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少華
《青春有你2》作為《青春有你》姊妹篇,于2020年3月在愛奇藝首播,成為該年第一部偶像養成類節目。節目邀請了蔡徐坤、LISA、陳嘉樺和JONY J擔任訓練生導師,109位素人在導師的帶領下進行為期4個月的訓練,根據選手投票數排名,前九位獲得成團出道的機會。節目一經推出就引發了大量關注,加之開播初期沒有同類節目上線,首播即創下了愛奇藝綜藝熱度值歷史新高。
由芒果TV打造的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憑借大膽創新,被稱為2020年現象級養成綜藝。節目參與主體不再是素人,而是集結了30位年齡30+的知名女藝人,其中包括寧靜、張雨綺、伊能靜、吳昕等。節目突破傳統模式,讓已經有所成績的女藝人重新歸零,以練習生的身份來挑戰唱跳。這種逆勢操作,讓其成為首個為30+女藝人唱跳提供舞臺、打造大齡女團的節目,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青春有你2》提出了“不定義,只創造無限可能”的全新理念,而這一理念在節目選角中就有所體現。除了標準單位女團審美選手外,“小辣椒”安崎、中國女孩陳玨、“大姐大”上官喜愛等選手個人風格強烈,為節目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節目開播之初,中國女孩陳玨被很多人不看好,網友認為陳玨身材微胖、骨架大,而且膚色較黑,與女團成員格格不入,但陳玨憑借自己的獨特性獲得了導師的喜愛,而這恰好也印證了《青春有你2》節目的精神內核:少女有無限可能。固有的女性偶像刻板認知,讓大眾對于女團的標準一度變得苛刻死板,認為只有長相甜美可愛的女生才能成為女團成員。《青春有你2》的播出,不僅有助于打破女性一直以來的媒介印象,也引發了人們對女性自身價值的關注和思考。
在理念創新方面,《乘風破浪的姐姐》顯然更為大膽。區別于傳統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在選秀主體上就突破了原有女團節目制作理念。已出道的女藝人不像素人一樣容易管理,性格各異的姐姐們在節目采訪中頻頻語出驚人——“別讓我配合你,你來配合我”“經紀人逼我來的”“我就是C位”。節目開始一系列大膽的發言直接打破了以往養成類節目中謙和的選手形象。除了節目競演舞臺表演風格與傳統女團有較大差異,由李宇春創作的主題曲《無價之姐》,以滿滿復古的迪斯科風格、直白大膽的歌詞,完美契合了《乘風破浪的姐姐》所要表現的主題,為全網所傳唱。標新立異的女團風格,給觀眾帶來全新的節目觀感,打破刻板印象的同時,也創造性地突破了選秀節目原有的固定圈層。
《青春有你2》從最初選擇導師時就充分考慮到了不同受眾的多層次需求。青春制作人代表蔡徐坤作為曾經的選秀C位,擁有數量龐大的年輕女性粉絲;陳嘉樺作為前SHE組合一員,在“80后”“90后”中具有超高影響力;JONY J作為說唱圈知名rapper,在圈內有著穩定的粉絲群體;Lisa的加入讓節目很好地照顧到了海外受眾的需求。精心打造的導師陣容滿足了粉絲追星需求的同時,也最大程度地擴大了節目潛在受眾群的規模。除了固定的導師外,X導師的加入也為節目帶來了持續的新鮮感,迎合了受眾對未知的探索欲。隨著節目播出,“哇哦”“淡黃的長裙,蓬松的頭發”“reader”等熱梗迅速出圈,一度霸占抖音熱搜榜。節目用各種各樣的梗與節目粉絲拉近距離的同時,也與圈外受眾形成了良性互動。
《乘風破浪的姐姐》則直接將節目組與姐姐們的溝通以及節目組和評委們的交涉,都用鏡頭記錄并播放出來,特有的透明化模式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其中在杜華對藝人初舞臺表演打分時,工作人員與杜華就評分標準溝通協調的片段,在節目中也完整呈現,極大地增強了受眾的在場感。黑幕加白色文字的簡單轉場,以及穿插的略有年代感的花字字幕,讓“浪姐”獨有的中年年齡段受眾接受度更高。節目還創造性地將網絡熱點話題、網友評論直接作為字幕插入主節目中,如“送杜華女士原地出道”等,不僅增加了觀看的趣味性,還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獲得參與感,凸顯了受眾的主體地位。
2019年底,《青春有你2》就率先在微博發布了節目宣傳片,之后又相繼播出選手們的自我介紹視頻,提前為節目和選手營造話題。導師蔡徐坤與JONY J在節目播出之前還參與了《快樂大本營》的錄制,多渠道的預熱宣傳讓《青春有你2》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作為愛奇藝推出的自制綜藝,《青春有你2》自然會借助自家平臺不遺余力地進行大規模宣傳,最大程度地吸引愛奇藝用戶的關注。播出期間舉辦的各種線上線下活動,以及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對精彩片段的傳播,使節目影響力不斷擴大,進而發展成全民狂歡。
一反節目提前預熱的基礎操作,《乘風破浪的姐姐》在2020年6月12日中午12點毫無預告地上線開播。然而由于姐姐們自帶流量和話題,在開播之前豆瓣已開設“乘風破浪的姐姐”小組,網友們紛紛猜測節目人選,為節目增添了眾多神秘色彩,觀眾對于節目的期待度也不斷攀升。長期的熱議度和話題度,讓節目在開播前就已經在各媒體平臺有很高的知名度。首期上線后,網友們紛紛熱議并自主轉發,加上微博、微信、抖音、豆瓣等新媒體平臺的大力宣傳,節目一炮而紅。新媒體平臺的一鍵轉發功能實現了節目多方向、多渠道傳播,也讓《乘風破浪的姐姐》用最小的營銷投入覆蓋了最大的受眾群,從而成為一檔現象級綜藝節目。
如今,偶像對于大眾已經不單單是對于外在形象的認同,偶像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符號以及價值觀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眾,大眾同時借助偶像完成自我理想投射。除了倡導多元化審美理念,《青春有你2》在給予實力強的選手鏡頭的同時,還注重展現節目中“平凡女孩”的成長過程,讓觀眾在欣賞女孩們帶來的精彩舞臺的同時,也逐步走進108個練習生的內心世界。“為外貌自卑”的夏妍、離過婚的蔡卓宜、“小作精”虞書欣、中性風陸柯燃……女孩們無不在用自己的方式挑戰著傳統女團印象,卻也靠自己的努力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越來越多的觀眾。節目組沒有選擇忽略底層練習生的蛻變,練習生在節目中努力找尋和實現自我價值,觀眾在屏幕前獲取精神激勵,產生情感共鳴。節目通過建造規則,讓選手公平競爭,不斷“打怪升級”,其中蘊含的對于女性價值的積極探討符合當下女性獨立、強大的價值觀潮流,獲得了觀眾的深度認同。
《乘風破浪的姐姐》則顛覆了以往綜藝節目中年長的女性形象塑造,她們不再是以母親、妻子、女兒等身份出現,而是以獨立個體的身份出現。節目在展現姐姐們姣好身材與外貌的同時,更加大筆墨聚焦30位姐姐的個人成就、心路歷程、迥異性格等,極大地豐富了女性的熒幕形象。在節目中,前女團成員孟佳展現了扎實的專業能力,張含韻大膽突破自我挑戰酷帥風格,張雨綺不懼眼光勇敢表達……節目淡化了她們作為母親、妻子、女兒的角色,強調獨立的個體和鮮明的人格魅力。節目中通過對姐姐們的深度采訪,直擊女性內心世界,讓觀眾不再局限于關注女性外貌和身材,轉而開始了解當代女性內心的價值訴求。
《青春有你2》雖然在節目的創作理念上有所突破,但從節目定位來說,并沒有完全走出傳統偶像養成類節目模式。成員平均年齡在23歲左右,最小成員19歲,選秀主體仍然聚焦于20歲左右的素人少女。相比而言,《乘風破浪的姐姐》則另辟蹊徑,定位獨特。節目定位為30+的女性,30位選手均是“圈內”頗具影響力的女藝人,年齡群體定位的差異化成為節目賣點之一,創新了偶像養成類節目模式。
節目定位的不同也使兩檔節目的受眾群體表現出明顯的差異。與《青春有你2》受眾群仍然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同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由于年齡屬性的不同,節目的目標受眾群體更為廣泛。統計數據顯示,與同期播放的《青春有你2》相比,《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觀眾用戶畫像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男性觀眾占比高,男性用戶搜索占比首次超過50%;二是年齡30歲以上的觀眾比重較大。以往養成類節目的關注度主要來自于選手或導師的個人粉絲,而《乘風破浪的姐姐》在借助女藝人原有人氣的基礎上創新節目形式,引發受眾對女藝人臺上臺下反差的好奇心,以超高的路人關注度突破了選秀節目原有的圈層。
從《中國好聲音》啟用明星導師開始,之后的各類選秀節目都不遺余力地邀請明星導師,強大的明星導師陣容成為該類節目的共同特征。一般來說,節目中的導師一半是業務專業能力極強的資深藝人,一半是深受年輕人喜愛、擁有超高人氣的流量明星。這一特征在《青春有你2》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證。陳嘉樺和肖佳是前者的代表,Lisa和蔡徐坤則是現下當之無愧的流量明星。明星導師的加盟讓節目在初始階段就吸引大眾的目光,具有較高的基礎關注度。因此,為了更好地迎合受眾粉絲需求,獲得更高的收視率,《青春有你2》不得不將側重點從選手轉移到明星導師身上,導師的點評以及互動成為節目的關鍵部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導師們首期的舞臺表演。
而《乘風破浪的姐姐》側重點則是放在30位選手身上。節目中產生的熱梗“曉明歷險記”恰好體現出傳統意義上起領導作用的發起人在“浪姐”中變成了類似于“管家”的角色。相比于素人選秀,《乘風破浪的姐姐》之所以能夠弱化導師部分,是因為節目選取的30位藝人都自帶流量,足以為節目帶來超高的關注度和話題度。姐姐們的控場能力和舞臺表現力遠超素人,無需刻意制造沖突點,節目就看點十足,陣容龐大的導師需求也變得不再重要。因此,基于制作組和觀眾共同的訴求,節目的側重點自然而然會放在選手身上,姐姐自身的成長、姐姐們之間的“敵友”關系都是節目重點表現的部分。
一般而言,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后期剪輯技巧的使用,眾多剪輯手法的綜合運用使節目節奏明快,產生強烈的戲劇性。在《青春有你2》中,節目組經常將不同成員的備采鏡頭穿插播放,也會將訓練時畫面與選手備采鏡頭交叉剪輯。如乃萬被迫與秦牛正威等人組成最后一個說唱組后,乃萬表示看到秦牛正威后很擔心表演效果,而秦牛正威則興奮地說很高興和乃萬分到一組,感覺乃萬是定心丸。節目把兩人態度截然相反的采訪鏡頭組接在一起,讓觀眾不禁發笑,同時對該組練習狀況以及最終呈現效果十分好奇。節目環節的巧妙設定,搭配戲劇化剪輯風格,使得節目效果十足,極大地增強了受眾的觀看欲。
《乘風破浪的姐姐》區別于傳統選秀節目的“擬劇性”模式,選手之間的沖突或者團魂等煽情元素減少,而是最大限度還原了節目臺前幕后制作的全過程,側重表現節目真實感。弱化剪輯在重構內容方面的作用,使節目既真實又較好地保留了戲劇性。除剪輯理念不同外,《乘風破浪的姐姐》剪輯節奏也明顯較慢。不同于《青春有你2》多個選手鏡頭的快速交叉剪輯,《乘風破浪的姐姐》更注重鏡頭內各細節的保留。由于選手自身的特殊性,《乘風破浪的姐姐》畫面內就已“火藥味濃厚”,無需濃重的畫外剪輯技巧便具有吸引觀眾的沖突點。相較而言,《青春有你2》則需要借助大量畫面外的戲劇元素來制造懸疑感和沖突感。此外,與《青春有你2》注重同期聲、弱化旁白不同,《乘風破浪的姐姐》旁白非常具有特色,成為節目推進敘事、補充情節、形成節奏的重要手段之一。
對比分析2020年兩檔爆款節目后,我們可以看到,《青春有你2》和《乘風破浪的姐姐》在節目理念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堅持以受眾為中心,注重打造多平臺聯動傳播,憑借各種話題和網絡熱梗成功出圈。節目的創新表達也使選秀節目乃至電視節目中的女性形象更加豐富,對現代女性的自我認同產生積極影響。而節目定位、內容側重以及剪輯風格的不同,又使兩檔節目各具特色。盡管兩檔節目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同質化嚴重的現狀下,《青春有你2》和《乘風破浪的姐姐》能夠脫穎而出,獲得較高的關注度,自然有它們各自獨特的優勢。兩檔節目進行的積極探索和大膽革新,為偶像養成類綜藝打破發展困境提供了方法論上的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