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華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商學院,福州 350108)
當前,經濟迅速發展,物流作為經濟生活的動脈也呈現出快速發展之勢;而應急物流作為物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急物流,是指為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軍事沖突等突發事件,而對物資、人員、資金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1]。針對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要求應急物流達到分級統一調配并及時快速送達的效果。特別是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習總書記對健全國家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和國家儲備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以提高應急突變能力。這就要求應急物流能夠高效地運送應急物資,有效地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提高應急管理水平。但是,目前應急物流存在部分薄弱環節,如能將區塊鏈技術結合應用,便能更好地提高應急物流的效用。
從當前應急管理面臨的形勢看,各種風險相互交織,風險的復雜性、不確定性更加明顯,應急管理體系還存在以下幾個不足之處。
首先,目前不論是自然災害還是公共衛生等事件的發生,因其發生的突然性,內部的物資需求不能及時與應急物流供給信息有效共享和對接,導致需求不明確,供給者無法快速滿足需求。
其次,因內部物資需求產生的與此相關的采購、生產、儲備、供應、運輸和配送等物流服務需求信息不能及時與應急物流供給信息有效共享和對接,導致應急物資指揮調度低效。
第三,因缺乏統一的信息平臺,物流供給者之間(政府、物流企業、社會團體等)也不能有效共享信息,導致應急物資不能及時、準確地送達需求地。
面對突發事件,導致緊急情況的發生,由此可能出現某些物資需求激增,導致物資運輸需求激增,運力調配問題凸顯。如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醫療、防疫物資及城市居民生活保障物資的運輸和配送對運力需求出現大幅度增長。面對突發的自然災害,對于帳篷、居民生活保障物資也同樣呈現出數倍增長。因此,對于應急物流而言,對運力的需求也呈現大幅度增長。在現有運力有限的情況下,則會出現運力短缺現象。此外,對于應急運力的調配,尤其是應急物資中轉場站的分撥轉運處理能力以及末端的分發配送能力不足,導致應急物資不能準時送達和有效進行分發配送。
應急物流的物資保障工作牽涉到方方面面,從前端物資的生產、采購、儲存保管到后端的運輸、中轉和配送等物流作業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因缺乏統一的信息平臺,信息不能及時共享,使得應急物資指揮調度不統一、監督管理也不夠規范。應急物流過程透明度低、可追溯性差,導致應急物資質量參差不齊。
疫情條件下,我國供應鏈運行不穩定,應急物流企業融資困難。為進一步促使物流降本增效,國家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對物流企業的融資支持,鼓勵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然而,目前供應鏈金融仍面臨一系列問題[2]。
1.四流難合一致使企業融資難
供應鏈金融是以供應鏈起點至終點的真實貿易情況為基礎,以貿易產生的可確定未來現金流為直接還款來源。但是,因企業間缺乏統一的商務信息系統使得四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難合一,從而導致中小物流企業貸款難、銀行風控難、相關部門監管難等。
2.融資模式導致企業融資難
除四流難合一之外,因業務場景不同,各類融資模式還面臨著業務場景的真實性難以核實的問題,如在庫存融資模式下,存在倉單造假、倉庫管理方監守自盜的風險等。此外,供應鏈金融依托于鏈上核心企業的信用擔保開展業務,因信息不對稱,核心企業信用只能傳遞至一級供應商。所以,銀行金融機構基于風險控制等因素只能對核心企業的一級供應商進行供應鏈融資。而多級供應商則因無法借助核心企業信用進行貸款融資,其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仍難以解決。
3.政策鼓勵但仍融資困難
目前,在資金側,“降準、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等政策的實施為開展供應鏈金融提供了便利條件,但在業務側仍面臨風控難、中小微企業授信難等問題。
因此,為了更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要加快應急物流系統建設,保障應急物資及時、準確供應。那么,在加快應急物流建設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能有效提升應急物流運行效率。通過區塊鏈的應用,在降低風控難度的同時,借助核心企業信用幫助更多應急物流企業實現供應鏈融資。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架構理念、新的組織形式和新的應用模式,具有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享機制、加密算法、時間戳能力等特性,提供了一個可以讓區塊鏈上多方參與數據維護、保證數據一致性、信息可共享但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數據庫,增強了信息透明度、提高了數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加密鏈式區塊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去中心化基礎架構與分布式計算范式[3]。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其采用分布式數據存儲與管理,不存在統一的中心化的管理機構。在區塊鏈上的任意節點都是均等的,整個系統的數據塊由具有維護功能的區塊鏈節點共同維護。
區塊鏈中的數據經過驗證就會永久進行儲存,鏈上的單個節點對數據庫的修改是無效的,需超過一半能同時控制系統的節點進行修改才有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區塊鏈鏈上數據不可隨意篡改,保證了數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之外,區塊鏈上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皆可通過公開的接口對區塊鏈上的數據進行查詢和開發相關的應用,使得區塊鏈中的信息透明化。區塊鏈上的數據公開透明,可為區塊鏈上的交易各方所使用,區塊鏈上的數據能夠做到及時共享和實時更新。
智能合約,是將原先用法律語言記錄的條款變成由計算機語言進行記錄并由程序自動執行的合約。通過將智能合約部署在區塊鏈上,合約的內容變得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且可永久運行。在區塊鏈中,智能合約將持續監視、跟蹤事務,一旦運行途中出現違規操作或發生安全問題,智能合約將按事先商討寫入的合約代碼發出預警、自動調節。因此,交易的各方可以在去信任的環境下自由、安全地進行交易。
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奔涌。基于區塊鏈的特性,以問題為導向,完善應急物流的各項作業流程,確保應急物資得到優化配置就顯得極其重要。
面對突發事件,如能事先構建公共信息平臺,并將區塊鏈技術進行融合,則在一定程度上可實現物資供給側和需求側信息的共享,避免信息不對稱導致指揮調度無序低效。當突發事件來臨時,內部的物資需求信息和由此引發的物流服務需求信息能夠及時與物流服務供給信息進行有效共享和對接,為應急物流指揮調度提供及時有用的信息。
由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信息公開透明的特性,使得應急物流系統在構建中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鏈上的各方都能及時獲取相關信息,從而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指揮決策的正確度。
隨著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逐步興起并開始應用于物流各個方面。如能將區塊鏈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集成創新與深度融合應用,能有效提升應急物流的智慧化管理,在運輸、配送等物流的各個環節將為智慧應急物流帶來新的契機。
1.結合物聯網的區塊鏈有助于應急物流的節點布局
將物聯網結合到區塊鏈中,有助于應急物流進行節點布局。物聯網可實現現實世界數字化,其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網絡[4]。可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將人、機、物進行互聯互通。物聯網結合到區塊鏈中,利用物聯網中的智能設備為應急物流節點進行布局,有助于各節點按照一定的行為和規則進行交互。由于區塊鏈具有分布式特性,使得各物聯網節點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自治化和匿名化等特點。在結合了物聯網的區塊鏈的助力下,應急物流能更合理地進行節點布局,從而有效搭建物物互連的信息和價值交換網絡。
2.結合大數據與云計算的區塊鏈可實現應急物流管理信息化
將大數據與云計算結合到區塊鏈中,可助力應急物流信息的整合與處理,實現管理信息化。大數據技術的特色在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5]。依托于云計算的分布式處理、云存儲和虛擬化技術,大數據技術可對區塊鏈鏈上信息進行整合和深度挖掘數據價值[7]。首先,通過大數據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提高需求預測精度,實現應急物流各環節、各部門數據整合,破解信息“碎片化”難題。然后,進一步對應急物流各方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則可為應急物資供給者、物流管理者、物流需求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建立共同的運營標準和協同合作模式,實現應急物流信息化,有效提升應急物流的高效管理。
3.結合人工智能的區塊鏈可實現應急物流的智慧化
在區塊鏈中結合人工智能有助于應急物流實現智慧化。人工智能技術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軟硬件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6]。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應急物流區塊鏈上海量的數據進行實時或近實時的處理。通過對沉淀的信息價值進行深度挖掘,為后續決策提供決策支持,使應急物流活動更加智慧化。
因為區塊鏈技術具有實時記賬功能、信息公開透明,且在數據管理上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以及時間戳能力,所以將區塊鏈技術引入應急物流各個環節,將為應急物資溯源、防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8]。如將應急物流從前端物資的生產、采購、儲存保管到后端的運輸、中轉、配送及逆向物流等物流各個作業環節引入區塊鏈后,則可實現應急物流全程可追溯,避免偽劣物資流入,保證應急物資質量。此外,因區塊鏈技術具有智能合約的特性,在區塊鏈鏈條上能形成完整的責任鏈條,可有效降低信任成本。
將區塊鏈應用于供應鏈金融,可打破企業融資困難的僵局。通過構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可實現四流合一,解決多級供應商融資問題,提高融資的可行性。
首先,因區塊鏈鏈上數據不可隨意篡改增加可信度,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供應鏈金融可降低應急物流企業融資及銀行風控難度。通過區塊鏈鏈接從生產、貿易、訂單、倉儲、運輸到配送等供應鏈全過程,形成具有信用價值的數據鏈,可構建企業間貿易系統,實現信息流、物流、商流和資金流四流合一。其次,因區塊鏈中的信息透明化,在四流合一基礎上,用區塊鏈上的電子憑證代替傳統業務模式中的紙質票據。因電子憑證可拆分,持有憑證的下游供應商可用全部或部分憑證支付給上游供應商,可貼現、可融資。這樣,通過可拆轉融的應收賬款憑證,讓核心企業信用傳遞至多級供應商,從而解決多級供應商資金短缺的問題。再次,基于智能合約特性,區塊鏈能固化資金清算路徑,可減少故意拖欠資金等違約行為的發生,從而使得融資風險可控制,提高企業融資的可行性。第四,在業務側,通過區塊鏈技術可在貿易數據獲取、核查等業務運營方面降低成本,從而實現企業降本增效,提高企業融資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信息公開透明和智能合約等特性,如能將區塊鏈技術與其它信息技術結合應用,便能更好地提高應物流的效用,推動應急物流管理智慧化,以保障應急物資的高效、精準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