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幼兒園 凌 志
創新教育,是指根據創新學的基本原理,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個性、創新能力為目標,有機結合哲學、教育學、心理學、人才學、生理學、未來學、行為科學等有關學科,全面深入地開發幼兒潛在創新力,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一種新型教育。其主要特點有:突出創新性思維,以培養幼兒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為重點;注重個性發展,讓幼兒的稟賦、優勢和特長得到充分發展,以激發其創新潛能;注意啟發誘導,激勵幼兒主動思考和分析問題;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幼兒良好的創新素質;強調實踐訓練,全面鍛煉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兒童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將“創新教育”這一教育理念融入幼兒最常接觸的繪本閱讀中,繼而升華使幼兒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激發創新力、發揮想象力來解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與潛能開發大有裨益。


孩子對繪本通常有著極大的興趣,繪本中選配的圖片不但生動有趣,而且所創設的情境大都能讓幼兒寬松歡樂地融入繪本。那么,我們如果將“創新教育”融入繪本閱讀中,創新出一個升級版的繪本閱讀會怎樣呢?結合繪本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通過制作簡易的道具,布置出與繪本內容相符合的場景,適時、適量地為幼兒創新各種情境,必要時還可以播放一些與閱讀氛圍相契合的背景音樂或者進行一些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身臨其境,沉醉其中。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讓幼兒始終學習和思考,并且作為積極探索的“主角”,老師是提供必要幫助和引導的“配角”,從而擺脫傳統課堂模式的束縛,使整個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也起到了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與探知欲望的目的,培養他們在主動閱讀過程中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充分讓幼兒作為繪本閱讀的“主角”之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問題,探索求知的能力。此時,教師們趁熱打鐵拋出一些與繪本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幼兒嘗試著“求思”——自主思考,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
“求思”環節中可能會出現一個非常有趣的想象,那就是幼兒們的答案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有些可能與正確答案相去甚遠,有些甚至與問題毫無關系,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孩子們回答問題所給出的結論也會不盡相同。其實,答案的多樣化與新奇程度恰恰是幼兒們獨立思索得來的產物,這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求思”。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明白,幼兒思考探究的過程遠比最終的標準答案更為重要。
問題解決型“創新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運用“創新教育”理念作為指導來解決一些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通過在課堂上讓幼兒們主動參與學習、做學習的主導者,從而達到培養其主動思考的能力。教師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加以延伸,讓幼兒用通過思考得出的方案去解決一些現實問題,“任務型閱讀”便是最好的例證。例如,我借鑒的一本外國啟蒙繪本中從最初“遭遇困難”,通過“選擇合適工具”進而“擺脫困境”,最終“完成任務”的模式教會幼兒學會獨立思考并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在這類繪本中類似的情境和問題非常多,側重“問題解決型”的繪本在國外的啟蒙教育中備受推崇,因為這類繪本在幼兒沉浸閱讀的同時,培養了他們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繪本中所創設的情境與設置的問題和現實生活相掛鉤,因此這種“問題解決型”的創新教育完美地將幼兒們在書本上所學到的東西遷移至現實生活中,讓他們在沒有父母幫助的情況下,獨立輕松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對幼兒的身心成長大有裨益。
幼兒都有好奇、好問、好動的天性,教師應該引導孩子們正確認知客觀世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聯系繪本提問幼兒一些涉及事物客觀規律的問題,從而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進而引導幼兒思考并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觀察,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將規律與結果記在心中,最終達到讓幼兒正確認知周圍世界的的目的。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上提問“太陽為什么會從東邊升起,而不是西邊?”“水為什么總是往低處流?蘋果也為什么總是往地面上落?”“小蝌蚪長大了之后為什么會和小時候不一樣?”等等問題。在提出問題后,讓幼兒們首先帶著問題去思考,然后再結合實際,對現實世界進行觀察,最后教師進行統一講解這些問題背后所隱藏的真理或客觀規律,加深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知。雖然這些問題的答案對于幼兒而言可能有些深奧,但是幼兒參與整個思考和觀察的過程中,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便可以從對這些知識一般的印象進入更深層次或更高級別的探索。
在本文的論述中,筆者將開發創新型“創新教育”放在了最后,是因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創新力。在現有教學書本材料(繪本材料)基礎上,讓幼兒發揮自身的無限潛能,因為,積極創新并且敢于創新是“創新教育”理念的最高體現。在此基礎上,舉辦一些創新性的主題活動,比如以“春的足跡”為主題,鼓勵孩子們動起手來,就地取材,去周邊搜集一些花草樹葉,教師提供膠棒、紙卷,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花環創作大賽。整個過程中,幼兒將動腦與動手高度結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創新性的思維,這便是“創新教育”的高級體現——開發創新與實踐相結合。
開發創新型“創新教育”并不僅僅局限在室外的創作活動中,教師也可充分利用園內的“創作角”,根據繪本教學內容定期舉行一些創作主題活動。例如“紙飛機大賽”“裁紙大比拼”等等,讓孩子們在積極思考與創作的同時,激發無限的創新潛能,并體會到由理論到實踐所帶來的無窮樂趣。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就其天性來講,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發現者”。自由和探索是兒童的天性和本意,基于兒童立場就是順應這種天性,堅守這一本義,引領并促進他們進一步去探索和發現。當我們把“創新教育”當成一種“方法、技術”來看時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反復實踐、反思自己的活動行為,通過實踐總結出自己獨到的方法,提煉出自己特有的技巧,這有這樣才能在活動中收放有度,提升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