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經濟,無論是對于企業還是國家而言都至關重要,發展經濟是一切發展的前提條件,經濟是基礎,經濟搞不好,其他發展都是空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飛速發展,對于我國企業的發展有機遇也有挑戰,企業的投資更加多元化,企業的投資渠道也更加寬泛。隨著金融投資的國際化發展,企業也在適應大環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開展國際金融投資項目,試圖在國際金融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而從我國企業國際金融投資的情況來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所遇到的困難頗多,這些困難也使得我國企業在國際金融投資中失敗率較高,鑒于此本文展開了以下論述,為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第一,經濟全球化的驅動力發生改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并沒有消除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相反摩擦呈現出不斷加劇的發展態勢,投資貿易保護主義再次升溫。同時,各類自由貿易協定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大發展而大量出現。世界經貿格局正在進行大調整。第二,國際競爭與合作趨勢正在變化。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國際產業之間的分工和合作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伴隨著制造成本的不斷提升,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逐漸轉向低收入國家中;第三產業的興起,以服務業投資為例,新興經濟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正是其提升國際地位的最佳時機,各個國家都在摩拳擦掌,在新技術革命中不斷搶占市場,在未來的發展中新興產業的競爭態勢非常明顯。第三,我國逐漸參與到國際經濟事務中。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綜合國力逐年攀升,在國際經濟市場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而我國也逐步擁有了在國際中的發言權,同時國際社會也非常希望我國的加入,共同處理國際經濟事務,這對我國企業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對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我國企業在進行國際金融投資中處于非常復雜的環境之下。
現階段,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國有一部分企業開展了國際金融投資業務,而從整體的投資情況看,由于我國國際金融投資處在初期發展階段,投資經驗較為缺乏,對投資風險的管控能力較弱,等等,使得我國企業在進行國際金融投資中始終處于不利地位,而失敗率也較高,具體現狀如下。
企業在國際金融投資時,國家對國際金融投資的制度還不夠完善和具體,而相應的管理機構不夠完善;政府職能沒有有效發揮,現有的管理制度無法與國際管理機制保持同步,缺乏對企業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國際間協調機制不夠完善,無法對企業進行深度保護。
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飛速的同時,對于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相關制度也相對缺乏,這也是導致我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地位一直不高的原因。發達國家對國際金融市場有絕對的定價權,而我國企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一面,國外投行的控制對我國企業進行打壓,我國企業想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就必須接受不平等的條件,這種情況下也導致了我國企業在國際金融投資中的失敗率。
現階段,由于我國金融體系尚不完善,我國沒有專業的金融評級公司,所以我國企業進入國際金融市場要由國外的評級公司進行等級評定,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國外金融評級公司的排擠,在對企業進行評級上不夠公平。我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被動地位明顯,這對企業的投資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阻礙著投資工作的開展,所以建立國內專業的金融評級公司刻不容緩。
企業在進行國際金融投資時,要對投資有全面清晰的認識,要做足調查工作,同時要能夠做到自省,企業是否有能力進行國際金融投資,對國際金融投資項目是否進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在對外投資時采取何種模式等,對這些問題都明確之后,再決定是否進行對外投資。而現實工作中,企業往往只看到了投資的一時利益,沒有進行全面的分析認識就盲目投資,最終導致企業投資失敗。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國際金融投資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而我國企業金融投資的經驗相對匱乏,這就導致了我國企業金融投資不容易成功,而投資實力不僅對企業的經濟發展帶來影響,同時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也非常不利。與此同時,我國目前的風險管理評級機構不夠成熟,已有的風險管理評級機構專業性嚴重不足,而在對金融投資進行評級時往往借助國外評級機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在投資方面的被動性,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所以不斷優化和完善我國企業國際金融投資,對我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地位上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在優化我國企業國際金融投資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我國在國際上的優勢地位,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及多邊協議等,這些為我國打入國際金融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國企業的相關利益,在此我國企業應該多加重視該方面的優勢。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我國企業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打開國際市場,在全球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并科學有效地處理一些爭端。我國企業在國際的地位在逐年攀升,其話語權也在逐漸提高,這對企業進行國際金融投資起著絕對的推動作用。中國企業應該利用國家在國際中的良好形象及巨大影響力,使國家成為企業進行國際金融投資的堅實基礎,從而提升投資的成功率。
企業進行國際金融投資,自身必須要有過硬的實力,而科技創新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增強企業科技創新力,可從以下幾點著手:其一,企業應該立足自身的發展,從發展的戰略角度來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而能夠從中判斷出科技實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專業的人才是實現科技創新的有效基礎;其二,企業要以創新機制為根本出發點,對科技創新及對人才的培養兩手同時抓,不斷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力;其三,企業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與國外企業進行合作,或者與專業研究機構進行聯盟等。
企業在進行國際金融投資時,要建立全面的風險監控體系,以有效地降低在國際金融投資中發生風險的概率。企業在進行國際投資前期,要對國家的投資市場環境作相關的調查和分析,要科學選擇市場,并做好前期的投資風險預測工作。另外,我國企業的評級都是由外國評級公司來進行的,所以在進行金融投資上受到諸多的因素限制,同時也要聽取外國投資顧問的對策和建議,所以我國企業在國際金融投資中的地位不高。鑒于此,我國應該盡快建立本國的投資顧問公司,以掌握投資的主動權,從而保障投資的精準性和可操控性,而這對于我國企業國際金融投資的成功率也會有所提升。
企業進行國際金融投資必須要建立在相應的金融監督下,這樣才能保障投資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現階段我國國際金融投資還在初級階段,國家應該不斷建立和完善投資管理制度,不斷強化金融監管力度,對國際金融投資行為進行嚴格的約束和規范。科學地指導企業對國際金融風險的把控,為企業國際金融投資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導和制度支撐。同時,加大對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向企業宣傳國際金融投資的知識和內容,這些工作刻不容緩,能夠使企業能夠更好地把握國際金融投資的方向。
總而言之,由于我國國際金融投資處在初期發展階段,而各項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國外評級機構的不公,缺乏專業的投資人才,等等,這些都使得我國企業在國際金融投資中處于不利地位。所以不斷提升我國企業金融投資的水平,提高國際金融投資的成功率,在正視企業自身發展狀況的同時,要不斷深挖研究投資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我國在國際中的優勢地位,不斷增強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及投資的風險把控能力,發揮政府的監管職能,助力企業在國際金融投資中的發展,以不斷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