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龍卉洋
2020年是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出臺多項措施,鼓勵、支持廣電行業脫貧攻堅題材作品的生產。正如習總書記針對傳統粗放型扶貧所提出的“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指示,扶貧的宣傳工作也應做到“精準扶貧”。因此,地方宣傳單位也應制訂針對本地區實際情況的不同宣傳策略。在眾多宣傳手段中,紀錄片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載體,在講述扶貧故事方面有著突出作用,受到眾多媒體青睞。
羅蘭·巴特認為:“敘事遍存于一切時代、一切地方、一切社會……它跨越國度、超越歷史、超越文化,猶如生命那樣永存著。”①對于強調紀實性的紀錄片而言,能否把握好敘事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地方宣傳單位在制作扶貧題材紀錄片時,其敘事策略是什么樣的,對我國今后鄉村題材紀錄片制作有何借鑒之處,是本文討論的宗旨和方向。
為全面做好脫貧攻堅的宣傳工作,展現湖南省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的成績與進步,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湖南衛視于2020年在多個省網平臺推出“脫貧攻堅三部曲”,其中,《最是一年春好處》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選為脫貧攻堅題材重點紀錄片推薦。該紀錄片共八集,講述了湖南八個不同地方在春暖花開之時,80、90后的年輕人選擇回歸鄉村,通過自己的方式,用新的渠道把美好生活的希望帶進大山的故事。
地方性扶貧攻堅工作的進展直接決定了國家整體脫貧目標的完成與否,因此,地方性扶貧題材創作也應具備宏觀的大視野。《最是一年春好處》通過講述八個地方不同年輕人回歸家鄉的故事,呈現了新時代背景下湖南地區以年輕人為主力,用互聯網思維因地制宜地解決新冠肺炎疫情下脫貧攻堅難題的宏大圖景,引導全社會樹立艱苦奮斗、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展現了脫貧攻堅帶給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具備了為奪取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最終勝利凝聚磅礴群眾力量這一宏觀視野。
平民化敘事視角強調紀錄片的鏡頭以平視的方式聚焦人民群眾生活,用接近平民的審美展現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平民化視角紀錄轉變了傳統的英雄史觀,體現的是一種“你我同在”的人民史觀。這種通過紀錄普通群眾的生活故事傳達思想感情的視角,一方面可以從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展現千人千面的獨特形象魅力,另一方面,平視視角的敘事方式有利于拉近紀錄片與同為“平民”的觀眾之間的距離,引發共鳴,增添人文關懷。“平民化視角賦予了我國電視紀錄片新的色彩和獨特價值,成為電視紀錄片創作的主流觀念。”②《最是一年春好處》聚焦于湖南八個不同鄉村的年輕人群體,通過同期聲和畫外音的相輔相成,完成對普通人回鄉創業的故事敘述。
在第五集《禮贈》中,來自湖南湘西州龍山縣的譚艷林,在經歷大城市的繁華后,決定返回家鄉帶領鄉親一同創業。在采訪中,她談及回家原因:“我是大山的孩子,在外面的快樂總沒有在家鄉的快樂來得真實。”紀錄片用樸實無華的敘事語言勾勒出一位普通的思鄉年輕女孩形象,引起觀眾心中的那份“鄉愁”,進而達成鼓勵觀眾為家鄉脫貧盡一份力的宏觀視野表達。
熱奈特拋開視覺語言中的“視野”“視點”等詞,將之轉換為抽象的“聚焦”,指出當時不為人所注意的“誰看”與“誰說”的區別③,并劃分了“聚焦”的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無所不知的敘述者敘述”,即敘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被稱作零聚焦;第二類是“敘述者等于人物”,即敘述者和劇情里人物知道的一樣多,被稱作內聚焦;第三類是“敘述者小于人物”,即敘述者不僅不全知全覺,甚至比劇情中人物知道的更少,被稱作外聚焦④。在紀錄片敘事過程中不同敘事聚焦間的轉換,也是不同敘事主體間的轉換,有利于故事一波三折式的展開,增強紀錄片的可觀性。《最是一年春好處》運用了零聚焦和內聚焦間的視角轉換,以該地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這一大背景為零聚焦視角,在講述年輕人助力脫貧過程中加入同期聲作為內聚焦視角,兩種視角間的相互轉換既不會讓觀眾脫離對紀錄片整體走向的把控,也以內聚焦視角下故事情節的懸念激發了觀眾的觀影興趣。
在第六集《香醇》的敘述中,首先出現在畫面里的是周紅秀口中的典型直播間式話語:“歡迎‘日月星辰’‘5506’進入直播間”,輔以周紅秀拿著手機專心致志拍攝的畫面。故事開頭便以內聚焦視角展開,打破觀眾心中對農村與世隔絕的刻板印象,引發觀眾對于在農村直播賣粽子的好奇。此時,加入介紹周紅秀的畫外音,以全知視角講述周紅秀在2019年一年憑借自媒體平臺賣出十幾萬只香粽的故事,直播賣香棕不僅使自己有收入,更帶動周邊貧困戶和留守老人實現了增收。這樣的視角轉換,在先聲奪人后又以實際脫貧的成績留住觀眾,在抓住觀眾好奇心的同時,展現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湖南脫貧攻堅工作緊跟時代潮流,綜合運用互聯網思維解決農村問題的宏觀主題。
平行板塊式敘事結構與按一定順序推進故事情節發展的線性敘事結構不同,指的是圍繞同一主題的不同故事如同板塊一般共同搭建出一部完整的紀錄片,強調故事板塊間的平行性和并列性⑤。此種結構通常在敘述多個故事時使用,每個故事間既有特性又有共性,以特性吸引觀眾興趣,以共性強化觀眾的主題印象,進而提升觀眾的視聽享受。
《最是一年春好處》八集內容分別講述八個春天里的不同故事:“孕育”“新 芽 ”“ 尋 鮮 ”“ 黃 金 ”“ 禮 贈 ”“ 香醇”“破土”“流轉”。相互間獨立的故事展現不同地域群眾脫貧攻堅的不同途徑,看似紛雜的故事間暗含“最是一年春好處”這一故事主題,搭建出湖南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美好圖景。同時,從紀錄片的各集敘述看,每集圍繞各自標題講述三到四個不同人物的故事,共同表達用勤勞的雙手孕育出生活希望的主題。
在傳播學中,符號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質載體,人類通常使用符號或符號體系來溝通和傳遞信息⑥。在視聽語言中,符號在畫面中起到不言而喻的告知作用,多種符號疊加構成意群,強化紀錄片的主旨表達。《最是一年春好處》中用茶葉發新芽、春筍、油菜花等代表春天的符號,營造出湖南鄉村的春天萬物復蘇的場景,暗示脫貧攻堅道路正如這欣欣向榮的春天一般飛速生長和前進著。而在場景方面,畫面中蔥綠的大山、泥濘的小路、低矮的土磚房等具有強烈鄉村特色的符號與嶄新的水泥鋼筋房屋、筆記本電腦等象征現代化城市生活的符號組合在一個畫面中,打破了觀眾對“農村”的刻板印象,展現了新時代下鄉村振興向現代化大步邁進的景象。在每集故事敘述完畢后出現的講述人笑臉這一符號,讓觀眾切實感受到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每位村民所得到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紀錄片中并沒有用過多的筆墨描寫貧困村民的艱難生活,大多采用敘述人的同期聲一筆帶過,篇幅更多展示的是年輕人回歸鄉村后給鄉村帶來的變化和村民在獲得幫助后的主動求變意識,輔以最后的笑臉符號,凸顯農民的勤勞淳樸、農村的人情味與厚重的堅毅感。
蒙太奇是影視作品中的常見手法,是指后期剪輯影片時將不同鏡頭組合在一起產生另外敘事意義的手法。蒙太奇解放了畫面的創作權利,讓影像趨于多元成為可能⑦。使用蒙太奇手法能夠控制紀錄片時長,把控敘事節奏。在講述制作蒿粑的段落中,首先使用遠景空鏡頭完成故事過渡,接著特寫山間溪水和長在溪水旁的青蒿,輔以解說詞說明青蒿的生長習性,再轉至主人公心寶采摘青蒿的中景鏡頭以及采摘過程中的環境音,最后切換到對心寶采訪的近景鏡頭和心寶的采訪同期聲。用幾次鏡頭間的流暢轉換不僅說明蒿粑這一農產品原材料生長環境的獨特性,同時也清晰交代了心寶作為自媒體博主如何幫助村民的故事,使得紀錄片不同故事情節的展開更具流暢性。
鏡頭是構成紀錄片的最基本單位,也是紀錄片敘事的核心要素。單一固定鏡頭或長期解說詞陳述會造成紀錄片的枯燥無味感,而采取多種鏡頭組合敘述,則有利于豐富紀錄片的情感表達,提升可觀感。
《最是一年春好處》每集開篇都使用了航拍鏡頭,以俯瞰的視角營造出如詩中描寫的“暖傍漁船睡不驚”的唯美意境,提升紀錄片的審美屬性。同時,這樣的航拍空鏡頭以山清水秀的地理環境為表征,很好地詮釋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工作在鄉村的協調發展。除此之外,《最是一年春好處》在展現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制作過程中,大量使用了食物的特寫鏡頭,且在時間處理上采取快慢結合的方式,重點表現食物的鮮美和制作人的巧思,帶給觀眾視覺、聽覺和味覺的多感官刺激,頗有觀看《舌尖上的中國》之感。而在表現人物心理活動方面,經常出現村民雙手畫面的特寫鏡頭,在不同場景下呈現了不同含義。熊艷麗直播抓烏骨雞時手不慎被枝條劃傷,此時的特寫展現出的是熊艷麗對幫助鄉親脫貧的堅定信心;古法榨油過程中鐘可均觸摸烘焙中油籽的雙手,展現出的是鐘可均對古法榨油的匠心與堅守。另外,在敘事過程中,非常規視角鏡頭的運用增添了畫面的沖擊力,提升了觀眾觀看的新鮮感。在為烹飪巖耳燉雞廚師仔細清洗巖耳的敘述過程中,用巖耳的視角仰拍主人公,視角獨特而富有沖擊力,緩解了大量使用常規鏡頭帶來的平鋪直敘的枯燥乏味感。
解說詞是紀錄片中重要的元素,是對畫面的進一步補充說明,起到交代故事背景、連接故事情節、總結升華故事主題等作用,恰到好處的解說詞可以展現出“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的效果⑧。《最是一年春好處》中解說詞的撰寫充分體現出湖南衛視一如既往的走心文案撰寫風格。片頭使用“最美、最暖、最不怕山高、最不怕路遠、最苦、也是最甜、最想說、最想干、最是一年春好處”九個最字開頭的排比句開篇,以文學式語言總結湖南脫貧攻堅工作的狀態和路徑,加深對畫面的理解和感受。在每集故事敘述完畢后,都會出現一段圍繞“最是一年春好處”這一大主題和各集小標題所撰寫的解說詞,既回顧了每集影片的故事情節,也是對年輕人主動擔當的致敬與禮贊,烘托出扶貧路上互幫互助的整體氛圍,建構了“先富帶后富”的共產主義理想,進一步深化了精準扶貧這一總體主題。
主觀音樂作為一種表意性質的聽覺因素,其主要作用在于與畫面和解說詞達成和諧,從而幫助觀眾融入畫面,烘托整體氛圍。總體上看,《最是一年春好處》的主觀音樂使用以歡快、清新的輕音樂為主,搭配春天生氣盎然的敘事畫面,營造出脫貧攻堅呈現欣欣向榮前景的輕松愉快氛圍。
《最是一年春好處》通過平民化的敘事視角和多元的敘事聚焦,建構出奔走在扶貧道路上的湖南年輕人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畫面,表達了激勵群眾凝結力量“打通扶貧最后一公里”的宏觀視野。板塊式的敘事結構,再輔以符號化的敘事建構出扶貧意象群,講述近30位年輕人為家鄉脫貧助力的故事,奔走于脫貧道路上的盎然春意躍然紙上。為更好地展現湖南在脫貧攻堅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最是一年春好處》以輕快的敘事節奏、豐富的鏡頭組合和恰到好處的解說詞配樂烘托出樂觀積極的整體氛圍。總的說來,《最是一年春好處》鮮明地表現出湖南的地方特色,體現了“扶貧要精準”的總體要求,為我國其他地方性扶貧題材紀錄片的制作提供了借鑒樣本和經驗總結。
注釋:
①張寅德.敘述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2.
②王威.《舌尖上的中國》的平民化創作視角[J].電影文學,2014(14):121-122.
③[法]熱拉爾·熱奈特.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 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29.
④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8.
⑤王磊.故事的力量——紀錄片故事化的敘事策略[J].戲劇之家,2020(34):142-143+168.
⑥郭慶光.傳播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43.
⑦張步中,鄭雅琴.紀錄片《澳門二十年》敘事策略研究[J].中國電視,2020(07):40-44.
⑧齊昊.非遺題材紀錄片《秦聲藝韻》創作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20.