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明婦聯
近日,由中國長安網、中央政法委“長安劍”主辦的首月度(2020年11月)“平安之星”榜單出爐,全國共評出100名“平安英雄”、50名“平安衛士”。其中,福建有1名“平安英雄”上榜。她就是三明市明溪縣司法局副局長、城關司法所所長方秋軒。
2020年初,80歲的張大爺在外出買菜時,不慎被駕駛汽車的林某撞倒在地。林某第一時間將老人送往醫院治療,不僅支付了所有的檢查費用,還聘請護工精心照顧老人。半個月后,老人病情平穩、可以出院,林某卻沒有等來家屬探望老人,更遑論接老人出院回家。
無奈之下,林某找到城關司法所幫忙,要求聯系家屬結算相關費用,并協助辦理出院手續。
此時正值國內疫情暴發,恐懼和焦慮,籠罩著每一個人。但方秋軒還是選擇出發,在配合接受醫院的體溫檢測后,佩戴好口罩,來到老人的病房前,耐心聽取、了解事件的基本情況,與醫生交流確定老人健康狀況,并多次電話聯系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經過反復細致、入情入理的工作,最終老人被家屬接回,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平時,她的電話響個不停,群眾需要時總想起她;走村入戶時她常被大爺大媽挽留,百姓的煩心事都愿意說給她聽。扎根基層30余載,方秋軒走遍轄區80個村民小組,解決群眾糾紛難題800多件,調處率達100%,創立“成軒調解室”,創新矛盾糾紛“五心調解法”、社區矯正“12345”工作法。她盡心盡力只為一件事:傳播法律溫暖,守護一方平安。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人們紛紛戴上了口罩,城市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方秋軒和她的同事們卻像按上了“快進鍵”,“病毒固然可怕,但不遵法、不守法甚至出現違法行為比病毒更可怕。”她說。
聽說某藥房強制買口罩的人要買其他商品,方秋軒意識到,為避免疫情期間變相哄抬物價行為,必須加大宣傳。當晚,她將國家發布的有關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規錄制到U盤,次日,這些警示的聲音在鄉村各個角落播放。
城關鄉管轄范圍大,司法所力量有限,方秋軒想到“半邊天”的作用,組建起了一支由“法律明白人”、鄉村婦女干部、巾幗模范等20人組成的女子普法宣傳隊,分頭深入村居、社區、超市等村民喜歡聚居的場所,運用大喇叭、小音箱等手段,發宣傳單、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冊頁等,開展疫情防控、禁賭等法治宣傳。
疫情逐漸穩定后,企業有序開展復工復產,方秋軒更加忙碌了。
不久前,轄區某企業因受疫情影響資金周轉困難,欠下工人們的薪水,導致員工走向企業的對立面。方秋軒引入“律師+調解”模式,邀請專業律師依據法律條款作出權威解答,并根據實際情況建議企業支付部分工資,讓工人們繼續安心生產,實現了矛盾就地化解。
去年5月,她牽頭在城關鄉坪埠村建立“說事評理”鄉村振興調解新模式,通過動員村里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群眾代表等組成“說事評理團”,積極參與協調、化解重大疑難、復雜糾紛。
“要從根上減少矛盾糾紛,就得讓老百姓學法。知法才能守法,辦事才會循法。”方秋軒說。

方秋軒牽頭在城關鄉坪埠村建立“說事評理”鄉村振興調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