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小學附屬幼兒園 楊小燕
課程就是一幅記錄兒童自身生活的流動、變幻的畫卷,其中有兒童對美好生活的感受,也有兒童面對生活挑戰的積極應對與嘗試。“小鏡子、大世界”是一幅描繪兒童科學生活的畫卷,有探索、有發現、有體驗、有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小鏡子、領略大世界,一起邂逅一段奇妙的鏡子之旅。
區域活動時,我被邀請到閱讀區一起閱讀點點帶來的新繪本,餐前閱讀時間,我再一次被邀請講述這個繪本。“再講一遍吧!”點點和晨晨說。“鏡子里的世界真好玩,我們還想聽。”他們的對話吸引了其他幼兒的注意。“什么故事,有意思嗎?”“當然!”肯定的回答讓大家一致決定今天的餐前閱讀就欣賞這個故事啦。于是我帶著孩子們一起欣賞了繪本《鏡子里的小孩》,鏡子里的正反、大小、想象與差異確實十分有意思,一面小小的鏡子竟然充實著如此有趣的世界,欣賞完繪本后,孩子們紛紛表示有空要去閱讀區閱讀這本書。
散步時,我們漫步在二樓東走廊,洗手池上方有面大鏡子,平時大家都沒怎么注意,今天卻有了點小風波,隊伍最后的晨晨經過鏡子時興奮地扭來扭去,還擺出滑稽的造型,逗得周圍的幾個人捂嘴偷笑——在鏡子前面露出夸張表情、做出怪異動作,孩子們近距離接觸鏡子,主動探索鏡子里的自己,體驗照鏡子的樂趣。果果說:“我們都成了鏡子里的小孩。”一句話引起了辰辰的共鳴:“我笑他也笑。”軒軒說:“我哭她也哭。”我接過來:“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這個謎面的謎底你們知道嗎?”“鏡子。”孩子們都哈哈大笑起來。喵喵過來問我:“老師,為什么鏡子會照出人來呢?”我說:“這是個秘密,我們下午一起探究吧。”
下午,我把喵喵的問題拋給了孩子們:“為什么鏡子會照出人來呢?”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看法:“因為它很干凈。”“因為它亮晶晶。”“因為它是透明的。”“因為它有光可以照到小孩。”孩子們仔細觀察后發現鏡子是玻璃加工而成的,只是鏡子后面涂了一層亮亮的東西就可以清楚地照出人影來。真是一群思維敏捷的孩子,不一會兒就找到了鏡子反射的秘密。
朵朵告訴小鈺:“我媽最愛臭美,經常照著化妝鏡涂口紅。”朵朵的話就像一粒石子在平靜的湖面上蕩起了一圈漣漪。
“我媽也是這樣,早上對著鏡子,噴噴噴,再拍拍拍。”蕊蕊一邊說一邊模仿媽媽涂臉的動作,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萱萱說:“我爸爸理發店里也有大鏡子,是給理發的客人照的。”
偉偉說:“我奶奶家的衣櫥上也有高高的鏡子,可以照著穿衣服的。”
悠悠說:“我媽媽汽車上也有鏡子,可以看見后面開的車。”
孩子們交流起自己見過的各種鏡子,探討鏡子的各種用途。我把“鏡中猜”游戲盒里的鏡子取了出來,說:“我這兒有個好玩的鏡子。你站在鏡子前只能看到卡片的一部分,你還能猜到是什么嗎?”孩子們分組輪流挑戰,興奮不已。最后,我遺憾地說:“幼兒園還有一種很有趣的哈哈鏡,但不知道收哪兒了。”孩子們安慰我說:“沒關系,我家有鏡子,明天帶給你看。”

第二天澤澤一入園就拉著我的手說:“老師,你看這里面有許多花兒。”原來是萬花筒,我驚訝地說:“真漂亮呀!”澤澤說:“這里面藏著鏡子,還藏著許多花兒,都在照鏡子呢。”過了一會兒科學區擺滿了孩子們帶來的各式各樣的小圓鏡、大方鏡、折疊鏡、雙面鏡、三棱鏡、望遠鏡,還有放大鏡、眼鏡,鏡子大家族歡聚一堂了。
戶外活動結束回到教室后,瑞瑞驚奇地說:“教室里有彩虹。”瑞瑞又跑到一體機南邊指著彩虹。孩子們沸騰了:“彩虹來到我們班做客了。”但過了一會兒彩虹就消失了,欣欣自責起來:“肯定是我們聲音太大,把彩虹嚇跑了。”點點說:“才不是這樣,是太陽的原因,因為沒有陽光了。”彩虹的驚喜暫時告一段落。之后孩子們在排隊喝水時又發現了墻壁上的彩虹,這次不知哪個機靈鬼發現了原來是從三棱鏡折射過來的光,故意跑到三棱鏡那兒遮住了光,彩虹就不見了,他一讓彩虹又出現了,幾次之后孩子們終于發現了彩虹與太陽的秘密,于是有意調整三棱鏡的位置,讓彩虹忽閃忽現,樂在其中,有意義的學習正在發生……
自從彩虹的出現和消失被解密之后,孩子們就對鏡子情有獨鐘,總是流連在科學區,沉浸在鏡子的世界里,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究。
孩子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頭靠著頭,圍繞著鏡子自主探索,研究著鏡子里的自己:離鏡子遠,鏡子里的“我”就變小了,整個人都能照得見;離鏡子近,鏡子里的“我”就只露出了半邊臉。瞧,他們畫的“照鏡子的小孩”,鏡里鏡外的形象、蝴蝶結、裙擺的細節真是細致呢。“再近些,不好啦,鏡子起霧啦,‘我’都照不清了,快擦擦,咦,鏡子上可以畫畫呢,可以用畫筆畫嗎?”“試一試吧,我的孩子們。”軒軒實驗之后發現鏡子上可以反復畫畫,畫完可以洗掉。
琪琪舉著鏡子說:“我的鏡子里有老師!”哲哲說:“我的鏡子里也有老師。”杰杰轉動鏡子,左轉右轉,終于研究成功:“我也找到啦!”我笑著說:“你們真了不起,都成了魔術師,把一個老師變成這么多個了。”孩子們興奮極了,于是把鏡子湊到一起,找找鏡子里的小朋友,數數變成幾個了。三連鏡出場了,孩子們興致勃勃地蹲在鏡子前研究起來:一面、兩面、三面鏡子,到底能照出多少個他呢?孩子們用稚嫩的畫筆一一記錄下來,這可是他們的研究軌跡呀。
“誰的光刺了我的眼?”原來是小宇,我悄悄提醒他:“可以偏點兒嗎?這樣的光照眼睛可真難受。”小宇轉了轉鏡子,發現光影跑到了天花板上,喜滋滋地笑了。旁邊幾個小男孩也發現了跳躍的光影,趕緊跑到有光的地方,讓光影在墻壁、天花板、小伙伴的身上閃爍,悠悠興奮地說:“太神奇了,我們教室就像個閃亮的大舞臺。”教室的這片天地顯然太狹小了,孩子們轉移了陣地,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里制造光影,互相追逐。“這兩個光影連在一起像只小鴨。”“誰的光影,別動,我要追到你啦!”“我已經逃到小馬身上了,我要騎著馬兒逃走啦!”目不暇接的光影、天馬行空的想象、童真可愛的稚語,交織成了一曲歡快的樂章。
鏡子已不單是鏡子,而成為了幼兒探索事物的源泉。幼兒對鏡子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專注,進行了充分的探索,而教師始終作為觀察者和支持者,記錄著幼兒的學習故事,關注著幼兒的研究進程。“老師,我吃完我的飯菜了,你來瞧,不銹鋼碗也是一面鏡子,朝里看,寶貝變倒了。”“你的眼睛也是鏡子嗎?你的眼睛里藏著一個我。”“下雨過后的水坑可以照到天上的云,水坑也是鏡子喲。”真是妙不可言的延續……
幼兒就是一面鏡子,我們在鏡子里看到一個美麗的百花園,我們靜靜地期待著夢之花競相綻放,綻放屬于他們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