師可引導每位學生進行實驗展示,使學生及時發現不足之處,而對于一些較難較繁瑣的實驗操作,教師可事先預留出較多時間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或選出幾位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演示,調動課堂氣氛的同時,使枯燥的知識原理生動活潑了起來,少數人帶動多數人,最終從實踐中掌握理論.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戰略地位,相關部門和校方要重視實驗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必備的設施環境,教師要跟隨時代和新課改發展要求,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增加實驗教學比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化學原理,感受實驗魅力,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為國家發展培養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