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山
(江蘇省灌南高級中學 222500)
心理學表明,當學生處于壓抑、恐懼的心理狀態時,學習興趣大為降低,智力活動將被削弱,從而破壞了學習的原動力,自然就影響了學習動機.相反,開心的課堂氣氛將極大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誘發其學習欲望,提高其學習效率.在課堂中,要體現出民主、平等、熱情、真誠和合作.教學環境、氛圍的設計上要突出和諧,在師生交流環節設計中,表現出友善、商量、切磋、討論、傾聽、溝通、信任;在師生互動設計中,要盡量留出時間,允許學生答錯了再重答,答不完整允許再補充,不明白允許發問,允許學生向教師“發難”.整個課堂應該是一個富有人情昧的和諧互信的課堂.只有當師生之間,你不限制我,我不控制你,你尊重我,我信任你,教和學才能緊緊結合成一個整體,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完全被激發.
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花費了整整27年的時光;生長素的發現歷經了半個世紀;近代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通過長期研究,推翻了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信奉的“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于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生物進化理論,他的質疑精神值得我們學習.1953沃森和克里克,吸收了物理學家威爾金斯、富蘭克林的一些成果,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模型,是科學界合作的典范;在學習《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時,可以給學生介紹人類探究生物膜的結構的過程和方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科學的歷史和本質的認識,特別是這些內容中所體現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技術手段的進步促進科學的發展等觀點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利用科學史料,還原科學探究過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能夠很好地誘發學習動機.
高中生物必修三本書,每本書的內容和思想不一樣,在教學中要逐漸給學生滲透這些思想,對激發學生的生物潛能很有好處.如必修1主要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許多是觀察和實驗,灌輸系統論的思想和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必修2談了遺傳和變異,假說演繹法,演繹推理(一般到特殊),歸納推理(具體到抽象),灌輸信息論的思想滲透的是進化觀點;必修3談了生命活動調節和生物與環境,系統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灌輸控制論的思想,滲透生態學的觀點.
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觀念還沒有定型.正確的價值引導有助于幫助學生認識到在他們的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行為選擇.學生許多問題還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決,這個時候就尤為需要父母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疏導心理,需要家長加以合理引導.教師要讓學生對他人、家庭、群體、國家和社會自覺地承擔一定的責任,逐步認識到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應盡的社會義務,并把這種責任和義務看作自己的人生使命,人生的目的不僅僅是自我生存,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人生是為社會作出貢獻,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盡自己的力量.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努力學習.
興趣是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知傾向及其情緒表現,對某事或某人產生興趣能誘發積極情緒體驗.興趣能夠觸發學生的思維.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發生興趣時,就會圍繞著這個問題積極地思考起來.激發學習興趣的策略有很多.
第一提問有技巧,要少提封閉型、回憶性問題,多提開放型、思考性問題.開放型、思考性問題,要求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二,要聯系實際,多使用實物或標本模型,正確指導學生對其結構進行認真的觀察,將激發起學生開展自主研究的興趣.
第三,要鼓勵學生注重學習過程,感悟成功的樂趣.可以告訴學生這樣一則故事:有人發現一只已裂開一條縫的繭,蝴蝶正在里面痛苦地掙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刀把繭剪開,幫助蝴蝶脫繭而出.可是這只蝴蝶卻因身體臃腫、翅膀干癟,飛不起來,不久就死去了.蝴蝶在痛苦的掙扎中,把翅膀磨練強壯了,再破繭而出,才能飛得起來.省略了這個過程,看似為其免除了痛苦,結果卻適得其反.
模型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通過模型的建構能夠提升學生識圖識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數據資料的能力、比較、判斷、推理、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能力.同時要對生物模型進行多角度分析,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再次要對典型例題和典型錯誤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基本解題思路及常見陷阱的識別分析,最后實現模型和問題的轉換,體現模型作為直觀化和簡化的研究對象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師要善于根據教育內容的特點、目標、巧妙布置問題的情景,精心設計問題的思路,相機引導問題展開,使學生在閱讀、觀察、操作中質疑、解疑、嘗試創新.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主體才能實現,都需要學生自身主觀的努力才能達到.
首先要明確提問目的.問在困難處,問得其所,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教材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掌握.
其次要分析提問對象.問題因人而易,講求變通.設置的問題要做到注意坡度角度和啟發學生.
再次要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提出的問題,講究感情色彩,創造出一種新鮮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和接受的新信息相互沖突而產生心理失衡,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得到迸發.這樣的提問特別能打動學生的心.
對學生的表現及時反饋,適度評價學生表現.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強化學習動機.學生知道學習結果,既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又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激起上進心,克服缺點,爭取更好的成績.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恰當,不要只當裁判員,只會用對、錯、好、壞等來進行評價.要學會從學習態度,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對問題思考的角度,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等方面多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學生的回答即使是錯誤的,教師也不必急于給出正確的答案,可以讓其他的學生進行討論糾正,教師要做的是與學生一起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這樣,學生的參與面大,主體地位能更好地體現.
總的來說,首先要加強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樹立正確價值觀,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培養積極的歸因觀,擺脫學習無力感.要努力改變學生對學校的認知.讓學校成為是真正讀書和充滿愛心、并且獲得生命成長幸福天堂,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不斷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