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月平
(江蘇省蘇州吳中區藏書中學 215156)
核心素養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總結學生學習發展的規律和認識總結出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展示,借此幫助形式來提高物理學習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入門為基礎概念和物理定義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對物理定理的掌握程度與學生的成績以及今后的學習息息相關.學生概念的積累,物理基礎知識的解讀能力都能直接對后續的學習新知識具有一定的影響.學習都是一個由簡到難的過程,隨著學生深入學習物理知識,物理定義也逐漸地變抽象,這就要求學生具備物理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逐步樹立物理觀念.物理知識的基本素養由物理觀念為前提,因此,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對后期教師的物理教學具有一定的影響.物理觀念具體由物理教材中的知識、對物理問題的思考方面、在了解科學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表達.這些物理觀念都是學生在物理教學的學習中不斷具備的一種學習物理的能力.
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總的認知稱之為物理觀念.驕傲是在教學中需要通過認知觀念這個主題對物理知識展開教學,并構建一套適合學生學習物理的教學框架,只有學生適應了物理學習的難度變化,才能更好地在學習中展現出物理能力.例如:在“物質的三態”的學習中,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和理解相關知識概念時,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在宇宙中,物質都有哪些存在的形態?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了解物理概念.教師的問題能成為學生思考的方向之一,這樣能讓學生從自身的事物出發,尋找其中與知識相同的點進行思考,進而理解物理知識.譬如,學生會從凳子、水蒸氣、礦泉水這三個不同形態的事物來延伸了解“物質的三態”這一知識,接著,教師通過深入的提問來幫助學生更加專業化的對其提出的物質進行總結,得出固態氣態液態的含義.當學生了解了這些定義后,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深入的教學,讓學生根據不同物質的形態來分析固液氣這“三態”的特點.學生在這個環節知識的學習中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總結:氣態密度低,飄在空氣中;固態硬度大;液態可以流動等.在學習中,倘若學生只是單純的對概念進行理解而不能在物理觀念的帶領下學習的話,學生的物理知識就會與生活脫離,缺乏一定的聯想能力.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從已知的事物中進行學習,深入理解物理,保證了物理教學的客觀性.
物理學科是以現實科學真理為基礎的學科,與生活具有極強的聯系,只要稍加觀察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物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現象引入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多種教學模式,來提高師生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理解.物理核心素養的又一內容為科學思維的具備.教師在教學中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領者需要從客觀生活中與抽象知識這兩個維度對物理學科進行新的展示,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物理智慧.只有將生活經驗與物理理論相結合,學生才能對物理有一個更好地理解,對物理知識的接受程度會更高.
例如:在“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使用討論、分享、互動等多種教學模式增加與學生之間的活動,激勵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科學思維的能力.教師通過使用多媒體的教學放映工具讓學生看到在公路上有兩輛車一輛車左右擺動著開,另一輛車朝著一個方向用固定的速度開.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做出相應的總結.一位學生分享到:第一輛車是無規律的運動,第二輛車是直線行駛,速度不變.教師在學生回答結束之后,對學生的第二輛車的總結中的“直線行駛”“速度不變”這兩個詞進行專業化的替換,這時候,教師就可引入本節課的專業化名詞“勻速直線”,并且讓學生進行思考:怎么能確定一個物體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呢?學生這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分享自己不同的看法,一些學生回答道:當物體在運動時,在不同時間點對物體的運動速度進行測量,并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把物體的運動分成時間、距離這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并進行控制變量,相同路程比時間,相同時間比速度,如果速度和路程在運動的過程中都是相等的,這就說明物體在勻速直線運動.這位學生的回答缺乏一定的嚴謹性,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概念轉化成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積極投身于接下來的物理學習中,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師通過科學思維對知識進行講解,與學生進行實時的教學互動,讓學生明白本節課學習的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對學生物理知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能力、過程、方法,學生也依靠具備這三個能力來提高物理水平.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學中的實驗操作的活動可以讓教學更加的有趣,也是培養學生的又一科學的教學方式.實驗教學能幫助學生去驗證教材中的知識,并對知識進行鞏固,實驗操作的開展能為物理教學的后續工作的開展具有奠基作用.
例如:在“杠桿”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具有杠桿原理的工具進行教學,這樣能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物理學習的框架,讓學生樹立起對杠桿知識的概念、原理等知識具有深入地了解.教師通過杠桿的定義、器材的使用進行實驗操作,激勵學生將所學的物理知識在新的物理學習中進行應用.首先,通過使用直尺、磚頭等常見的工具制作一個較為簡單的杠桿,讓學生在簡單的操作中對相關的物理知識進行初印象的接收,明白阻力臂、動力臂的概念;其次,根據杠桿的基本結構進行提問:力臂長度與受力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根據已有的實驗器材并結合前面教師講授的知識進行總結.在這樣一個學習中,學生通過對制作的簡單的杠桿裝置進行分析,了解了杠桿的結構和受力的特點.接著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杠桿平衡公式的推導,以此幫助學生解決定義上的難題.物理概念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呈現,幫助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自身需要具備良好的科學態度以此來感染學生物理素養的形成.教師通過讓學生通過科學的學習物理的態度學習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進行相關的實驗和表達,進而達成教學的任務.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的理念已經不適合現在教學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帶入情感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樹立科學態度,掌握物理知識.只有教師充分展示物理教學的水平,并耳濡目染地讓學生樹立科學態度,物理教學才能深入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物理問題來發展學生的科學態度,通過物理知識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具備質疑能力、勇于尋找真理的動力,這樣才能讓物理教學工作更加地有跡可循.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利用現代化、科學化的方式發展學生的物理思維.例如:在“電流表的使用”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專業的 物理知識的講述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對電流的特點進行總結.接著,教師提出新的問題:怎么證明電流存在?用什么儀器證明?學生根據預習的知識對教師的問題進行回答.然后,教師就可教授學生如何對電流表進行操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的物理知識的異同進行總結,讓物理知識體系更加的嚴謹.
核心素養發展下的初中物理教學需要有科學性、包容性.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具備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科學素養.只有這樣,物理教學的發展才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