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姚民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初級中學 226401)
初中物理作為初中學習階段的重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學習方式不當,在物理課堂中無法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物理成績提升速度緩慢,也無法形成良好的物理素養.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結合物理實驗,學生學習思維能夠被充分調動,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更強.在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師應當認識到教學模式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教師還需把握學生學習的內容,采取合理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成果,達到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初中物理是學生感到困難的學科,主要是物理知識較為抽象,學生的思維無法適應物理課本闡述的內容,因此,在學習時面對較多困境,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課前預習問題.學生課前預習課本內容能對內容有深刻印象,結合教師的講解及演示實驗,收獲理想的學習成果.雖然物理教師會布置課前預習任務,但多數學生不會課前預習,也有部分學生在課前預習時,知識隨意觀看課本內容,并未對課本內容有主觀上的認識.只有極個別學生才會思考物理知識的前因后果,若學生對物理知識只有淺表性認識,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錯誤.其次,課下訓練不足.課下訓練是學生理解知識及記憶知識的重點,但學生在課下訓練過程中將訓練當做負擔,認為課后習題占據自己活動時光,解題時往往應付了事,導致物理知識掌握牢固性不足,在知識應用過程中出現知識混淆等問題.再次,學習總結問題.在每個知識點學習結束后,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總結課本重點內容,但部分學生對學習總結關注度不高,在解題時思路不清晰,容易在解題時出現思維混亂問題,這種問題便是課堂總結不合理的體現.最后,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為推動實驗順利進展,多采取演示實驗方法.這種實驗方法會導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單純模仿教師的操作方法,學生能夠獲得實驗結果,但失去物理教學的內涵.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處在主導位置,教師任務相對刻板.每次物理實驗均是教師完成,學生只能觀看,無法親自動手實驗,這種情況下,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觀者,無法在實驗中進行探索,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無法落實到實處.
針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面對的困境,初中物理教師還需思考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成果.
1.關注課前預習
為進一步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教學層次,為學生布置合適的預習任務,并在預習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對預習引起注意,仔細觀看教材知識,并思考知識原理及實驗原理.預習過程應當明確課堂主題及學習難點,教師結合自身既往經驗制定合理化教案,在教學導入階段加入一些問題引導,讓學生對預習內容引發思考,聯想到自己生活中內容,為能夠讓學生透過表面看到實質,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還需對教師制作的微視頻進行觀看.比如,學習“慣性”知識過程中,為幫助學生對課程內容深度理解,在導學案中設計相關問題,比如:“一輛汽車以6m/s及4m/s的速度運動,哪種運動速度慣性大?”慣性是物體的基本屬性,大小與體積、受力、運動等與慣性無關,慣性的基本因素是質量,若汽車質量沒有變化,那么慣性是不變的.在問題引導下,幫助學生回顧預習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2.激發學生思考興趣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對教學成果具有直接影響,若學生興趣度不足,學習效果不理想,若學生興趣充足,對問題進行反復思考,則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結合既往教學經驗,還需對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進行研究,比如,學生熱愛小組討論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模式、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以豐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對問題的思考更為深入.比如,講解“浮力”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展示習題:“貨輪在海洋中行駛,進入河流后,貨輪的入水深度是否發生變化”課堂教學中通過比一比實驗方法,讓學生獲得正確答案.貨輪在海面時浮力與重力相等,浮力不會發生變化,但還是密度較大,貨輪進入河水后,河水密度小,在貨輪重量的影響下,入水深度增加.學生解答問題后,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表揚,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3.注重課后訓練及總結
初中物理知識在學習結束后,為保證學生學習效果,還需積極布置課后訓練作業,教師應當結合課本內容進行作業設計,將重點放在精簡題目訓練上,并適當減少課后作業量,避免學生在解題時產生厭惡感.結合學生課堂學習內容,教師為學生設計體現教學重點及難點的題目,比如,學習“功”內容后,教師出題為:“光滑斜面AB>AC,在斜面AB和AC邊放一個重物,自底部向頂部拉,拉力用F1及F2表示,功利用W1及W2表示,那么大小關系如何?”通過這種習題考察學生受力分析及對功的認識.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讓學生認識到總結的重要性,還需養成總結習慣,比如,一節課結束后總結一次,單元課結束后總結一次.通過這種系統化的總結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重點與難點.在總結過程中要求學生參與其中,分組進行總結,從而激發學生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及記憶.
4.關注初中物理實驗
現階段,初中學校對物理學科的知識重視度不高,導致學生對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沒有投入足夠用的設備,學校在物理實驗中投入的經費量不足.在有限的資金投入下,學校的物理實驗設備器材老舊.初中生物理實驗只能按照次序進行,無法保證每個學生均親自實驗.學校物理設備及資金不足,導致教師縮減物理實驗此時,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縮減,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產生影響.針對此類問題,學校應當綜合性思考,并關注對物理教學資金的投入,為學生增加全新的器材及設備,將物理實驗設備不足的現狀改變.學校也應當積極補充資金,保證物理實驗課順利進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物理精神,提升初中生動手能力.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及動手實驗,物理教師應當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實驗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多探索、多思考,學生掌握實驗目的前提下,積極提出問題及分析問題,物理教師應當關注對學生的實驗引導,讓學生分享感受.如此,物理教師演示目的順利達成的同時,也能讓學生順利掌握物理知識.
5.使用網絡工具提升教學有效性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綜合評價,幫助學生完成反思實驗,培養學生物理實驗的信心.對此,有效的評價是初中物理實驗中的重要組成,教師對此也要引起注意.過往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一旦學生操作失誤,教師及時糾正,但每堂課的教師精力有限,無法關注每個學生的狀態,容易出現忽視學生的情況.對此,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可用網絡工具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比如,學習“探索材料質量和體積相關因素”實驗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對此,小組在實驗后將實驗結果利用QQ發送給教師,教師對學生實驗結果進行評價,將學生常見的錯誤反饋.這種網絡化評價主要是課后評價,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最終解決學生的問題.在學習電流知識過程中,可利用動畫實驗教學,為學生展示電壓作用下的電荷流動情況,讓學生正確認識電流相關知識,將抽象的知識進行具象化.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可和教師也可利用智能終端聯系,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活躍物理課程氛圍,保證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在網絡化教學模式下,教師能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況,也能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這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初中物理是初中重點科目,目前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依舊面對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引起重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握課堂教學重點及難點問題,認識到學生學習困境,從而采取合理化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