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靜
(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高中校區 226000)
對于高中數學教師來說,日常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有經驗的數學教師都知道,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這是因為無論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學習主體的角度來看,都存在不少的挑戰.眾所周知,高中的數學知識較為難懂,內容抽象而復雜,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思維轉變,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開展有效的數學教學,作為高中教師來說,一定要擺脫傳統束縛.為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可引入互動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時間,幫助他們提升思維能力,同時這種教學法可有效促進學生之間或者是與教師之間的多角度交流合作,調動起學生參加學習的自主性,就此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互動教學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這個互動不僅是基于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加工的,也是指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的,還是指向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乃至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的.有效運用好互動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高效.
高中數學知識非常抽象,而且內容龐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直觀教學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場景,這對于抽象知識的簡化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可以把一些具象化以及形象化的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帶領學生開展互動,因此將互動教學引入課堂后,借用教具構設教學場景,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多維度互動,相互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既易于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也能夠就此架構高效的數學課堂.
我們以空間幾何體表面積與體積內容為例開展分析,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做如下幾步設疑工作:所謂幾何體表面積指的是將該物體展開之后所得的面積,那么臺體、錐體以及柱體其側面展開圖是怎么樣的?然后可利用多媒體分別呈現其展開圖,這樣就能夠為學生建立豐富的直觀表象.最后組織學生探討:其中包含了哪些圖形?如何求其表面積?針對互動結果,教師應給予及時點評,之后再帶領學生歸納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梳理其間的變化關系,使學生能夠對等底等高的錐體以及柱體體積之間建立關聯,形成更深層面的了解.
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里積極互動,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為后面的知識建構以及解析能力的養成提供基礎.
高中數學知識雖然抽象,但是與生活的關系還是比較密切的,作為數學教師,要充分尋找數學知識與生活元素之間的聯系,然后借助于這些生活元素來優化互動教學的過程.
1.融入生活資源
數學具有工具性特征,在現實生活中被廣泛運用,因此數學的很多知識點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為引入互動教學也提供了有利契機.教師借用教材內容,引入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資源,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活氣息之后,再將互動話題拋出,能夠對學生形成更有效的吸引,使其主動參與其中.組織有效的互動交流,不僅是為了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效能.
例如我們以任意角一課內容為例,先帶領學生復習之前學過有關角的定義以及取值范圍,然后借助多媒體播放齒輪轉動的視頻等等,幫助學生與現實生活之間建立關聯,成功將1080度及720度的角度引出,然而這和他們原有知識產生一定矛盾.這一環節能夠充分表明推廣角的概念的必要性,有效促進學生形成主動探究意識,然后把鐘表展示在學生面前,以其中心點O為圓心,在邊上取任意一點為P,繪制OP射線,這條射線伴隨圓發生轉動來演示逆時針以及順時針旋轉情況.同時順勢拋出正角負角以及零角的有關概念,加深學生理解記憶.在對角度量的過程中,要考慮到角的旋轉度以及旋轉方向,布置以下的任務:嘗試自己繪制210°,-230°,-600°.鼓勵學生之間展開互動和探討,并完成對要點的梳理和總結.
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結合生活中常見資源,先把任意角的概念給出,讓學生通過與現實生活的有機聯系,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互動學習中,對相關概念形成更深層面的理解.
2.精選生活化案例,優化互動進程
數學知識實際上是對生活中相關現象做出的科學總結,但是很多學生并不能夠深刻理解這些知識或者內容,作為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案例組織學生展開深入分析,并就此架構案例互動教學.
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時,有些學生不具備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難想象出三視圖或者直觀圖.為了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帶領學生來到操場,認真觀察教學樓并組織學生討論:如果將教學樓看成一個長方體,多個組合之后會出現怎樣的幾何體?其三視圖如何?然后以教學樓中的一扇窗戶作為正方體,又會呈現怎樣的組合?在鏈接了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之后,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難度,也能夠更好的將數學學習過程帶入其中,保障了高質量的數學學習.
1.引發小組互動辯論
互動教學并不僅僅體現于師生之間,還應當涵蓋生生之間,為了能夠打造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提前設置,為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供保障.然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合作學習任務相關聯,首先是對學生進行分組,基于學情合理安排小組成員,然后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這樣小組互動交流過程中,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然后再進行辯論分析和總結,以保障結論的正確性和完整性,有助于提高整體教學實效.
以“等比數列”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以下問題情境:
①一輛紅旗牌小轎車總售價為36萬元,每年折舊率10%,那么從購買的當年起計算,每年價值依次為多少?
②假設我們拿了一張白紙,其厚度為0.1毫米,那么當我們折疊了27次以后,這張紙的高度是多少?
③取一個木頭,每一次鋸掉這段木頭的一半,每次鋸完后剩下的長度是多少?把這些問題擺在臺面,并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的討論活動.分別羅列出三個數列的規律,以此為基礎自主推導等比數列的定義,深入體會類比思想.
2.促進小組互動交流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的目的就是以教材內容的重點為核心,以自主思考為基礎,架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這一模式下,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夠分享解題思路或者學習思路,而學生之間也能夠因此展開更充分的交流以及互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暢所欲言的機會,同時也能夠共同親歷知識的建構過程.
以“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的教學為例,重難點在于兩直線相交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等.對于每一個學習小組來說,不僅要自主完成對這些知識的總結以及概括,同時還要建立數形結合,對解題思路以及數學思維進行揭示和呈現,相互分析探討,從中提煉出最優.當然對于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也可以由學生自主推導、自主探索,之后再次進行交流和分享,用于深化對這一公式的理解,感受其形成過程.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互動式教學不僅是為了順應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為了打造高效數學課堂,作為數學教師,應當充分把握合理有效的互動契機,也應當選擇靈活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也能因此架構高質量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