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耀 / 文
10月26日,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工作要求,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對推進碳達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去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承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務院發布的《方案》,就是實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目標的“路線圖”。
根據《方案》,“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控制,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煤炭消費逐步減少,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方案》提出,將碳達峰目標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
一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因地制宜開發水電,積極安全有序地發展核電,合理調控油氣消費,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比如,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同時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加快建設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此外,大力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加快靈活調節電源建設,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提升電網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全面提升節能管理能力,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
三是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碳達峰,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同時,采取強有力措施,對“兩高”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
四是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于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推進農村建設和用能低碳轉型。
五是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國家鐵路單位換算周轉量綜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陸路交通運輸石油消費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
六是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大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七是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強化應用基礎研究,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
八是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鞏固生態系統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
九是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強化領導干部培訓。
十是各地區梯次有序開展碳達峰行動。科學合理確定有序達峰目標,因地制宜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上下聯動制定地方達峰方案,組織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指出,產業結構較輕、能源結構較優的地區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地區和資源型地區要把節能降碳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力爭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在國際合作方面,《方案》提出要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開展綠色經貿、技術與金融合作,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在政策保障方面,《方案》提出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健全法律法規標準,構建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法律體系;完善經濟政策,構建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完善綠色電價政策,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建立健全市場化機制,進一步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套制度,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等。
在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1”指近期已經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是黨中央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行的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覆蓋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N”指一系列政策文件,本《方案》是碳達峰階段的總體部署,是首要的政策文件。相關部門和單位將根據《方案》部署制定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以及具體行業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各地區也將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區碳達峰行動方案。此外,“N”還包括科技支撐、碳匯能力、統計核算、督察考核等支撐措施和財政、金融、價格等保障政策。這一系列文件將構建起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政策體系。
《方案》內容,詳見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026/c1001-3226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