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 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1]。老年人、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殘疾人、小微企業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提升金融服務的滿意度、可得性、覆蓋率是普惠金融的主要目標。發展普惠金融是目前國家戰略,因為該政策能夠全面為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正是這個全覆蓋性,所以普惠金融目前是我國金融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國希望通過普惠金融政策的不斷推廣,實現實體經濟發展重要路徑。瀘州市位于四川省東南,是川滇黔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市轄區總面積為12232.34km2,人口約508.54萬,2019年瀘州市地區生產總值(GDP)2081.3億元,其中工業經濟(酒制造業、化工行業、醫藥行業)增速明顯高于農林牧漁業,行業、人群之間存在較大的不均衡現象,而普惠金融作為能夠為所有階層提供金融服務的政策,充分發揮該政策能夠為廣大人民生活帶來更多更好的便利。普惠金融政策的全覆蓋面推廣,讓社會各階層都享有金融服務的權益,這樣能夠增進社會公平和諧,將金融資源配置各階層人民之間,縮小人民群眾的貧富差距,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瀘州市普惠金融針對不同服務對象,包括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殘疾人、老年人、小微企業負責人、個體戶等各層次人群,采取目的抽樣法選取研究對象,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建設銀行瀘州分行城北支行辦理業務的13名人員為研究對象,告知本項目研究的主要目的,確認已理解訪談的主要目的,自愿配合進行訪談,并簽署質性訪談知情同意書后進行。訪談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年齡18歲。(2)自愿參與本研究。(3)能理解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清楚表達自己對于該研究的想法和觀點。排除標準:(1)受訪者由于嚴重的軀體疾病等無法完成訪談者。(2)主治醫師表明有明顯的精神疾患不適合訪談者。本研究中共有13名人員參與本次訪談,受訪者年齡20~67歲。文化程度:碩士2人,本科3人,大專2人,高中2人,初中及以下4人。工作狀態:在職人員2人,個體戶2人,高校畢業生2人,待業2人,老年2人,企業負責人2人,殘疾人1人。
采用半結構式深入訪談法,面對面進行訪談能夠更好地保證完成質量。
1.2.1 訪談提綱
訪談提綱的確立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方式:(1)大量查閱普惠金融相關文獻資料。(2)課題組進行討論,對普遍問題進行梳理。(3)走訪瀘州市普惠金融辦公室進行初步摸底。(4)開展預訪談進行訪談能力鍛煉及問題梳理能力培養。
1.2.2 訪談前準備工作
準備好訪談所需要的房間,訪談時盡量保持在相對安靜、整潔的環境中進行。準備質性訪談知情同意書、錄音筆、筆記本等相關物品。訪談時間為20~30分鐘。
1.2.3 訪談過程
(1)訪談開始之前需向受訪者進行訪談人自我介紹,通過簡單的一些生活共同點建立良好的訪談關系。
(2)介紹此次質性訪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等,確認受訪者自愿接受訪談,并簽署質性訪談知情同意書后進行。
(3)在訪談過程中主要通過訪談提綱進行半開放性提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有效運用訪談技巧,盡可能完整地記錄下訪談內容,包括受訪者的神態、動作、語氣等。當受訪者表達偏離本研究時,予以互動調整方向;當受訪者表達清楚、緊扣主題時,少許追問細節進行問題銜接;當受訪者不能很好闡述觀點時,進行引導幫助受訪者表達真實的體驗和想法。
1.2.4 訪談資料整理
研究者于訪談結束24小時內將訪談錄音內容通過Colaizzi現象學資料七步分析法進行轉錄:(1)反復聽取訪談錄音資料,備注出訪談期間受訪者的神態、語氣、動作等。(2)挑選出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闡述的有重要意義的觀點。(3)對反復出現的有意義的觀點進行編碼。(4)將編碼后的觀點匯總,找出反復出現的與本項目相關的觀點。(5)寫出具體、詳細的描述。(6)在受訪者觀點中找出相似的地方,升華出主題概念。(7)向受訪者求證觀點的準確性。
1.2.5 質量控制
(1)訪談提綱是經過反復多次推敲的,能夠涵蓋本研究所需內容。
(2)研究者進行訪談前已進行預訪談,已經掌握了訪談的技巧,并能夠正確地引導受訪者。
(3)訪談過程中,全程有錄音本進行訪談的錄音,研究者也會在訪談過程中記錄下受訪者的神態、語氣、動作等方便后期進行標注。
(4)訪談錄音內容的轉錄是通過Colaizzi現象學資料七步分析法進行,此方法是目前證實較為有效的方法。
(5)轉錄后的訪談資料會跟受訪者再次確認信息的正確性及完整性。
1.2.6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澳大利亞QSR(Qualitative Solution&Research)公司開發的Nvivo11.0軟件輔以資料分析。
(1)效度分析:在訪談過程中,通過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提問,以確保資料和受訪者表述一致。
(2)信度分析:由研究者一人獨立完成編碼過程,保證一致性信度,避免因不同研究者編碼差異所致的信度偏差。
通過對13名受訪人員進行面對面的半結構式訪談質性研究,最后應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共得出四個主題,分別為普惠金融認識單一;普惠金融服務不均衡;完善基礎建設,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結合地方特色,精準普惠。
13名受訪者中大部分人對普惠金融認識單一,部分認為普惠金融只是一種金融產品或者是銀行推出的一些活動,與實際生活毫無聯系,還有些人認為普惠金融只是針對于有金融需求的人,跟平民百姓沒關系,另一部分人認為普惠金融具體指引性不強,不知道什么時候需要普惠金融。
在訪談過程中,大部分受訪者都表示普惠金融確實是在逐漸走進大家的視野,但是對于偏遠地區、相對欠發達的地區,金融服務點少,業務開展得也少,自然能夠落在實處的東西就少了。沒有政府的激勵機制,也很少有組織、機構愿意下基層做實事。
隨著普惠金融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也不斷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城市資源有限,農村地區明顯滯后,甚至是斷層現象?;A設施建立完善后,如何更好地服務人民是受訪者最關心的問題。
普惠金融的重點在于及時有效地為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實現各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瀘州市目前經濟結構單一,以傳統產業為主,經濟發展緩慢,需要更多針對性較強的方案實現精準普惠。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目前正逐步進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階段,主要表現為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目前我國發展探索的重中之重,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出現,經濟發展腳步放緩,疫情常態化使目前金融實體行業服務能力出現疲軟態勢,經濟支撐力明顯不足。普惠金融作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能夠促進金融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而普惠金融的普遍服務性,能夠更好地讓政策落到實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能夠有效地配置到金融資源。普惠金融政策的執行與實施有賴于服務型政府財政、工商、稅務、農業農村等各部門及銀行之間協同合作,其監督監管則由人行與銀監局負責,國家對于推行普惠金融政策有規劃引導,普惠金融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小額信貸、金融排斥及普惠金融發展三個層次,主要從宏觀視角進行分析,而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地域特征呈現明顯的差異化,各地方政府都在不斷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推進路線,目前國內較為典型的有蘭考地區、四川北川縣、云南太邑縣。盡管瀘州市普惠金融服務成效明顯,但隨著《瀘州市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不斷深入推行,當前瀘州市普惠金融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所以本研究通過質性研究分析出目前瀘州市政府推進普惠金融主要面臨的問題,不斷完善推行普惠金融的方法。
本研究通過對13名受訪人員進行面對面的半結構式訪談質性研究發現,目前社會各階層的群眾對于普惠金融認識都較為單一,普遍認為普惠金融只是單一的理財產品,適用范圍是針對有金融投資的人群,而忽略了普惠金融本質是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適用于所有人群,所以在推進普惠金融政策時,應該將政策落在實處,具體細化普惠金融政策,以“廣覆蓋、低成本、可持續”原則,以多層次組織體系作為普惠金融基礎,提升銀行服務能力,健全監管機制,目前中大型銀行聚焦服務小微企業、三農、脫貧攻堅、大眾創業等建立普惠金融事業部,能夠更好地進行統計核算、風險評估、資源配置等。因地制宜地將普惠金融政策落實到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和人群手中,將這部分人群作為重點客戶,完善信貸計劃,指導建立續貸等管理機制,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務可持續性。發揮保險公司保障優勢,優化監管支持政策,加強宣傳科普,鼓勵保險機構進入基層,實地進行業務辦理,全面實行大病保險,加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小額人身保險,避免“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在研究中可以明顯看出,瀘州市在推行普惠金融服務方面存在不均衡現象,服務覆蓋率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由于金融機構一般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前提,所以經常對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老年人和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拒絕服務,金融發展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所以作為政府層面應該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發展地方性農村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進一步向縣域及鄉鎮延伸網點,可以在鄉鎮地區因地制宜地建設便民簡易網點和提供定時定點服務及流動服務方式,這樣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出現,能夠消除金融機構空白鄉鎮,更好地讓政策落地。瀘州市涵蓋農業化、林業化、能源化等各具地區特色的產業區域,但目前各區域經濟結構單一,以傳統產業為主,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較為突出,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的短板比較明顯,產業結構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促進產業發展的反哺效能,激勵金融創新,鼓勵普惠金融多元化,引導銀行機構積極開展保理、融資租賃、企業主個人財產擔保、聯保貸款等新型信貸業務。金融機構在擔保方式的創新,不光使金融業務的開展更加便利,對于一些知識產權、股權、應收賬款、動產、倉單抵質押貸款等都能更好的推廣。與此同時,應該更多地鼓勵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貸款保證保險機制一舉多得。對于鄉鎮、農村地區需投入更多的金融機構,根據農業生產經營流程,發展訂單、倉單質押等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新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創新“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服務方式,加大農業金融服務普遍性,提高其集約化水平。
普惠金融政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探索道路中不斷完善推進方法、調整思路后才能將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瀘州市政府主導推進下針對目前面臨的問題進行完善,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