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鶴 / 文
“十四五”時期是上海推動城市整體邁入數字時代,全面構筑未來城市新形態、戰略新優勢的關鍵階段。去年十一屆上海市委十次全會提出,上海要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為進一步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近期上海發布了《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在10月27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介紹了《規劃》的相關情況。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大數據中心主任朱宗堯,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進出席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上海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確立了“1+4”目標體系。
“1”是總體目標,即: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對標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數字化標桿城市,基本構建起以底座、中樞、平臺互聯互通的城市數基,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三位一體”的城市數體,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共治”的城市數治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數字化總體架構,初步實現生產生活全局轉變,數據要素全域賦能,理念規則全面重塑的城市數字化轉型局面,形成國際數字之都基本框架,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奠定堅實基礎。
“4”代表在經濟、生活、治理、基礎4個方面的16項具體指標。比如:在經濟領域,到2025年,要實現80%左右規模以上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建設約20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在生活領域,打造約100個標桿場景、建設約50家數字化轉型示范醫院;在治理領域,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在線辦事比例達80%左右,“高效辦成一件事”“高效處置一件事”等標桿場景的數量分別達到50個和35個左右;在數字化轉型基礎方面,未來五年要建成超過1億個物聯感知終端,并開放約15億條公共數據。
結合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五年發展目標,《規劃》提出“1+3+6”任務體系。
“1”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工作,即厚植數字化轉型基礎,構筑城市數字化轉型“新底座”。不僅包括基礎設施,而且包括軟件硬件協同的數字化公共供給。《規劃》提出,要在建設完善“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基礎設施的同時,構建城市“數據中樞系統”,打造“城市共性技術賦能平臺”,加快推動城市形態向數字孿生方向演進。
“3”指圍繞經濟、生活、治理“3”個重點領域,實施20項重點任務,可歸納為“20新”。
在經濟數字化轉型方面有“7個新”,即科創新生態、金融新科技、商務新業態、航運新樞紐、在線新經濟、制造新模式、農業新面貌,重點是打造一批標桿企業。比如“制造新模式”,提出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實施“工賦上海”行動,建設數字孿生企業,打造“100+”示范工廠;促進平臺生態數字化增能,建設20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標桿平臺,打造10個新型工業電商平臺,10個供應鏈金融示范。“農業新面貌”,要打造智慧示范農場,建成10萬畝水稻生產無人農場,3~5個智慧蔬果生產基地等。
在生活數字化轉型方面涉及“8個新”,包括健康新服務、文旅新風尚、成長新空間、消費新體驗、居住新家園、扶助新模式、出行新方式、數字無障礙新環境,都將在未來緊密嵌入日常生活。比如,“成長新空間”聚焦教育數字化,將構建數字孿生校園、虛擬走班(非固定班級形式的個性化線上教學)、個性作業等場景。“出行新方式”將實現停車預約“一張圖”、公交出行“一塊屏”、三碼整合“一秒過”。
在治理數字化轉型方面包括“5個新”,將圍繞政務服務新體系、城市運行新韌性、經濟監管新能效、社會治理新成效、智慧政法新應用,展開一系列場景打造和落地應用,從而加快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比如“經濟監管新能效”,要探索推行遠程監管、移動監管等靈活管理模式,加強食品安全、計量、檢驗檢測、特種設備、網絡商品交易、廣告等數字化場景應用建設,提升監管效能。
“6”是實施六大工程,將聚焦“數字價值提升、數字技術策源、數字底座賦能、數字規則引領、應用場景共建、轉型標桿示范”工程,為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支撐。
“十四五”時期,上海市將緊緊圍繞《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加快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有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具體來說,將主要圍繞“四個新”加以推進。
一是深化數據利用,夯實數字化轉型新基礎。上海未來將更加強調以數據要素為核心,推進城市數字底座建設,加快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提高數據要素治理能力和應用創新能力,提升下一代數字技術攻關能力。
二是強化場景牽引,滿足數字化轉型新需求。上海明確,數字化轉型將突出以企業和市民普遍關心的“高頻”以及“急難”問題作為牽引,堅持“以人為本、場景牽引、急用先行”原則,有序推動重點領域應用場景建設,做強核心功能類場景、做精社會民生類場景、做優城市治理類場景。探索實施應用場景“揭榜掛帥”工程,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新型合作關系。
三是探索未來城市,打造數字化轉型新標桿。“五個新城”被定位于“全域轉型先行區”。張江數字生態園、楊浦“長陽秀帶”、市北數智生態園等7個園區被遴選為首批“特色轉型示范區”。另外,支持各區創建數字應用標桿示范區,推動臨港數字孿生城市建設,聚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G60科創走廊、G50數字干線等建設數字長三角實踐引領區。
四是完善保障體系,構建數字化轉型新生態。上海將在“十四五”期間著力完善數字時代的法規、制度、標準和政策體系,研究推進《上海市數據條例》《上海市城市數字化轉型促進條例》綜合性立法和若干專項立法。完善生活數字化轉型的規則規范,加強數字信用體系建設,建立數字社會權益保護機制。
總體上看,《規劃》對未來五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和任務。下一步,上海市將始終堅持技術和制度“雙輪驅動”、政府和市場“和弦共振”、效率和溫度“兼容并蓄”、安全和發展“齊頭并進”,通過城市數字化轉型,為強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更多“上海經驗”。
《規劃》全文,詳見上海市經信委官網http://sheitc.sh.gov.cn/szfgh/20211027/927f8bbdb1dc4 32e99a4e4ab1acc00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